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黑猫灵探 > 第260章 本土公猪头顶绿

黑猫灵探 第260章 本土公猪头顶绿

作者:SF银森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7 23:01:39 来源:258中文

嘉谷农牧年出栏百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母猪和仔猪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公司育种扩繁和外购引进。

其中外购引进的才是大头。

因为公司内部育种扩繁的数量不够,而时间上又等不及,只能从市场上外购引进。

生猪育种这件事吧,不仅烧钱,而且还烧时间。

养猪是个技术进步缓慢的行业,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猪存在较长的生长周期,母猪从怀孕到生产,少说也要百来天。另一方面在于猪有着独特的生物性。

就算搞个饲料配方的改进,设个实验组和对照组来验证效果,最快也要半年多,技术迭代自然很慢。

投入大,回报慢,处于初级阶段的生猪企业,要不是投不起,就是不敢投。

长期以来,我国在猪育种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而且实际上投入到猪育种改良方面的资金也大大低于引种投入的资金。

嘉谷农牧已经算是在育种上投入巨大的养猪企业了,也不过是堪堪满足公司内部所需,面对着突然扩充了一倍的规模,育种供应立刻就麻爪了。

至于育种改良上的进度,更是缓慢了。

……

嘉谷的起家之地,普诚县。

这边的第一个嘉谷养猪场,已经被改建为嘉谷农牧的生猪育种扩繁基地。

齐政和李东亮就回到这边了解一下嘉谷农牧在生猪育种上的家底,以便制定新养猪基地的引种规模。

基地内,配种间。

明晃晃的灯光下,一头母猪安安静静的站在房间中间,一头公猪在旁边转悠不是用来交~配,自然交~配效率太低了。

公猪的作用相当于“毛片”,仅仅是安抚有它在身旁,发情的母猪会表现静立反应,刺激排卵。

在母猪身旁,全副武装的技术人员带着厚厚的口罩、厚厚的手套,拿着一袋猪***,蹲在地上,神情严肃地为母猪进行人工授精。

齐政和李东亮隔着玻璃窗看着这常人难见的一幕。

大家以为现在的公母猪还都是通过自然交~配来进行繁殖的吗?想太多了。

公母猪自然交~配的效率相对太低了,1头公猪只能负责25~30头生产母猪。而相比之下,人工授精体系的1头公猪则可以对应300~500头母猪。

当然,也只有大型养殖场的公猪才能有这份以一当百的殊荣。

俗话说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但以后也没有累死的猪了,人工授精这一现代技术的出现,完成了让公猪躺着生猪崽子的愿望从此公猪活着的意义只剩下死亡了。

李东亮淡淡地说道:“超10倍的公母猪比例减少了养殖场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公猪效率。在世界商品猪养殖场,人工授精已经成为主流。猪人工授精的比例几乎都在75%以上,在丹麦更是达到90%-95%。放眼世界,有性生活的猪已经不多了。”

“在国内,现在这个比例还比较低。但在大型养猪场或育种基地,也已高出50%。人工授精在成本、效率和品种控制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对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猪企而言更是如此。”

齐政眨眨眼,问道:“使用的是本土公猪的***还是国外运进来的?”

李东亮轻咳一声:“是国外运进来的冷冻猪***,没办法,本土公猪的***确实不如国外运进来的冷冻猪***质量高。”

齐政闻言痛心疾首道:“唉,国内的公猪不争气啊,连最后一道尊严线人工授精的资格都即将失守了。这顶帽子,都不是绿油油这么简单了,简直是绿得发光了。”

李东亮闻言笑喷。

齐政也摇头笑了起来。

实际上,说笑归说笑,即使是引进的猪种,在繁殖上也有各种各样外行根本无法想象的细节。

譬如说,丹系猪。

所谓“养猪技术哪家强,欧洲大陆找丹麦。”丹麦猪的psy,世界顶尖,奉行拿来主义的我国,引种了不少丹系猪,但总是喂不好。

主要原因就在于精细化管理水平差。

比如眼前的配种,母猪喜欢开灯“约~炮”,而且要一定的光照强度公猪的刺激及光照的强度不够,都会导致发情整齐度不理想,发情不稳。

嘉谷农牧也是吃了不少亏,才将活产仔数和年产胎次这两个指标提上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还有其他独特的门道和诀窍,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

但总的来说,经过几年的发展,嘉谷农牧已经掌握了较先进的生猪繁殖技术。

……

看完配种后,两人走出配种间,来到了育种改良场。

猪舍内,全身黑溜溜的猪群在自由漫步,这是本地土猪的标配。

这是嘉谷农牧为了改良选育猪种而从川省引进的成华猪。

说起国内土猪,那是一把辛酸一把泪。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一场凶险的攻守城战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守城一方是以金华猪、荣昌猪、太湖猪、宁乡猪四大明珠为首的国内88个地方猪种,坚守华夏大地千年,熟悉地形,但弱在战术体系落后;攻城一方是以“杜长大”为首的洋种猪,作战技术先进,持续作战能力强。

这场旷世大战延续二十余年,最终以攻城方大获全胜落幕,战败方国内土猪猪种非灭绝即濒危。

几千年养猪史的大国在与洋种猪的作战中溃不成军,二十年前,本土猪占据市场的90%以上;而现在,只剩下不到10%。

指着猪舍内的成华猪,饕餮李东亮介绍道:“川菜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川菜之首回锅肉更是征服了无数人的舌与胃,但现在的回锅肉基本已名不副实。”

“回锅肉的标配,就是眼前川省土生土长的成华猪,3.5%的肌内脂肪含量使得猪肉呈现出鬼斧神工般的大理石纹理,俗称‘雪花猪肉’。较高的脂肪率能使肉在二次入锅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美味,是正宗回锅肉最地道的的食材。”说完还咂咂嘴。

齐政一脸无语。

李东亮呵呵一笑,才继续道:“可惜,对养猪户来说,正宗与否都是邪门歪道,猪长一公斤的肉要吃多少饲料才是重点,专业来说就是料肉比。目前称霸国内市场的洋种猪料肉比为2~3:1,而成华猪料肉比高达6:1。”

养一只成华猪够养两只洋猪,换你怎么选?不言而喻。

本土猪的好口感和高营养败给了洋种猪只有一半的出栏时间,在效率为王的市场驱逐下,本土猪渐渐丧失了“生存权”和“配偶权”洋种猪在国内市场纵横八荒,本土猪却是一顶帽子绿得发慌。

国外的种猪,国外的猪***,在国内反客为主,洋猪种猪场遍布全国各地。

李东亮最后总结道:“我们嘉谷农牧正在积极保护本地土猪猪种资源,并利用它们培育优良品种,但这个进程注定不会快。在当下与高盛对赌的关键时期,还得大力引进国外优质种猪为主。”

“嘉谷农牧目前拥有杜长大品种的能繁母猪数量5万头,后备母猪2万头左右。这个规模至少还需要扩充两倍才能满足公司自身养殖所需,如果想要外销,规模自然要更大。”

齐政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