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黑猫灵探 > 第623章 我向前每迈进一脚

黑猫灵探 第623章 我向前每迈进一脚

作者:SF银森林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7 23:01:39 来源:258中文

“媒体就是这么厉害,吹捧起来什么方向都能给你讨论出个意义来。”实验室大佬陈建章过来汇报工作,说起媒体宣传也是莞尔。

自从媒体对“嘉豆13号”展开了报道,作为嘉谷体系内的科研大佬,陈建章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前,即使陈建章在圈子里声名卓著,也很难传播到普通公众的耳中,其知名度还比不上十八线小明星。

但是,当“嘉豆13号”一豆成名后,他的名字的传播度就高了。

媒体习惯了夸张的口号,动不动就将这个叫父亲,那个叫母亲的。要不是陈建章坚持推辞不就,什么“非转基因大豆之父”之类的头衔早就一股脑扔到他头上了。

陈建章不是明星型学者,饶是接受了几次媒体采访,依然很难适应媒体的无脑吹。

看看——“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种粮食可吃,那么我们希望它是什么?是玉米吗?是小麦吗?我想不是,它应该是大豆,是我们中国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

陈建章只能尴尬而笑:“我都想让公关部引导一下舆论了,这样的吹捧简直无法直视。”

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他面对这种言论,差点自己站出来反驳了。

——大豆不能作为主粮,不是没有原因的。豆类当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但以蛋白质供能,并不是蛋白质最主要的生理功能,还会脱下含氮的废物,增加肝肾代谢负担。

而相比之下,谷类当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以淀粉为主,消化起来相对轻松,同时能够提供较高的能量,以作为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所以,尽管“嘉豆13号”在产量上实现了对主粮的跨越式追赶,陈建章还是不敢将大豆与主粮的重要性等同的。

“宣传嘛,媒体很多时候只要政治正确,观点出格点没准还能增加点噱头。”反应过来后,齐政倒是很看得开。

无他,主旋律,就是一剂强心剂!

2013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或热闹,或标志,或扯淡……总而言之,大多不是什么积极性导向的大事。

上半年,最符合主旋律的大事就是“神十天宫对接,嫦娥玉兔奔月”,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但天空太远,不如田间的大豆来得亲切。

这不,下半年,划时代的“东方魔豆”成为了一个时期的标志,普通民众的讨论度都热闹不少。

但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无论靠谱或不靠谱的媒体宣传,顶多算锦上添花;“嘉豆13号”真正的地位,可不仅仅体现在增产上,还有学术上的影响。

“实验室的成果发表在《细胞》上了?”乍一听到这个消息,齐政立马坐直了。

陈建章嘴角挂起了笑,轻咳一声,点头道:“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上,我是通讯作者……”

《科学》、《自然》和《细胞》都是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当然,基于带来大豆“绿色革命”的“嘉豆13号”的研究,混个发表资格还是没问题的。

齐政惊讶的,也不是发表在《细胞》这一成就本身,而是陈建章他们的研究竟然提前这么多就完成了?

齐政接过《细胞》期刊,翻开一看,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细胞》的内页。

——《细胞》将实验室的论文安排在了目录后的第一页。

也就是说,整份期刊的第一个位置,是属于陈建章的。

尽管还有封面论文和封底论文与之相竞争,但这几乎就是最好的位置了。

再看标题——泛基因组研究“撬动”大豆革命!

齐政忍不住扫了笑得一脸灿烂的陈建章一眼,吁了一口气,他们,真的完成了呀!

用一个全新的基因组图谱,“打包”不同大豆的主要优点,呈现大豆几乎所有的遗传信息——严格来说,这不是专门针对“嘉豆13号”的研究,但“嘉豆13号”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要提高大豆的基础研究和分子设计育种水平,需要能够代表不同大豆种质材料的全新基因组资源,尤其是大豆驯化过程中对产量和品质最具影响力的基因资源。

陈建章带领嘉谷实验室团队,联合中科院大豆研究团队,对来自世界大豆主产国的近三千个大豆种质材料进行了深度重测序和群体结构分析,精心挑选出三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大豆种质材料,最具代表性的,毫无疑问是“嘉豆13号”。

研究团队对这30个大豆种质材料进行了高质量的基因组从头“组装”和精确注释,构建了高质量的基于图形结构泛基因组,挖掘到大量利用传统基因组不能鉴定到的大片段结构变异。

意义何在?

这么说吧,你要做基因研究,通常需要借助一个参考基因组,通过将目标测序数据比对到参考基因上来鉴定个体间的遗传变异。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参考基因组序列信息都不全,检测个体间差异较大区域的信息,根本无法有效鉴定——哪个是有效基因?哪个是无效基因?它们控制了什么生物学功能?

不同大豆种质资源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谁知道哪些才是“高质量”的基因组?

“嘉豆13号”的意义在于,在经过“灵气”的洗刷后,进化趋于完美,“高质量”的基因组受到强烈选择,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关键基因挖掘“平台”。

陈建章领衔研究团队以“嘉豆13号”为蓝本,通过与其他具有代表性的大豆种质材料基因组进行系统的对比,一张全新的基因组“图谱”就被绘制出来。

譬如,大豆泛基因组图谱标志了控制百粒重及油分含量的基因组,标志了控制光周期的“双胞胎”同源基因,标志了调控大豆缺铁失绿症的基因结构变异……此外,研究还鉴定到16个结构变异导致了不同基因间的融合,这为新基因的产生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陈建章他们的成果,可以说是为大豆的育种改良按下加速键——它没有直接提供答案,但它提供了思路和参考答案,难怪被审稿人称为“基因组学的里程碑工作”!

看完论文后,齐政轻轻地撮着页脚,心情有些激荡。

他无法自己投入研究,但不妨碍他看懂研究成果。

类似的成果,在他印象中,好像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末才有突破。

之所以提前了这么多,只能说,他的金手指光环太强大了。

人家是“按图索骥”,即先有线索后有结果;嘉谷实验室倒好,是先有结果,然后再逆推。

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妙不可言!

赚再多的钱都不换。

尤其是想到,嘉谷已经站在了世界大豆育种的前沿,齐政就更振奋了。

我向前每迈进一脚,世界就向前扩展了一步。

再爆棚的事业心,也会被这种满足感填爆了。

男人的快乐,比想象中还要简单。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