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 地下入口的倾斜角度不大,好处自然是让通行变得轻松许多,但也有一个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占用的面积较高,入口向外延伸的长度稍微有些多,还好这儿的道路比较宽阔,否则,都不知道该从哪里延伸了。

还有就是地下通道的深度也不是太大,否则,入口的延伸也会加大,从而出现很大面积的耗费,对于道路的通行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必要的角度设计,也是很必须的,将入口的延伸道路设计成半圆弯曲形,这样通道就能利用更小的面积,实现更小的角度,而且,弯曲的道路让行车稍微有些阻碍,如此一来,进入和离开地下通道的车辆,就不得不降低行进的速度,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安全性。

“不错,墙刷的很干净啊!”

李安看到了入口道路两侧的石灰墙壁,笑着说道,然后迈步走了下去。

由于这里只是临时停车的地方,京城的地下交通网络还没有形成,所以,出入的车辆不是很多,入口处的交通也不拥挤,情况还算不错。

外面是阳光明媚的大晴天,而进入地下通道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一股寒气迎面扑来,由于没有阳光的滋润,地下通道的气温,比外界的气温要低得多,起码有七八度的温差,否则,不可能马上就能感觉出来。

除了气温更低之外,地下通道的光线也比较的暗淡,虽然每隔一段距离都留了一些通风透光的天井,但从天井里进入地下通道的光线是非常少的,仅仅能够满足地下通道的最低照明,想让地下通道明亮是不可能的。

按照李安的设计,地下通道的墙壁和顶部,全都涂抹了白色的石灰,这样进入通道的极少的光线,能够不断的在通道内部反射,从而让整个通道内部充满了反射过的微弱光线,满足进入通道的人,能够看得清通道内的道路和车辆,不至于成为瞎子。

通风的效果也还不错,通道内的空气没有窒息感,这便已经足够了,但空气的质量自然没有外面的好,略微有一些潮湿的味道,还有石灰和水泥的气味,当然,也有一些泥土的气味,总之,空气虽然没有窒息感,但气味还是有不少的,若是长期待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人的身体健康,肯

肯定是不利的,所以,只要没有需要,最好不要没事跑去地下通道里玩,在空气不好的地方玩耍,对健康是颇为不利的。

随意的向前走了几步,李安闻到了臭水沟的味道,这味道可不是什么好闻的,太冲了,让人消受不了。

仔细一看,这个位置的臭水沟盖板缺了一块,为的是让上面的污水能够更好的流入其中,而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一区域的臭味非常的明显,味道很大很刺鼻。

两边的停车位上,停泊了不少车辆,还有一些是质量豪华的豪车,而车主人显然是去平康坊寻找快乐去了,把车和仆人留在这里了。

通道内停泊的车辆很多,而行人却不多,基本上都是驾驭车辆的仆人,还有跑进来传达命令的仆人,像身份高贵的人,一般是不愿意进入地下通道的,他们不愿意忍受这里的糟糕气味,这里的气味也确实不太好闻,大冬天的又比较的冷,待在地下通道内也不舒服,若是夏季天热的话,到地下通道里乘凉倒是不错的选择,只可惜这地下的味道太浓烈了一些,怕是只有普通的下人才愿意忍着臭味到下面乘凉。

“不错,不错,真的不错,虽然气味不太好闻,可也只能这样了,有了这个地下通道,平康坊的道路拥堵问题好了很多啊!以前大白天的时候都能堵上,晚上更是堵的非常厉害,现在,大白天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堵了,晚上的拥堵状况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堵的没有以前厉害了,听说只是偶尔堵一下,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不堵的。”

李安满意的说道。

平康坊的地下通道,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个通道的存在,极大的缓解了这个繁华地带的交通拥堵状况,解决了交通拥堵的大难题,也极大的增加了这里的繁华,让原本就生意兴隆的平康坊,变得更加的红火,各家的生意都红火了不少,不论是酒楼,饭馆,还是青楼,妓馆,生意都比之前更好了,开店的人都赚到了更多的钱,而更多的贵人也享受到了更方便的生活,总之,大家都得力,所有人都高兴,尤其是来平康坊寻开心的人,再也不用因为在好不到停车的地方而苦恼了,更不用为被堵在路上而焦躁了,所有人对于这个地下停车场都非常的认可,觉得朝廷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天大的好

事儿,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而朝廷之所以放心大胆的继续建设更多的地下通道,就是因为看到了平康坊这里的地下停车场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从而坚定了建设更多地下停车泊位的信心,同时,若是把这些停车场联通起来,那就不是停车场这一个单一功能了,而是功能齐全的地下通道,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更大了,这个工程已经交给李豫去完成了,先从挑选最拥堵和最主要的路段进行施工,然后一步步的慢慢来,最终让京城的所有地面道路的下面,全部拥有一个地下通道,这样,京城的交通承载能力就翻倍了,出现拥堵状况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另外,李安也在说服朝廷,让朝廷在城墙上多开几道城门,毕竟,城门的数量太少了,而所有的车辆和人员都要从城门通过,如此,城门处的拥堵一直以来都是比较严重的,毕竟,城门的数量和尺寸,远远不如城内城外的道路,城门成了京城交通的瓶颈了,如要改善京城打劫交通状况,城门的扩容是势在必行的。

后世的城市,基本上都将城门和城墙拆除掉,很少还有城市拥有城墙和城门的,所剩无几的城墙和城门,都是为了保留一些文化的传承,而如此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解决交通的瓶颈,让交通状况能够更加的顺畅,毕竟,到了后世的社会,城墙在防御方面的作用已经彻底失去了,留着城墙其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除了文化的传承,实在找不到城墙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李安也曾想过将京城的城墙给拆掉,可最终却是连提都没敢提,主要就是因为这个要求是不可能通过的,在此时的大唐,城墙的作用仍旧很大,城墙的防御能力仍然是非常强大的,失去了城墙的保护,城池会变得更加的容易攻取,所以,拆掉城墙的行为,比如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尽管大唐现在几乎也没啥敌人了,没有什么敌人能打到京城来,可防人之心不可无,朝廷还是担心拆掉城墙会降低京城的防御能力,所以,不会同意的,就算增加一些新的城门,好多人都是反对的,因为城门越多,需要防御的薄弱部位就越多,对于防御来说,自然没有任何的好处。

不但现有的京城城墙不能拆毁,甚至,很多人还考虑修建一个更大的城墙,将城外的区

域也囊括在城池之内,毕竟,现在京城外面的居民比城内还要多很多,万一敌人攻来,城外的居民就会涌入城内,可城内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若是城外的老百姓都涌入城内,京城内部就彻底乱套了,不用敌人攻打,城池就会陷入无休止的混乱,基于这个缘故,有不少大臣提出修建更大的城墙,而原先的城墙自然就是内城了,新修的城墙就叫外城。

不过,由于现有的内城已经非常规模宏大了,而即将要修建的外城更加的庞大,修建一座如此庞大的城墙,到底能有多少防御力,真的是挺难说的,光是城墙上防守的士兵,就要比内城多很多倍,而且,城墙越长就越是不容易防守,打造一个新的庞大城墙,显然在防御方面会是一个大问题,如此,提出之后也同样没有获得支持,况且,建造城墙是需要资金的,越大的城墙需要的资金就越高,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尽管朝廷现在很有钱,但在花钱的时候也是很慎重的,投入与回报一定要适宜才行,若是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在平康坊的地下停车场考察了一番之后,李安与李豫各自离开了,午后,他们还要入宫去讨论京城住房紧张的事情。

李安返回了研发中心,继续工作,李豫倒是没啥事,就近去了平康坊的一家酒店,准备吃喝一顿之后,顺便好好休息一下,然后下午去宫里开会。

李安一大早带着三个移动房屋前往皇宫,在路上被太多的人看到了,就连大唐报马上就把这个消息写在了头版的位置。

要知道随着销量的大增,大唐报早就分化出很多种版本了,也有了不少的下属机构,在京城的下属机构分别是京城早报和京城晚报,这个早晚报的发行是专门针对京城百姓的,并不会销售到其余的城池,所以,起名京城早晚报是最合适不过的。

毕竟,京城的人口太多了,每天发生的新闻数不胜数,各种投稿的诗歌散文多的数不清,光靠之前的大唐报肯定不够,否则,一份报纸几百页,这谁受得了,分出下属单位之后,就能把内容分开了,另外,之前的大唐报,将不仅仅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全国各地发生的事情都会在上面有所体现。

只是由于电报和电话的普及太少,所以

至少少数地方发生的重要事件能够及时的出现在大唐报上,而更多城池发生的事情需要三五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出现在大唐报之上,具有也一定的滞后性。

由于电报已经通向洛阳一些不太远的重要城市,所以,大唐报的分支机构已经设在了这些城市,有什么消息直接传过去,然后,在当地进行打印和销售,这样就省去了从京城运输大量的报纸前往洛阳这些城池,这样不但缓慢,也耗费了太多的运输资源,是得不偿失的。

而随着电报通向越来越多的城池,大唐报的分支机构也就进入了各个城池,这样就能及时的通过这些电报机,及时的将全国的各种消息汇聚到京城的总部,然后,在确定内容之后,立即把消息分发下去,让各地的分支立即开始印刷大唐报,从而让大唐报这一具有统治地位的报刊,成为大唐家喻户晓的一种事物。

虽然动用电报机很昂贵,成本是比较高昂的,可大唐报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为朝廷的统治服务的,对于大唐帝国的稳定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就算成本高一些,那也是没啥关系的,毕竟,与帝国的稳定相比,多耗费一些钱财根本就不算啥。

京城早报一般都是早上开始销售的,基本上都是前一天下午之后的事情,而京城晚报都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当天早上和中午发生的事情,发行的时间一般是下午,当然,也可以提前发行,发行的时间不是太固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不论如何,好多内容都是提前准备好了的,就比如李安带着三个移动房屋去大明宫的事情,已经被京城晚报定在了头版的位置,只是发行的时间还没到,所以,暂时还没有开始印刷,一些部分的人员,开始去打听消息,以便把这个事情给搞清楚,这样写新闻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具体,否则写的玩意连自己都看不懂就没意思了。

打听消息,自然要先从路人入手了,不过,路人除了看到三个移动房子之外,并没有更进一步的信息,如此,下一步就要从运输三个移动房屋的人入手,以期获得一些消息。

Ps:书友们我是作者朕御山河,近期由于很多读者反馈找不到读书入口,现良心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几乎能找到网上所有的书,详情请花半分钟时间关注微信公众号"找书神器"(微信右上角点" "号->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 搜索并添加公众号,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所以,京城晚报的人,来到了研发中心,找到了正在休息的工匠,询问移动房屋的消息,以便获知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一秒记住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