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将门凰女:倾城替妃 > 第334章 廷议

将门凰女:倾城替妃 第334章 廷议

作者:烟重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01 22:04:46 来源:258中文

() 养心殿内,今日六部九卿共聚一堂,乃是为了商议如何处置俞咨皋通番一事。所谓六部九卿,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各位尚书及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的首脑,本来应有九人,除去罢黜的吏部王绍徽尚未有人顶替外,只有八人在此,加上参议此事的司礼监秉笔魏忠贤、阁臣黄立极一共十人。

大明朝廷有个规矩,凡重大官员的任命必须经过内阁及六部九卿的“会推”,众人达成一致或是多数赞同方能颁诏任命。同理,但凡对重大官员的处置也必须经过“廷议”,如此方能显得集思广益,公正客观。

虽然从万历末年起这个规矩就已经名存实亡,但俞咨皋一事兹事体大,天启皇帝决定还是依照前律,将这个重大事情放到大庭广众之下来辩论,拟定处置之法。

殿内,天启端坐正中,朝官分列两侧,个个表情肃穆,神情端庄。

天启抬眼看了看立在殿内的众位大臣,这些人可谓是大明朝廷的决策者,既然俞咨皋一事闹得满城风云,纷扰不休,那么今日便要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拿出一个具体的意见出来,决不能让此事无休止地折腾下去。

天启环视众人,道:“众位爱卿,今日召集你等来此,是为了对俞咨皋一事议出一个妥善的处置结果,还请诸位畅所欲言,不要有所顾忌!”

话音甫落,刑部尚书薛真第一个踏步而出,对着天启俯身施礼,道:“禀圣上,俞咨皋一事早就有所定论,今日如此翻覆,乃是有人居心不良,企图借此为那些东林党人翻案。当年被罢黜的孙越陵等人如今就已重回京师,整日在坊巷内聒噪不休,鼓动百姓,还望圣上明查,不可不防啊!”

紧接着,户部尚书郭允厚亦趋前奏道:“臣赞同此议,这分明就是那些东林党人的猥亵伎俩,欲借诬陷俞咨皋达到中伤朝臣的目的,其心可诛!”

话一落,其余的部堂、都御史等人纷纷出言附和,道俞咨皋本就无罪,朱一冯弹劾他乃是出于私心,朝廷上的许多官员也是受到了东林党的蒙蔽,人云亦云尔,完全罔顾事实真相。

天启眉头微微一皱,道:“今日之会是为了议处俞咨皋之罪,非是为了议处那些东林党,还望诸卿正视当下,勿要再发惊人旁顾之言。”

薛真和郭允厚互看一眼,皆是讪讪不敢言,今日皇上的态度大出他们预料,看来皇上真的是打算议出个子丑寅卯来,难以敷衍过去。

崔呈秀出列奏道:“圣上英明。今日廷议是为议处俞咨皋,岂是为了诽议东林?不过据臣所知,自俞咨皋总兵福建以来,屡为大明建功立业,如今海疆平靖、红夷慑服,无不是俞总兵之功劳,且俞总兵乃将门之后,父子两代皆是忠君爱国之人,岂会勾结化外红夷?这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臣以为,朱一冯之言断不可信,乃是祸心包藏,中伤柱石,还望圣上明鉴!”

天启听后,面向群臣道:“还有哪位爱卿有话要?”

黄立极踏前一步,大声道:“臣有不同意见。“

天启淡淡道:“阁老有话请讲。”

黄立极道:“俞咨皋一事竟然三番四次搅动朝纲,可见事情绝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先有按察使孙越陵弹劾,后有巡抚朱一冯指斥,可见俞咨皋骄纵狂妄,早就不把朝廷官员放在眼里。我大明历来有‘以制武’的惯例,俞咨皋忤逆两任官员,足见其人跋扈无状,倘若不加以羁锁,恐东南半壁竟为军镇所恃矣!”

顿了顿,又道,“朱一冯疏中历数俞咨皋八大罪状,其中最为罪大恶极的便是扰乱海贸和私通红番。朱一冯秉承天子旨意巡抚东南,施行的定海之策便是故按察使孙越陵《论海事开闭兴衰疏》中提出的靖海方略,岂料俞咨皋勾结海盗许心素私定章法,从中收取税银,完全无视朝廷律法,这点朱一冯已在疏中详细明,并拿出了人证和物证,足以明问题;至于私通红番,朱大人更是查了个清楚明白,俞咨皋不经众议便与荷兰长官宋克私自联络,将数个港口的贸易权拱手相让,并且还大肆打击沿海的各大商贩,诬其为盗,搅得沿海一带鸡犬不宁……”

“胡八道!”崔呈秀指着黄立极喝道,“俞总兵国之柱石,岂容你如此污蔑?”

“污蔑?”黄立极嘿嘿冷笑,拿着朱一冯的奏本晃了晃,道,“这可是朱一冯亲笔所写。本来沿海一带在他的定海之策下已经渐趋平稳,日渐繁荣,可俞咨皋竟然私自将傲福永、郑一官等人定为匪盗,并出动水师对他们的货船进行堵截,导致傲福永、郑一官等人愤而反抗,截断了福建沿海的各处水道,这可是逼良为盗的事情,大违朱一冯所愿。朱一冯转而命他出动水师征剿红夷,可他竟然再次违背督抚之意,与红夷勾结一气,一起攻打本来欲向朝廷投效的郑一官所部,导致沿海一带战乱不休,无有宁日!此等罪过,足以剥夺官身、枭首示众,岂能姑息放纵!”

崔呈秀冷笑不止,道:“从来只听过傲福永、郑一官等人是沿海巨寇,没听过他们是良人顺民,阁老如此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就不怕惹来朝野讥笑么?”

黄立极正色道:“崔大人此话差矣,傲天门自万历朝时就是福建巨贾,虽偶有不法之事,但历届福建巡抚无不是视其为倚仗,从未听过其乃是巨寇之言;郑一官、颜珂等二十八义更是上任巡抚朱钦相早就认定的官府助力,数次跨海开台事宜皆是仰仗他们而为。不仅如此,巡抚衙门还在台湾北港、大员等地派驻官吏,与他们协同治理台湾,如此一来可谓是大大遏制住了盘踞在台湾的红夷,如今俞咨皋征剿郑一官、压制傲福永,是想要助荷兰人永立于台湾之地吗?这简直就是通番卖国之行径!”

“你……”崔呈秀语拙了,兀自争辩道,“郑一官乃是巨寇颜思齐旧部,更曾数次侵扰沿海乡镇,此等海寇若是不加以剿灭,岂不是让沿海百姓寒心?”

黄立极哈哈大笑,道:“只怕寒心的是俞咨皋等人,而非沿海百姓了。常听人到郑一官等人经商闽海,劫富济贫,与民无扰,沿海百姓畏官而不畏盗,朱一冯屡有招安之意,郑一官也数有所请,皆被俞咨皋作梗所坏。若俞咨皋没有罪状,只怕闽人尽皆不服!”

“强词夺理,一片胡言!”左都御史房壮丽冲到黄立极身前,怒道,“就算郑一官不扰民,但究其根本仍是亦商亦盗,如此化外之民,倘若不加以征剿,迟早成为东南祸患!俞总兵忠君尽职,出兵剿寇,乃是尽职尽责,岂能妄加非议?”

黄立极冷笑道:“就算要出兵,也不用勾结荷兰舰船一起对付他吧?俞总兵倘若真的有心报国,为何不一并剿了红夷?”

房壮丽铁青着脸,吼道:“事急从权,海寇势大,为了平靖海疆,哪怕是借红夷之力亦未尝不可!”

“好一个未尝不可!”黄立极摇头嗤笑,道,“对外人软弱,对国人却蛮横,这难道是我天朝待民之道?朱一冯主早就定下了‘主抚’的策略,为何他俞咨皋就不能遵从督抚大人的意思而行,非要与他们刀兵相见?借红夷剿寇,今日剿没了郑一官,谁来替大明经营台湾?靠我们的力量现在做得到吗?只会便宜了那些荷兰红夷!”

“攘外必先安内,为了疆土稳定,就算让了台湾又如何?”房壮丽嘶吼着,寸步不让。

黄立极逼视房壮丽,道:“依你之言,如果后金建虏与我大明罢黜刀兵的话,是不是也可以将整个辽东拱手相让?”

房壮丽啜嚅道:“这……这两者有所不同,岂能一概而论?”

“皇上!”黄立极转过身来对着天启施礼道,“臣以为,俞咨皋忤逆巡抚之意,阳奉阴违,置大局于不顾,其罪昭然,当派有司赴闽调查,绝不能姑息!”

天启环顾众人,道:“众卿可有不同意见?”

“臣不同意。”

“不同意。”

“俞帅无罪!”

一时之间反对之声迭起,尽是魏党中人。

天启皱着眉头,一言不发。

就在此时,一个宏亮的声音响起,道:“臣赞同阁老所议,当尽快派人赴闽彻查此事。”

众人一看,话的竟是礼部尚书李国普。

崔呈秀吃惊不,料不到他竟然附和黄立极。早在廷议之前他就串联了六部九卿,达成了一致意见,不再追究俞咨皋之事。这个李国普虽然没能参与他们的串谋,但也婉转表态将对此事不管不问,他信以为真下以为大事必定,岂料其竟然当场反转,站到了黄立极一方。

李国普对着天启道:“当此之时,朝堂不因短视,剿郑氏而利红夷断不可为,正如督抚朱一冯所请,当抚其部众,令其扼守台海以钳制红夷,如此方为长远之计!”

天启微微点头,转头对着魏忠贤道:“大珰以为如何?”

魏忠贤躬着身子,道:“老奴愚昧,怎敢妄议国事,一切只凭圣上做主。”

天启揉了揉发涨的额头,道:“让朕好好想一想吧,今日暂且到此为止。”·k·s·b·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