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太古龙象诀 > 第115章 库峪城的衣食住行.为400月票加更

太古龙象诀 第115章 库峪城的衣食住行.为400月票加更

作者:旺仔老馒头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02 00:27:01 来源:258中文

在白玉琦的要求下,老铁仅仅只是伸长一根藤蔓,却并不分出分枝。

就这么直直的一直往山下长去,但很快它却向白玉琦传达出一道需要营养的意念。

白玉琦恍然,就和竹鼠被施加了会疯狂进食一样,植物被施加了同样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

连忙赶去库峪城外的化粪池,用控制着一道泥流涌了进去,充分搅拌混合之后变成一条臭烘烘的粑粑龙。

在法术效果的影响下,一路跟着捂着鼻子的白玉琦回到了索道塔下,用在老铁的根系下融开一座地窖,将粑粑龙投入了进去,并引来一条水渠为老铁提供水分。

有了充沛的营养和水分,老铁生长的速度越发狂暴了起来。

在白玉琦不断释放的支持下,老铁就这么疯狂的生长了大约半个月左右。

终于成功的将自己的藤蔓,蔓延到了山下库峪仙市所在的位置,中间用一座又一座的索道塔作为支撑节点连接起来。

随着老铁将一根足有碗口粗的藤蔓,在看上去如同高塔电线塔一般的索道塔上缠紧绷直,再由白玉琦为它施加进行强化,一套从库峪城通往山下的下行索道系统终于完工了。

经过大量测试,单只滑索吊篮可以承载500公斤的重量,再多的话老铁就会传递出不满的意念。

不过500公斤的运载量,对于一个位处深山交通不便的城市来说已经很幸福了,最起码可以将库峪城积压的大量玉宝盐币和各种竹制产品,方便快捷的送出山去了。

所以将一只只用加固过的竹制滑轮装置制作出来后。

只需要挂在老铁的藤蔓上轻轻一推,就能将山内的物资运送到山下。

唯一有点不便的就是“老铁索道”没有卷扬机,所以滑索只有下行没有上行。

山下的东西想要运进山里来,还是得靠驴马骡车走通天御道,才能送到库峪城。

不过总的来说,修通了平坦的高速山路,又架起了高空索道的库峪城。

已经比绝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要方便的多了,也算是实现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

还想要更加便捷快速的交通体系,那就只能等待白玉琦什么时候,研究出了后世的什么黑科技,或者又激活了什么不科学的系统技能,才能进一步升级了。

至此,库峪城总算是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

虽然“衣”仅仅只是从山外“进口”布帛丝绸,交由又叫“织门”的织女们裁剪缝纫,还未实现原材料自产。

但是因为白玉琦实在有些受不了,唐代穿戴起来十分繁琐而且还没有内内的服饰。

干脆借着杨赵氏为尉迟宝琳缝制马仔裤、防磨丝袜的机会,将后世一些服装设计山寨了过来。

让杨赵氏带着一帮子流民妇女组建了,专门负责为库峪城各部门缝制制服。

以至于库峪城开始流行起各种后世风格的服饰来,在这大唐也算是一幅奇景了。

被流民们称之为“库峪服”的服饰,主要是奔着方便实用去的。

例如说为工匠们设计的“工服”,就以经脏耐磨的亚麻布加工而成,款式跟后世工厂的工作服如出一辙。

上衣和裤子都缝制有大量的口袋,用来盛纳各种随身物品。

还用竹制钮扣取代了系起来麻烦的衣带,穿戴起来不但简单舒适,而且干起活来也方便利索。

为孙老道率领的设计的象征性“医袍”,就是典型的白大褂。

而为设计的“厨服”,同样是标志性的白色厨师服、黑色围裙以及高帽子。

还有为设计的“农服”,则是亚麻原色的土黄色劳作服。

因为这些衣服都是统一免费发放的关系,所以仅追求实用性,白玉琦暂时还没有给出时尚性的服饰设计。

等到杨赵氏率领的弟子们,用这批不怎么追求手艺的工作服练好手之后。

就可以开始考虑成立一家库峪服装厂,专门制造各种款式的成衣往外售卖了。

为了方便织女们干活,白玉琦甚至还不惜搞出了一件“织门仙器”缝纫机,也就是那种踩踏脚踏板就可以嗒嗒嗒快速缝制衣服的人力机器。

等走上正轨,培养出了大量的熟练工。

白玉琦就打算跟大唐皇帝谈一笔来料加工的买卖了,制式生产的马靴、马仔服、马仔裤和防磨丝袜要不要了解一下?

这是“衣”的部分,“食”和“住”不用细说。

主要是“行”的部分,除了“要想富,先修路”之外。

因为库峪城的面积不小,而一些生产设施都被建设在了城外,流民们每天上工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所以除了四轮载货马车、三轮人力板车这样的运输工具之外。

白玉琦还给下达了一批竹制自行车的生产任务,打算给流民工们配上“共享单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上工。

而白玉琦的传授方式也十分简单粗暴,直接拿竹子塑一个模型扔给他们自行拆卸组装,自行研究去就是了。

不过为了让工匠们能够更高效的工作,白玉琦除了将各种工具都设计了出来之外,还搞出了“人力车床”这种大杀器。

也就是在车床旁边加装一辆或数辆自行车,让人蹬着带动锯床、磨床、钻台上的锯片、砂轮、钻头转动,虽然费劲了一些,可总比他们自己用手工加工来的方便许多。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发展,盐场、竹制品加工厂、成衣服装厂、竹鼠养殖场,还有矿场、竹材砍伐队、库峪运输队等等部门,已经彻底将孙老道拐回来的三万六千多名流民消化完毕。

除了初期依靠盐场的食盐产出采购粮食物资,来支撑起了整个库峪城的运转之外,现在基本上流民们都可以依靠着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