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九百八十五章 城外风景

我的怪物图鉴 第九百八十五章 城外风景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天才壹秒記住『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颜真卿是带着忧虑的心情来的,可在离开的时候,心情却不是一般的好,李安的安慰让他彻底的放心了,让他相信,大唐的官员,还是正直的居多,奸臣不过是一小撮而已,而这一小撮的奸臣,是早晚会被打败的,他们是掀不起多大风浪的。

而在送走颜真卿之后,李安的心情也是一阵的感慨,他看的出来,像颜真卿这样的忠臣还是很多的,而如杨国忠李林甫之流,毕竟只是少数而已,而只要大唐有数量众多的正直忠臣,大唐帝国就一定有希望,再加上自己的支撑,大唐帝国永远繁荣的希望就更大了。

万里传音计划虽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在李安的努力之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在送走颜真卿之后,李安就已经有思路了,并在夜晚睡觉之前,把这个思路给理顺了,第二日一早,去研发中心的时候,利用很短的时间,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运动护具还在制作之中,而李安需要去城外实地考察一番,确定皇孙们外出的路线,而这个路线,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安全问题肯定是最重要的,这条道路绝对不能太危险,若是随时都有坠崖的风险,那是万万不能走的,道路上有太多的荆棘也不可以,很容易把衣服给划伤。

其次,沿途不能有大量的行人,若是周围全都是人的话,那样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安全问题,而且,为了安全必然要让很多人回避,这样就有扰民之嫌了。

还有就是沿途必须有很多不同的动植物,这样,出来上课才更加的有意义,否则,一路上啥新鲜的东西都看不到的话,那出来上课还有什么意思。

最后一个,就是路程不能太长,这些皇孙的体质都是很一般的,若是长途跋涉的话,估计腰酸背痛是免不了的了,甚至,中途直接走不动了,如此就麻烦大了。

尽管城外的环境,李安也是比较清楚的,不过,因为也不是经常去,而且,每次去城外都是走马观花,并没有仔细的观察城外的情况,所以,这一次亲自去城外看一眼,也是很有必要的。

长安城周边的风景还是非常不错的,毕竟,这也是都城选址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若是附近风景不好,统治者才不会在此建都城呢?

而长安城附近的地理特点,主要有很多水系和土原构成,另外,还有一些顺着水系而产生的川。

长安城的水系只要有八条著名的河流,也被称为八水绕长安,其中,城北的渭水是最主要的河流,也可以被称为干流,而其余的七条都是渭水的支流,最终都是要汇入渭水的。

最著名的要属东北方向的泾河了,毕竟,因为这条河流与渭水结合的地方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清水和浑水互不干涉,非常的神奇,也就是所谓的泾渭分明。

长安城东侧的灞河也很著名,而灞河著名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条河流上的一座桥,也就是灞桥,一个很不起眼的石桥。

历史上,很多人送别的时候,都是在灞桥上进行的,而且,很多诗人都在此写下了让人后人传颂的名句。

比如李白曾写过,‘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曾参也写过,‘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的‘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贺的‘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李商隐的‘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李益的‘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总之,大唐时代的人,很多都在灞桥边送别,尤其是很多有名气的诗人,更是在此送别的时候,写出了千古名句,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灞桥的知名度,连带着也把灞水的名气抬高了。

也就是说,在长安八水之中,除了干流老大渭河的名气很大之外,支流泾河与灞河的名气也很大,而其余五河的名气就相对要小许多了,完全就不能跟这三条河相比。

除了河流之外,长安城周边还有很多土原,其实应该叫土塬,指的是华夏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而形成的一块块高地,四周陡峭,而顶部却非常的平坦。

这样的特殊地形就叫做塬,而在长安城附近,像这样因为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塬是很多的。

渭河的北部有咸阳原,长安城本身坐落在龙首原之上,灞河的东侧有铜人原,长安城的南部有乐游原,再往南部和西南有凤栖原,少陵原,八里原,这些都坐落在潏河与浐河之间,也就是说,这两条河之间的原最多,而且,最为著名,比如龙首原是京城的地盘,乐游原更是名胜。

在灞河与浐河之间,形成了白鹿原,在后世的名气倒是大一些,毕竟,这个曾经被拍摄成了电视剧,名气想不大都不行。

位于京城南部的神禾原,在滈河与潏河之间,是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神禾原的东部是著名的樊川,而西部则是御宿川。

在西部的涝河与沣河之间,有毕原,细柳原,高阳原,另外,长安城的远处,还有更多的原,不过,因为距离太远了,也就没有人关注了。

而由于河流长期冲击黄土,久而久之就在河流的两岸形成了川,也可以理解为冲击平原,只不过,这些小平原夹在两个或者多个土原之间,显得比较狭长,但风景是非常美丽的,这些川也是很多名人避居之地,可以理解为别墅。

最著名的就是位于神禾原与少陵原之间的樊川,这个地点距离京城不远,风景也非常的美丽,是一个很好的别墅区,很多大诗人都把自己的别墅放在这里了,当然,这个时代的别墅也是比较简陋的,基本都是草木结构的房子,其中,泥草房子是最多的,因为这种类型的房子成本比较低廉,便于进行建造,而砖石结构的房子就太贵了。

在黄土高原最不缺的就是黄土,树木和草木也很多,在风景好的城外,搭建一座很普通的别墅太容易了。

当然,对于有钱人来说,住土木结构的房子就显得有些太委屈了,自然是要花点代价搞些砖石结构的房子了,这样看起来更加的体面,也更加不容易损坏。

比如,城南的韦杜二族,他们的别墅都是砖石结构的,还有很多有钱的贵族,也都在这里建设别墅。

因为樊川是依靠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所以,中间是河流的话,取水就方便太多了,很多别墅都建在河边,只需要挖一条沟渠,就能够把河水引到自己的别墅区内,从而让自己的别墅区既有假山树木也有灵动的水流,这样风景会更加的美观。

在所有原之中,只有乐游原和龙首原在京城的内部,其中,龙首原的面积很大,包括了皇宫和城内的很多区域,而乐游原的面积就相对较小了,不过,乐游原的地势很高,站在乐游原上面,可以俯视青龙寺,曲江池,大小雁塔,总之,是一个欣赏美景的好地方。

历史上,有一次,汉宣帝与许皇后出游至此,十分迷恋这里的绚丽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就在此处修建了乐游庙,乐游原为此得名。

至于少陵原,原本是叫杜陵原,是汉宣帝刘询的墓地,后来宣帝的许皇后葬在了杜陵南,因陵寝较小,便称为少陵,后来就都这么称呼了。

另外,大唐著名诗人杜甫,因为一直住在少陵原,所以,被称为少陵野老,或者,直接称为杜少陵。

京城有如此多的好地方,即便是工作不太辛苦的李安,也未能全部游览一遍,就更别提疲于奔命的普通人了,至于整日被关在皇宫之内的皇孙,对京城郊外的情况,就更加的不了解了。

李安这一次要带皇孙们去野外玩耍,也是为了让他们多看看大自然,这样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大有好处的。

而因为皇孙出行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所以,李安必须先行侦查,把出行的路线确定下来,最好能用一天的时间,多去几个地方,同时,每两处位置之间,需要能通车才行,否则,一个个的用两条腿跑的话,那就太累人了,而每两个位置用车辆接送的话,就能省事不少,只有最有价值的路段和风景区,才会让他们下来慢慢走。

出城的时候,李安是坐车出去的,同行的人不多,只有十几个人而已,这样目标比较小,而且,出行的效率也比较高。

李安是从明德门出去的,一路沿着铺设好的水泥路往南行驶,在水泥和混凝土研制成功之后,长安城内部的道路和城外的主干道全都被换成了水泥路,这样,不论是什么车辆,行走的时候都会省力许多,尤其是遇到阴雨天气的时候,道路再也不泥泞了,运输的速度一丁点儿也不会受到影响。

出城之后,李安就直奔樊川而去,因为在樊川的东边是少陵原,西边是神禾原,中间还有一条河流,风景是非常美丽的,别墅区也多,各种动植物的数量,自然也是不少的,在这一区域游玩,是最有效果的。

“好了,停车。”

李安坐在车里欣赏道路两旁的风景,突然看到杜甫的别墅,于是就让车辆停了下来。

其实,若不是看到杜甫本人的话,李安还真的不敢确定,眼前这个简陋的房屋,居然就是杜甫的家,这么寒酸的建筑,实在对不起杜甫这么个伟大诗人的形象。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居长安大不易,各种物价都太贵了,城内房屋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若是早些年买一个倒还凑合,可现在房价涨的太厉害了,就算杜甫再怎么努力,也是买不起了,虽然主编的工资也还算不错,偶尔写几首诗词,还能挣点小钱,可这些钱想要在长安城内部买房,难度还是很大的,这辈子他都没有希望了。

另外,杜甫一大家子有五口人,老婆和三个孩子都是光吃饭的主儿,只有杜甫一个人挣钱,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大家子,这份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房价贵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老杜喜欢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样,他才能更加的有灵感,心情也会更加的舒坦,反正樊川距离京城也不远,老杜骑车小半个时辰就到了。

要说贵族外出乘坐的都是面世没几年的汽车,次一点的是马车,骑马也更有面子,而老杜选择骑自行车,属于最寒酸的一种,可这种交通工具是最为廉价的,尤其是在大规模生产之后,价格是越来越亲民了,以至于很快就成了穷人家庭的标配了,只要稍微有点钱财的,都会选择买一辆代步,尽管需要用腿部的力量,但比直接走路要省力的多,速度也快多了,要不是有这种简单廉价的交通工具,估计,老杜这个家伙就要去城里租房子住了,毕竟,几乎每天都是需要上班的,一个月也休息不了几天,若路上耽误的时间太多,那就太不划算了。

李安除了看到站在院子里散步的杜甫,同时映入眼帘的,还有院落旁边的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车辆就放在院子里,这个时代的大唐,治安环境还是很不错的,一般不会遭遇小偷,车辆的一侧是一棵老槐树,看样子至少有三五十年的树龄了,跟杜甫的年龄也差不多,而且不像是移植的,似乎一直就生长在此处。

整个院落不大也不小,除了这棵大槐树,还有几棵小槐树,另外,还有一些花树点缀。

房子不是很多,正面只有三间,是主要的房舍,是用木材和泥土打造的房子,就连顶部的面板也是木材的,最上面倒是盖了一层茅草,以防止漏雨。

左右两侧也各有两间小房子,不论是长度还是高度,都比正面的三间房子要矮小许多,房屋的材料也更次一些,比如墙壁是泥土的,只有最底部有三层石头,否则,房屋遇到大雨的时候,是很容易倒塌的。手机用户请浏览 m. 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