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诸天最强天师 > 第1052章 大势所趋

诸天最强天师 第1052章 大势所趋

作者:西江听雨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9 00:21:29 来源:258中文

id"n1200084"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在大唐当侯爷 ”查找最新章节

杜启吩咐道“上官仪,你立刻传书给柳正希,由他统筹安排迁都的事情。另外,你再总揽曲女城作为帝都的事情,规划各部署衙,以及诸多官员住处等。这一事情,由关之澜协助你,你总体负责即可。”

“是”

上官仪立刻应下。

关之澜也是立刻应下,他如今也有了事情做。

众人都是激动起来。

迁都之议定下,那么对天竺的掌控就会增强,更是有利于夏国的长治久安。

事实上这迁都之所以容易,一方面的原因是迁都曲女城,的确是有利于夏国发展的;另一方面,杜启麾下的官员,尤其主要各部官员,近乎绝大多数都不是高昌人,所以对于留在高昌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而且也没有多少利益的纠葛在里面。

所以迁都意见一致。

杜启摆手让众人退下,他一个人坐在大殿中,思考着迁都的事情。迁都事宜由柳正希统筹安排,又有杜如晦在,肯定不可能出问题的。

杜启这方面不担心。

如今要调整的是曲女城。

因为满朝的文武官员到了,以及诸多衙门到了,这些都是要调整的。不过这一事情安排给了上官仪和关之澜,杜启倒也只需要等结果就是。

接下来的安排重心,虽说各项事情依旧在推进,但曲女城作为新帝都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这曲女城的百姓自是欢呼。

杜启在,种姓制度就不可能复苏。

杜启如果离开,一切未知。

所以杜启的坐镇,便等于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尤其对于提婆那多这样的人来说,他一方面是觉得庆幸曲女城作为帝都,但另一方面又是觉得肩上责任大了起来。因为如今的曲女城,即将作为帝都了。

整个迁都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这一日。

杜启正在处理上官仪呈递上来的奏折时,却是又有士兵进入,禀报道“陛下,有科技大学的书信送来,请您过目。”

杜启道“呈上来。”

士兵递上了书信,便转身退下。

杜启拆开了书信后,看到了书信中的内容,眉头上扬,略微有些哭笑不得。书信中的内容,是孙思邈、唐忠盛、昆达等一众留在了科技大学内的老师联名上奏,请求把科技大学搬迁到曲女城,因为他们也得到了消息可能迁都。

这一消息,是王绩和科技大学的人聊天时提及的。毕竟王绩作为国子监祭酒,执掌国子监,而王绩很多时候,都要去科技大学内,和各个学院的人聊天。

难免的,就说漏了嘴。

以至于科技大学各学院的老师,全都持希望迁都。

他们的理由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要靠近杜启,因为科技大学是仰赖于杜启提点的。所有的科技大学老师,都是把杜启当作引路人。一旦迁都后,杜启到了曲女城,而科技大学依旧在伊州,这相当遥远的距离,不利于科技大学的发展,所以才联袂上表。

杜启看完了书信,笑了起来,他直接拿起笔,在书信上提了一个“可”字。

一个字,表达了杜启的态度。

迁都一事,是有利于夏国长治久安的。而科技大学对夏国来说,如今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所以科技大学搬迁到曲女城来,也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安排,能促进夏国快速的发展。

杜启批阅后,便安排人火速送往伊州。

把消息告诉孙思邈等人。

科技大学的搬迁,不是一件小事。甚至于,这一事情的复杂性,不亚于帝都的搬迁。因为科技大学内有诸多的书籍,还有诸多的人员,以及诸多的设备等。这些事情的搬迁,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杜启让人早早安排下去。

杜启把事情安排妥当后,心中便期待起来。

时间流转,转眼到了来年一月。

数月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情,譬如大唐境内,李世民如今全力发展大唐,大唐的根基愈发夯实,粮食满仓,百姓生活富足。而另一方面,大唐却也仍在孜孜以求的联合各方,只不过这一事情的进展,随着杜启覆灭戒日王后,许多国家更不愿意和杜启为敌。

原本杜启的实力就强横,只是此前杜启一直是在西域,如今杜启所占据的区域,都已经到了天竺。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和杜启为敌,尤其是吐蕃贡嘎,对杜启更是忌惮敬畏,根本不搭理大唐。

杜启所在的戒日国北部区域,如今已有三处邦国是直接归顺杜启,甚至于上交了兵权,主动请杜启安排人执掌的。

这些地方,杜启自是直接拿下。

至于其余一些邦国,已经是发生了连续叛乱,在百姓的呼声中,杜启最终是发兵,扫荡了一个个邦国。因为百姓承受了无数的苦难,当杜启抵达时,万人空巷,无数人前往迎接。

杜启的大军,前所未有的受到欢迎。

也恰是如此,杜启执掌各地也不曾受到阻拦。因为如今发生的事实,证明了唯有杜启,才能给予百姓好的生活,才能让百姓享受到太平安稳的生活。

这就是主动凑上去,和别人请过去的区别。如果杜启是主动发兵攻打这些地方,当地的百姓未必领情,因为你杜启是来攻城掠地的。

杜启不主动出兵,反倒是静观其变,静静的等待,各地百姓对比后,发现杜启麾下百姓生活更好,所以更是拥戴杜启,不介意杜启是自夏国来的。

最终目的相同,但影响却大为不同。

随着各地的归附,整个戒日国的北面各地,不断纳入杜启的掌控中。尤其这些地方归属于杜启后,杜启麾下疆土的区域,便快速的串联在一起。

一个个隶属于杜启的嫡系官员,不断安排下去。

如今安排的官员,许多人是从夏国来的。毕竟已经涉及到迁都,已经有许多夏国的官员先一步抵达,杜启便安排到各地担任刺史。不过刺史的人选是杜启的人,但长史、主簿等人,却是给了当地人的机会。如此一来,皆大欢喜,更是没有抵触杜启的人。

随着语言、文字的大范围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夏国的话语。

虽说蹩脚,但能交流。

百姓可以选择不讲这些话啊,毕竟官府虽说推广夏国的文字、话语,但是都不曾强求的。问题是,如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夏国的文字和语言,所以没办法,百姓只能自发的学习。

更何况,如今夏国是开设科举的,你想让自己的子嗣学艺,亦或是读书识字以后有出路,那就更只能学习了。除此外,涉及到赋税、徭役各方面的,都是需要用到文字、语言等。

全方面的影响下,即便是许多百姓私下里依旧讲自己的话语,但随着大范围的推广下,这已经是浩浩荡荡的大势。

虽说有抵触的人,也有跳出来反对的人,但转眼就被怼了回去。

你要讲当地的话,自己回去讲。

没有人陪着。 我在大唐当侯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