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感觉太丢脸,谢知礼吃完饭就让青竹把他放回床上去了,还拒绝了傅卿的帮忙。
傅卿莫名其妙的看着整个人都在被子里面的谢知礼,觉得他今天怪怪的,难不成还是因为受了伤?或者是被绑架以后的后遗症?毕竟也是养尊处优的大少爷,估计也是得缓几天。
这么一想,傅卿就把督促谢知礼看书学习的计划延后了几天。
她自个儿倒是可以在书房里面了解一下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等等,免得到时候出了岔子。
所以,等谢知礼觉得四周都安静下来,从被子里钻出来的时候,傅卿早就钻进书房里去了,只有青竹一个人站在他床边上。
“傅卿人呢?”
谢知礼问道。
青竹以为他有事情,“少奶奶说去书房看书了,少爷您有什么吩咐?”
谢知礼:“……”
书能有他好看吗!
他浑身上下都有伤,还在疼,她怎么就去书房了?
自打被救回来以后,傅卿连问都没有问过一句呢!
谢知礼心里别扭,看着青竹的脸就觉得烦,他翻了个白眼,裹上被子就继续睡了。
他心想,等傅卿看完书过来,他才不理她呢!
谢知礼没想到,傅卿一看书,就是几天,完全没有给他甩脸色的机会。
一连三天,傅卿得了空就在书房里面看书,偏偏谢知礼身边的青竹太能干,都不用他开口,青竹一个眼神就知道他要干什么,完全没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
可这就是最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了!
谢知礼每天一问,就是傅卿已经在书房里,看书看的很是认真。他本来想嘲讽她不识字,但一想,她有那个神秘的白胡子老爷爷教她功夫,说不定也教她读书写字了。
就连林氏都忍不住夸她,只说傅卿很是喜欢看书,若她是男儿身,她都想送她去书院读书考取功名了。听听!这话里话外不都是在挤兑他吗!谢知礼知道自己的斤两,大小他就懒得读书,宁愿和自己三个好兄弟到惹是生非,也不愿意进书房坐一下,就连老夫子授课时,他都得歪着身体,跟坐不直似的半靠在书桌上。
就这些行为,他不知道赶走了多少老先生,直到都没人敢教他们四兄弟为止。
所以,林氏从不说让他去考取功名的话,只偶尔念叨他,让他去书房读书。
不止是林氏,就连谢富甲,对傅卿经常在书房读书的行为,很是赞赏,完全没有要阻止的意思,谢知礼也无话可说,他脚受了伤,没法自己过去找傅卿,要去就只能让青竹扶着或者背着,他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念着傅卿,所以宁肯自个儿在屋子里生闷气,也不愿意开口说出自己心里的感觉。
青竹没有察觉他的别扭,就是以为谢知礼受了伤,没法出去玩,所以才心情不好。
谢知礼忍了三天。
一早上,他还没有吃早饭,心里一动,“青竹,傅卿呢?她吃过早饭了吗?”
青竹笑眯眯的让人把粥和小菜端上来,“少爷,少奶奶一早就去跟夫人一起吃过了,这会儿应该是在书房里看书呢。”
听听!
傅卿如果眼里谁都没有,只有书,他还不会觉得这么憋屈。
可她明明有空去找他娘,他在话本子里见过的婆媳之间的问题,她们完全没有,反而胜似亲生母女般,每天都亲亲热热的,不是一起吃早点,就是一起用晚饭,昨天他听说傅卿还陪林氏去散步了。
这三天里,她只每天露面一次。
每次问两句,青竹答了,她就说要去看书了。
谢知礼心里更加憋屈,此时听到她还是在看书,竟生出一种果然是这样的感觉。
“少爷,不如我陪您去找少奶奶?这么些天都没怎么出门,闷在屋子里,也该闷坏了,不如就去找几本书来看?打发打发时间?”
青竹问道。
谢知礼听到前半句,正想拒绝,心想自己太没有面子了!
但青竹说到后半句,他眼前一亮。
是了!他受伤三天来,每天都闷在屋子里!
太闷了!他得去书房转转,拿几本话本子来看!
谢知礼兴冲冲的招手,“你这小脑瓜子,什么时候转这么快了?走,我们去书房挑话本子!”
青竹高兴的挠挠头,他能感觉到这是几天来谢知礼最高兴的时候了。
想到昨天夫人暗地里派人喊他过去,细细询问了这几天来的事情,然后教他该这么说话。
先前他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如今看到谢知礼这高兴的模样,他才恍然大悟,感情少爷这几天一直是因为少奶奶在闹别扭呢!他虽然打小跟着少爷,跟少爷感情好,可也没有遇到过令自己心动的女人,两个人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更何况……
青竹摇摇头,少爷本来十分随性,不高兴了便闹,高兴了就笑,从来没有这般别扭过。
他背着谢知礼走到书房,就瞧见少奶奶和青柳两人,一个伏案看书,一个搬了个小凳子坐着,时不时给添茶添点心,很是融洽,偶尔,青柳还低头说几句话,傅卿便指着书,笑着与她解释。
少奶奶真是一个随和的人,青竹想到,他和青柳自小相依为命,幸好谢家是个好主家,如今青柳跟着傅卿,他也很安心。
谢知礼看着书房里的和睦的模样,只觉得傅卿好像又白了不少?
都说一白遮百丑,他觉得她让书房都亮堂了许多。
“少爷来啦?”青柳一抬头,就看到自家哥哥背着少爷,两个人都傻愣愣的站在门口。
“少爷说想来挑几本书。”青竹回过神。
谢知礼也同时回神,瞥见傅卿朝他投来的目光,他故作镇定,轻咳两下,“青竹,放我下来。”
青竹轻声,青柳赶紧搬了张椅子过来,就放在傅卿旁边。
谢知礼偷偷往桌子上瞥了一眼,没看清她在看什么,随口解释,“正好闲着无聊了,就想过来挑几本书看看。”
傅卿挑眉,正好她这几天整理了一些书出来,还想着什么时候跟谢知礼提读书的事情,而且与林氏散步时,她也提到说请来的先生再过两天就能到了。
因为吉祥镇方圆的先生早就听说过包括谢知礼在内的四大纨绔的事迹,根本没人敢教他们,这个先生是谢富甲专门托人请来的,这其中还有顾县令的帮忙,据说是位年纪轻轻就罢官回乡的高人,若不是早年顾县令帮过他一次,他恐怕也是不愿过来的。
不过人是请过来了,他却没有说单独教授谢知礼,而是在吉祥镇上开一间私塾,只要是通过他测验的学生,都能够来读书,他招收学生的条件也很是苛刻,必须是十七岁以下的童生。
天和国科举之风兴盛,政策又宽松,士农工商,样样都很受重视,务农好了,成为表率,一样可以受到表扬,同样,哪怕是商人,若是名声好,又肯为百姓着想,同样能够受到表彰。商人之子在经调查后可以获得科举考试的资格,这就很能说明当今圣上对待各行各业的态度了。
抛开别的暂且不提,哪怕是童生也不是这么容易考中的。
读书要有天赋,天赋好,肯读书,家里又供得起,集合这三项,人虽然不多,可乡试是科举里最基础的考试,朝廷又颁发了各项政策勉励人读书,要是家里出个童生,也能减免不少的税赋。
乡试考的内容相对基础,人只要勤奋,总是能够多读一点,再往上的考试,就难免要考验人的天赋了,层层筛选下来,留下最为优秀的人,所以,光是死读书也是无用的。
因此乡试反而比往后的那些考试竞争要激烈的多。寻常人家六七岁送孩子上私塾启蒙,读个十年书,也不一定有把握能下场,哪怕是家境殷实,如谢家这般,谢知礼不争气,也是没有任何把握下场考试,十七岁以下的童生,却是不多的。
很多人宁愿选择多读两年书,把握更大些再下场考试,毕竟乡试若是一次不中,至少得间隔一次,才能再考。
傅卿在全面了解了科举考试以后,她都有种想替谢知礼去下场考试的冲动,她觉得自己高中的几率,比谢知礼要大的多!只可惜本朝仍没有女子科举的先例,也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加上那个神秘人又说一定要让谢知礼亲自上场,她便只能把这个想法搁在脑子后面,没有实施。
这会儿谢知礼主动走进书房。
倒是一个好兆头。
傅卿放下手里的书,脸上带着隐约的笑意,“你想挑几本书?巧了,我这几天看了不少书,理出了一部分,不如我给你推荐推荐?”
谢知礼愣了一下,他以为傅卿看书都快把整个人埋进书里去了,没想到她居然愿意放下书和自己说话?
傅卿主动,他当然不会抗拒,连忙应道,“好啊,是什么书?”
他也很好奇,傅卿最近几天在看什么。
傅卿站起来,让青柳去把她整理的书搬出来,边说道,“你可以选一选,看什么书也要以你的程度来定。”
看的话本子还有这么多讲究?
谢知礼愈发好奇,乖巧等着她们把书拿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