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将门凰女:倾城替妃 > 第263章 大举南下

将门凰女:倾城替妃 第263章 大举南下

作者:烟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04:46 来源:258中文

曹长鹤洒然一笑,道:“有老弟这番话,愚兄心中甚感安慰。”旋即双目精光闪动,对着他说道,“据愚兄所知,你风华社如今已经大为扩张,更在多地置办讲堂,开设书院,招揽了数千文人仕子,恐怕用不了多久,江南士林就要唯你马首是瞻了。”

孙越陵摇头叹道:“曹公言重了,风华社虽然扎根于士林,但只是在寒门仕子里面有些话语权罢了,如今把持着整个江南士林的,仍然还是周顺昌、钱谦益等人,钱谦益更是江南文坛领袖,孙某何德何能与之相比?”

曹长鹤好整以暇道:“事在人为,老夫看人不会错,虽说目前他们占了上风,不过这东林党魁、士林领袖的名号,恐怕迟早要落到你的头上。”

孙越陵深吸一口气,道:“既然曹公对孙某寄予如此厚望,孙某定然发奋努力,不辜负曹公的一片期许。”

曹长鹤哈哈大笑,道:“好,愚兄等着那一天的到来。”话题一转,道,“听说,后日你们风华书院要在虎丘举办‘说文大会’,恕愚兄迟钝,未知这‘说文大会’,究竟议的是什么文,论的是什么事?”

“是啊,此事已经传遍了整个江南江北,无数文人仕子、宿老儒生都纷纷朝着苏州城赶,想要一睹这‘说文大会’的风采,末将虽然是个武人,但实在是心中好奇,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盛会?”吕冲听到谈起及这个大会也插话说道。

孙越陵微微一笑,道:“让二位见笑了。其实这‘说文大会’的由来,原本是书院里一些学生文人之间对时文的一些见解之争,后来愈演愈烈,发展到整个江南的书院、讲堂都在辩论、争讨这个事情,所以,为了能够让他们畅所欲言、各表心声,我们风华社这才决定出资举办这么一个大会,也算是为江南文坛略尽绵薄之力吧!”

曹长鹤击掌赞道:“好,这是文坛盛事,曹某全力支持。江南文坛门户繁多,向来争论不休,如今能够公然地辩上一辩、论上一论,确是一件观点碰撞、激浊扬清的好事情,曹某后日定当前往一观。”

孙越陵道:“就是曹公不说,孙某也要请曹公前往,此等文会,少了曹公这等博学之人坐镇可是大大不妥啊!”

说罢,三人同声大笑,笑声在烟波浩淼的的太湖上传了开去,似乎已经穿透了湖上重重烟雾,直抵彼岸。

……

长江之上,三艘大船破浪而行,朝着江南而去。

从船首高高飘扬的锦旗可以看得出来,这是锦衣卫的旗帜,这三艘大船,必定也是官府的官船,船舷两侧更是站满了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校尉,看样子一定是江南有大事发生,所以宫里才派出缇骑大举南下。

当中的一艘官船之上,船首高台上放着一把锦缎铺就的软椅,椅前放着一个长案,案上摆满了各式点心瓜果。此刻,一名身着蓝色锦袍、头戴纱帽的老太监正施施然坐于椅中,一边吃着糕点,一边举目眺望长江彼岸。

这名太监身后两侧,站着几名红袍锦衣卫,从穿着样式上来看,应该是这些锦衣校尉中的首脑人物。其中一名脸色黝黑、身形敦实的人对着那名太监说道:“刘公公,前面就是镇江府了,我们已经进入了江南腹地。”

这刘公公“哦”了一声,淡淡道:“好快啊,就到江南了。”

那脸黑之人又说道:“敢问刘公公,我们是去应天呢,还是直接去苏州?”

刘公公嘿然一笑,道:“我说戚辽啊,你什么时候也糊涂起来了。我们这一趟来江南,是奉了宫里的命令,是按照魏公公的意思而来,关南京政事堂那些老家伙什么事?当然是直接去苏州,去巡抚衙门,找毛中丞宣旨。”

戚辽道:“公公说的是,是戚辽糊涂了。”

这名黑脸锦衣卫正是孙越陵的四哥戚辽,当年他被派到关外接替年事已高的锦衣卫四当家李如魁,重整关外锦衣卫系统。弹指间数年已过,在关外的这三年来,戚辽在孙承宗的扶持下,一边整顿锦衣卫散落在各地的密谍,一边联络辽南的东江军,为大明立下了无数功勋,深得辽左将士和东江各部的拥护,更在所谓“宁远大捷”中为袁崇焕和毛文龙提供了无数精准的情报,才使得努尔哈赤不得不退兵而去。

尤其是东江军部,在戚辽的通传的情报之下得知后金倾巢而出,后防空虚,于是尽起所有兵力,在后金腹地来了个遍地开花,不仅夺回了旅顺,袭扰了辽南海、耀、复、盖四城,还攻破连山关,兵锋直指后金都城辽阳城下,让后金胆战心惊,深以为恨。

“宁远大捷”后,戚辽也因战功为擢升为锦衣卫七当家,在锦衣卫都司中担任指挥佥事一职。这一次,他们正是奉了上头的命令,由司礼监随堂、东厂掌班太监刘德喜率队前往江苏公干,查处江南的东林党余孽。此次锦衣卫大举南下,共调派缇骑、校尉不下百人,并派出了两位当家亲自坐镇,除了戚辽外,另外一人便是“五彪”中的东厂理刑官孙云鹤。

此次厂卫南下,戚辽心知肚明是为了对付江南的东林党,所以他才向刘德喜提议是否要去应天,毕竟南京政事堂中的许多大人都是亲近东林的,如此一来,或可让他们早早获知,提前做好准备。

在他心中,尽管不是十分赞成东林党的做法,但由于孙越陵的缘故,他对东林党也没有太大的恶感,毕竟东林当中也不全是高谈阔论之徒,也是有一些尽心为国、一心谋事的官员。岂料,刘德喜直接否定了他的这个提议,而是打算直接前往江苏,如此一来,事情将会十分紧迫,也不知道他在江南的那个老弟孙越陵得知此事后将会有何反应。

但此事显然不是他做得了主的,刘德喜好整以暇,头也不回地对着他和孙云鹤说道:“二位大人,此次前往苏州,你们打算如何作为?”

孙云鹤抢先答道:“回公公的话,自然是以江南的东林首脑为目标,谁反对厂公谁激烈,就把谁锁拿回京,下入大狱之内。”笑了笑,又道,“这次下江南,我们锦衣卫可是开具了十数本空白驾帖,要是哪个胆敢反对的话,填上名字直接带走就是。”

“糊涂!”刘德喜怒斥一声,道,“开具空白驾帖,随意填名锁拿,是谁给了你们锦衣卫这么大的权利?”

“这……”孙云鹤被他一阵抢白,顿时哑口无言。开具空白驾帖,临时填上姓名拿人,虽然有违程序,但已经成为锦衣卫办案中的“惯例”,是都司衙门里众所默认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想不到刘德喜居然出言指斥。

刘德喜继续说道:“难道你忘了圣上颁下的圣旨里面是怎么说的吗?”

孙云鹤一脸尴尬,道:“圣上的旨意里,是要我们查处汪文言一案中的余孽,并督促江南各处督抚将东林书院悉数查封关闭。”

“你知道就好。”刘德喜冷哼一声,道,“圣上只是叫我们查处汪文言案的余孽同党,查封东林党在江南的书院,并没有让我们直接锁人进京。你如此作为,不怕落人口舌,被江南士林指责、被那些仍在朝堂的东林官员们参上一本吗?”

孙云鹤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啜嚅道:“那……依公公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刘德喜没有理睬他,转头看了戚辽一眼,道:“戚佥事,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戚辽沉吟片刻,道:“虽然圣上的旨意里没有明说缉拿哪一个人,但想必我们都知道,这也是九千岁魏公公的意思,这次派我等南下,就是要将东林党在江南的根基彻底摧毁……”说到这里,停顿下来,看着刘德喜的反应。

刘德喜满意地点着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戚辽又道,“既然旨意没有明确锁拿何人,只是让我们查处东林余孽,关闭书院,那么,我们或可从这上面做点文章,江南各处书院乃是东林之命脉所在,东林之所以能够评议朝政、畅论天下,无不是靠着这些书院来传达他们的宗旨观念,所以,只要书院一封,东林首脑必然难以忍受,势必会跳出来阻扰为难,届时就会有口实和证据落在我们手里,我们就可趁势拿人,彻底打垮东林,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江南士林不满又能如何?我们可是秉公办案,任何人都将无话可说!”

刘德喜听到这里,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赞道:“戚佥事果然是心思慎密、胸有韬谋,无怪乎朝中许多大人都对你推崇备至,赞赏有加。”

戚辽双拳一抱,俯身道:“公公谬赞,戚辽愧不敢当。”

……

苏州城外,虎丘山。

今日是风华书院举办“说文大会”的日子,在整个江南,这样规模的盛会很多年都没有举行了,是以,长江南北的各家文学流派、各处书院讲堂都派出了代表前来参加,就连一些平日里归隐山林、不问世事的名家大儒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前来观会。

要将这些互相争执不下的文学流派、书院讲堂都组织起来相聚一起,共议时文,可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在孙越陵、韩弱水等人的盛情相邀之下,这件原本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竟给办成了,就连孙越陵本人也感到有些意外。

不过细细想来,这事虽然听起来离谱,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江南文坛本来就门户众多,各执己见,争休不下,多年来的互相指责争吵已经让他们疲不能兴。虽然各派各家的领袖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指责对方,但不可否认的是,民间底层的大部分读书人对他们的互相指斥完全视若无睹,对他们的门户之争也根本不感兴趣,该理性的时候理性,该风雅的时候风雅,有时候做起文章来,上段引用的是理性的说辞,下段则变成了感性的抒发,竟然将几种不同的风格融合为一,让这些不同流派的精英们都看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虽然文坛流派林立,见解驳杂,但在某个程度上也是可以互通互融、相得益彰的,是以这些不同流派的领袖们都欣然同意了孙越陵的这个主意,决定在公众之前将这件事情好好辨一辩、论一论,一来,可以借此扩大本家流派的影响,向更多的读书人宣扬自家的见解;二来,在多方观点的碰撞交融之下,他们也希望自家流派能够与其流派达成初步一致,取得一定的平衡,结束这种无有止歇、毫无意义的争吵;三来,这种文学盛会的举办必定耗费不少,极为难得,有江苏风华社出资出力,不费他们一分一毫,何乐而不为呢?

当孙越陵带着风华社一行人驾车出了苏州阊门,沿着七里山塘来到虎丘山下时,但见场面热闹之至,无数各省各地的文人仕子、骚人墨客都早早赶到此地,等待着大会召开的那一刻。虎丘山门外的宽阔场地中,已经是人头攒动,嘈杂不休,多亏了苏州知府衙门派出了大量皂隶维持秩序才不至于乱成一团。

挤开人群,进入场中之后,孙越陵一眼看见正忙得一头汗水的苏州知府寇慎,连忙上前施礼道:“寇府台,今日多亏有你,孙越陵谨代表风华社向大人表示感谢!”

寇慎见到是他,摆了摆手道:“孙老弟客气了,如此盛会能在本府治地举办,本府高兴还来不及,府衙自当全力支持,何谈感谢?”

孙越陵对他深深一恭,道:“如此,不打扰寇府台务公了,越陵还有事务未了,待忙完后再与寇府台一叙!”

寇慎笑道:“去忙吧,今日你可是东道主,少不得要操劳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