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拜拜九叔 > 第0030章:度牒K线图

拜拜九叔 第0030章:度牒K线图

作者:自由无敌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8 01:13:52 来源:258中文

熙宁二年,九月丁卯,初四。

汴京发生了两件大事,且都与张子颂密切相关。

第一件事,‘解试’放榜了。

毫无意外,张子颂高中‘解元’,贵为新科举子第一人。太学士子们开始犹豫,还要不要去‘石碑’处留言骂人?

而福建两大才子,新党代表叶祖洽,得了第二;旧党代表上官均,则得了第三。王安石的亲传弟子陆佃,却只得了第四。

大宋百年承平,重文轻武已成律令。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既是朝廷取仕之法,也是民间鲤跃龙门的唯一途径,可谓是举国关注的头等大事。而解试虽然比不上‘省试’和‘殿试’,却也是‘省试’的风向标。

且百年以来,‘会元’和‘状元’,多从‘解元’之中产生。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难不成来年开春,‘庸党’将会‘贡举夺魁’?”

韩维兄弟两,恨得牙痒痒。

第二件事,‘常平给敛法’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青苗法’,正式颁布了。

说来有些讽刺,大宋民间素闻王安石有贤名,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百姓们翘首以盼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能给他们带来福祉。却不知,正是这‘青苗法’将逼得他们倾家荡产、身陷囹圄。

而朝堂之上,远在‘青苗法’颁布前,新旧两党就已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无它,只因青苗法的前身,就是‘常平法’而已。说白了,就是朝廷为了稳定米面等民生物资的价格,在丰年时高价买进,以防价低损害农民;而在荒年时又低价卖出,以防市场价高饿死农民,简称‘丰则贵取,饥则贱与’。

其实早在唐朝,常平法就被刘晏玩溜了。大宋也执行多年,只不过优化了一下,叫作‘常平仓制度’。就是在各州府设立仓库,叫作常平仓,‘丰年则籴[dí],岁俭则粜[tiào]。’当然,朝廷也不傻,规定卖出价格不能低于购买时的本钱。

事实上,常平仓制度也远在战国时,就被李悝范蠡等弄出了雏形,两汉、两晋、隋唐也都一直延续。所以,王安石这‘青苗法’又唤作‘常平新法’,也叫‘常平给敛法’。原理上与常平法一模一样,只不过目的不同罢了。

常平法的本意是为了稳定物价、赈救农民。

而王安石的‘青苗法’,却是将‘常平仓’里的粮食等,当做本钱‘青苗款’,贷款给农民,并收取20%的利息。

这利息高得,哪里是救农民,分明是为了国库牟利!

可苏辙、范纯仁等反对,却被罢官。

为何又说这‘青苗法’与张子颂有关?其实是指本钱‘青苗款’不只需要粮食,还需要银子。而开封府的本钱,却是张子颂给的。一千张度牒换的嘛。

按理韩维有了本钱,该与张子颂相安无事才对。但青苗法正式推出之后,韩维又面临着‘怎么把钱贷出去’的问题,他便又想到了张子颂。

何况两人一直有仇,韩维不坑他坑谁!

只是,张子颂此刻,却没怎么关注‘解元’与‘青苗法’。

他正计划着,将度牒换成银子。

当然,这种事情对张子颂来说,不算什么的难事。早在成立‘中庸财经’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完整方案。是以此刻,只是命令王诜刊登韩宗师断腿之事。尤其还强调凶手已经买了度牒,逃去五台山出家了,按律可以免罪。

一时间,韩家有些尴尬。

韩维弟兄八人,个个为官、一方大员,韩绛更是官至枢密副使。但张子颂被人断了腿,父亲以及叔伯等人却是无能为力。

这事儿,实在是丢人啊!

可张子颂却仿佛故意刺激韩家,‘中庸财经’上每天都在连篇累牍刊登这事儿。当然,张子颂也不只刊登凶手免罪,还大肆炒作‘祠部’今年的‘度牒额度’已经发放完毕,汴京城中‘一牒难求’。

炒作的结果,便是度牒价格水涨船高。

官方定价一百三十两,仅两天过去,就已涨到了一百五十两。

图图大概也看出了张子颂的意图,便是屁颠屁颠的跑来问道:“少爷,度牒已经回本了,咱们是不是可以出手?”

“不急,不急。”张子颂却摆了摆手,“多少总要赚点嘛。”

“对,对,多少赚点。”图图一脸附和。

但是图图的‘赚点’,与张子颂的‘赚点’,显然不是一回事。接下来的几天,中庸财经继续炒作度牒稀缺,还每天把度牒的价格也刊登了出来。并且,张子颂还要图图将其做成了‘柱状图’,每日价格用一寸宽的‘竖条’表示,按价格高低不同,柱状条也高低变化,并且排在一起,下面标明日期。

图图看了之后,当即点赞,“少爷,价格变化很直观啊。”

“当然。”张子颂点了点头,“这图还有个名字,叫‘度牒价格k线图’。”

k线图?图图表示糊涂。

张子颂也没兴趣给他解释股票术语,而是继续吩咐道:“从今以后,做三张表,一张按日标示,叫‘日k线’;一张按‘十天平均值’标示,叫‘旬k线’;再一张按月取平均值,叫‘月k线’。”

“好的,少爷。”图图对此,深表佩服:

“有了‘k线图’,大家对于度牒的价格变化,必可了然于胸。”

“嗯。”张子颂点头,“忽悠也更容易些。”

k线图的出现,引起了宋人对于度牒的关注。不过普通百姓对此却只作为谈资,并没有想到要去购买,并坐等升值。但是少部分精明的商家,却已想到了此处。更有个别商人来到张府,询问有没有度牒出售。

张子颂一律回答:“有,但是不卖!”

“少爷,差不多得了。”图图却是有些着急,“度牒已经涨到二百银子一张了,再不卖的话,万一掉价怎么办?”

“不会的。”张子颂却一脸笃定,“炒股嘛,就得炒。越炒越高!”

随后还加了一句:“看我教你怎么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