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黄玥连连指着周新阳,啧啧笑道:“周新阳啊周新阳!本太子就欣赏你这般厚颜,而且识时务!至于洗脚端水嘛,就太委屈,你以后就当本太子…不,以后你就当朕御前的大内侍吧,对了,你刚刚不是说内务府那帮狗奴才与你不好吗?那从今日起,内务府总管的位置也归你了。可满意了?”
周新阳简直是又惊又喜,忙跪下叩头:“谢太子…不,奴才谢主隆恩!”
“你回头去通知内务府吧。”夏黄玥这么吩咐郑清河,然后拂袖向前走去。
郑清河跟上去,问道:“殿下,您这让他当您的内侍?他可是韩招的徒弟…您不怕…”
夏黄玥不屑地讥笑道:“他算个什么东西,只不过是个小人罢了,见钱眼开的势利小人,比韩招那种迂腐的老家伙要容易驾驭。留他在身边,也是个乐趣。若腻了,没用了,直接杀了不就好了吗?不必为这种事费太多的心神。现在最要紧的是登基大典!”
“属下明白…”
***
看着他们走远后,周新阳才慢慢站了起身,刚才的笑脸一下子全消失,只留下冷漠。
“周新阳!!”这时丽儿从花丛中向他走了过来。
“是丽儿姑娘!”看到丽儿如往常一般精神亮丽,周新阳总算松了一口气:“见到你没事,真的太好了。”他心里庆幸太子只是对皇上那边下手,并没对皇后身边的人下手。
不过丽儿却一脸愠色地冲着她怒道:“可我见到你就不怎么好!你师父刚刚去世,你回来却连问都不问,就只顾着去攀上未来的主子,为自己博前程。真枉你师父那么多年待你如亲子!你竟这么对他!”
“不…”听到她对自己这般斥责,周新阳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委屈,欲言又止,把原本要解释的话全吞回到肚子,转过身去背对着丽儿道:“…丽儿姑娘,你还有皇后娘娘为你撑腰。可我现在什么都没了,师父死了,我比谁都要伤心,可我总不能抱着个死人过一辈子吧。我怎么也要想办法在这宫里活下去才行。只要能过下去,要我说什么样的话都可以。”
丽儿又怎会不明白他的难处?可是她刚刚看到周新阳那副小人的嘴脸,就是觉得讨厌,只好憋着一肚子气道:“就算你要找新主子,就不能等你师父过了头七才找吗?非要这个时候…让人看着就火大!”
“不能。”周新阳只能回答这两个字。
丽儿被惹得更火了:“其实你要找主,你可以跟我商量一下嘛,好歹还有皇后娘娘在,我跟她说一声,她准答应!”
周新阳苦笑道:“丽儿姑娘,我知道你的好意,可是,在皇后娘娘身边我根本无法出头。如今殿下肯收了我,待他登基为帝,我自然就是皇帝身边的 红人。到时候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丽儿越听下去就越生气,直接道:“随便你吧!你爱跟谁跟谁,我不管了!可是,平安呢?今日我好像还没见到平安,他平日都与你一块,怎现在都不见人影了?”
周新阳依旧背对着她:“许是见皇宫里死了人,害怕得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吧!”
“真是这样?”丽儿半信半疑地看着他,总觉得他怪怪的:“罢了。韩内侍的丧事总要人来办,宫里规矩是不能祭奠,所以我打算找狗子帮忙到宫外的清真观给韩内侍立个牌位,再做个法事。你与平安到时候有空就到观里去拜一下他老人家吧。”
说毕,丽儿就往小公主的宫里走去了。
这时周新阳才敢转过身来目送她,不自觉地按住胸前挂着的那颗珠子,喃喃自语道:“丽儿姑娘,谢谢你…”
***
晚上回到东宫后,千紫丹才稍稍歇了下来,不过她心仍久久没能平静下来。
她端来一碗热汤来到书房,见夏黄玥坐在书案前埋头批阅奏折,手上之前的红绳果然是不见了。
千紫丹把热汤放到案上,问道:“这些是…皇上的奏折?”
“父皇如今不在,奏折总要有人处理才是,不能积压,朝臣们也在等着的。”夏黄玥没抬头,依旧很认真地看着手中的奏折,他旁边放着个玉玺。
千紫丹假装在地上捡到东西:“殿下还真不小心,这掉了也不知道。”
说着,她就把红绳放在了案上。
夏黄玥看了看自己的手,讪笑道:“今日事情太多,我都没在意,爱妃你重新替我戴上吧。”
“不了…”千紫丹拿了一个小盒子,把红绳放在里面,然后收在柜子里:“如今白事当前,这红绳不太适宜,就先收在这儿吧。”
“就听爱妃的。”夏黄玥这么说着,双眼还是盯着看奏折。
千紫丹温柔道:“殿下,为着父皇的事,您一日都没怎么吃过东西,不如先喝口汤暖暖胃吧。”
“好。”夏黄玥很听话地端起碗一口气把汤全喝光,然后继续看奏折。
“待会妾身让厨房给殿下准备点宵夜吧。殿下也别熬太晚,以免伤了身子…妾身先告退了”千紫丹拿着碗走出了书房。
当她回到自己房间时,脸色煞白,整个人都在发抖。
蓝凤见她这个样子,忙问:“娘娘,您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没…没什么…对了,蓝凤,你去给给我准备热水沐浴吧。”
“是…”于是蓝凤出去了。
千紫丹一人坐在床边,紧握着双手,回想起昨晚到今天的所有事,心里不禁直哆嗦:“皇上才刚刚去世,殿下就立即把玉玺和奏折全都搬到这来了…今日还听到内务府的人说了殿下已经在着手准备登基大典的事宜…他就这么迫不及待要当皇帝吗?那红绳在皇上的寝宫内发现,而且还靠着龙床…”
她越往下想就越觉得后怕:夏黄玥,居然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敢杀…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
第二日,易嬷嬷得到皇后准许,出宫来到何生府上,忙了一个早上,做出一顿可口的饭菜摆在何生面前。
何生看着这一桌子的饭菜,有点无奈:“娘,皇上才刚刚驾崩,你就来给我做这么一顿丰盛的,似乎不太好吧。”
易嬷嬷给盛了一大碗饭道:“皇上驾崩,难道你就不吃饭吗?这是什么道理。快吃!”她也盛了一碗给何生身边的师爷:“许师爷,你也别客气,赶紧吃吧。”
“谢谢易嬷嬷,那小人也就不客气了。”
许师爷当然是不会客气了,每次易嬷嬷一来,他都能沾点光,吃一顿好的,而何生却成了个毫无主见的孩子,总是被他娘牵着鼻子走,他娘要他吃,他必得吃,他娘训话的时候,他也必得听着,不能反驳。反正何生在她娘面前就成了个听话的孩子。
易嬷嬷一边给他们夹菜,一边道:“生儿,娘娘之前就已经发话了,你的婚事她会给你做主,办得风风光光,只要你喜欢的,哪一家的姑娘都行,娘娘她出面给你说媒。只是没想到陛下会突然驾崩。国丧期间自然不能办喜事了,可是娘娘体恤你,说可以现在先把亲事定下来,之后慢慢筹备婚事,不用你等三年,一年后就可以迎娶新娘子过门了。”
“这着实不错!”许师爷搭话道:“大人,这可是皇后娘娘特别的恩赐,您就赶紧把亲事定下来吧。以前只顾着在戚太师身边探消息,无暇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如今皇后娘娘开口了,那您就别再拖了。”
易嬷嬷赞道:“许师爷说得极对。你这么拖下去,还真想一辈子做鳏夫吗?等娘跟着皇后去了连州,可没人给你操办亲事了。”
“连州?”何生诧异道:“去连州做什么?去了就不回来了?”
“娘娘想在那儿守着陛下。我自然也要跟着去了。怕是不回来了。”易嬷嬷给他们舀了汤。
“那以后不就不能吃到嬷嬷做的菜咯?”许师爷有点可惜。
“所以,趁现在有得吃,你们就给我多吃点!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别我不在了,你们就没好吃的,饿瘦了。最好就是生儿你尽快娶个人回来照顾你们,我呢也好安心了。”
何生一边吃饭,一边嘀咕道:“你说得倒轻松,怎也不可能说娶就娶吧。”
许师爷笑道:“大人,不如就您上回说的那位姑娘吧!您不是说总能碰上人家,好有缘分的吗?”
一听到这话,易嬷嬷一下就乐了,忙追问:“什么姑娘?生儿,已经有人了?行啊!还亏我特意给你拿了一叠姑娘帖子给你挑呢。快告诉娘,你到底看中哪家姑娘了?长得可标致吗?人品如何?说来听听,让娘给你把把关。”
何生放下碗筷,喝了口汤,很镇定地笑着道:“说起这姑娘嘛,人美心善,还懂医术,儿子觉得她是挺不错的。”
“有这么好的姑娘?还懂医术?”
“其实娘您应该是认识的。就在中宫里。”
“中宫里?”易嬷嬷一下怔住了:“中宫的姑娘…该不会是丽儿吧?可她不懂医术,只懂刺绣…等等…说起医术,该不会是那个杨念吧?”
“对对对!!就是她!”何生立即眉飞色舞地说道:“这位杨姑娘不仅生得沉鱼落雁,秀外慧中,而且医术甚为高明,对人亲切有礼,心地善良…”
“不准!”
“娘,您方才说什么?”何生以为自己听错。
易嬷嬷拍着桌子,很坚定地说:“我不准你娶杨念!不管谁都可以,就这个杨念不可!”
“娘,这是为何?”
“你不知这杨念之前到底做了什么!若你知道了,你还敢去这样的女子为妻吗?”
何生与许师爷对望了一下,然后问道:“杨姑娘她到底做了什么?”
易嬷嬷无奈地叹了口气,慢慢把杨念在西土所做之事一五一十都对他们和盘托出,最后道:“你们说,像这样恶毒的女子,怎能娶来当媳妇?你老祖父若在九泉之下知道了准会半夜回来教训你一顿。虽说皇后娘娘是不追究她的所作所为,我也只她在戚贵妃一事上帮咱们很大的忙,可是,有着那么歹毒心思的女子,我觉得是万万不能娶的。”
许师爷觉得她说得极为有道理,便认同道:“如此说来,这位姑娘着实不是什么良人。大人,您还是考虑其他好人家的姑娘吧。这么擅长耍手段的姑娘娶了回来,也只会生事端,他日必定闹得家宅不宁的。”
“许师爷就说得没错,生儿,你还是别想她了,”这么说着,易嬷嬷从怀中掏出一叠红贴来:“娘这儿可是有一堆好姑娘任你慢慢选…”
许师爷帮何生接过来看了一下,笑道:“大人,你娘选的这些都是名门闺秀,很是不错哦…”
见着这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何生重新拿起碗筷,一边吃一边说:“许师爷,你应该很得空是吧,那等会吃完饭,陪我进宫一趟吧。”
没等许师爷发问,易嬷嬷就率先问出口:“你进宫做什么?”
“我要亲自找杨姑娘问个明白。”何生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就把一个人判下死罪的。
易嬷嬷就知道他这性子,自然是不阻止,只是说:“杨念不在宫里。”
何生愕然:“她去哪儿了?”
“皇后娘娘让她去了玄武王府帮忙。”
“这就更好办,”何生乐了:“咱家离那不远。”
许师爷提醒道:“是不远,可是,大人,您忘了,您是不认得路的…”
何生讪笑道:“不是有你吗?所以我才叫你一块去嘛!”
许师爷无奈地叹了口气,总觉得自己跟了这个大人后并非为了发挥自己的所长,只是来给他带路而已…
***
到了玄武王府后,一见到杨念,他二话不说拉着她走到后院,连向王爷王妃行礼都没有。
杨念来这里后,发现三王爷与三王妃是不怎么与那些达官贵人来往的,偶尔上门来的就是杨皓与秀王几个,所以她倒是觉得日子轻松不少,起码不用见到不想见到的人。
三王妃文靖芳因为是第二胎,也是有经验的,而且府上的嬷嬷都比自己要懂得多,所以杨念在这里完全不用太多费神,平时自己都是主要为王妃安排膳食就足够了。她已经开始怀疑,皇后安排自己来这里纯粹是让自己离开皇宫的借口罢了,为此,她打心里感激皇后。尽管还不能离开皇都,可她心里是满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