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安之前提出开办这些劳保类的工坊,并让自己的几位没啥事干的夫人去负责,为的就是要在大唐弘扬劳动者必须要防护的观念,不论是盖楼的工匠,还是铺路的工匠,或者别的苦力工匠,都一定要做好最基本的防护,不能毫无防护的参与劳动,以尽可能的减少劳动所造成的伤亡。

通过不断的宣传,现在已经有不少劳动者和工头已经认可了李安的理论,相信些许劳保投资是划算的,是可以增加劳动效率的,当然,也有一些是为了讨好李安,照顾李安家的生意,达成比贿赂还要好的效果。

此时距离春耕已经很近了,京城周边的地主与自耕农都在忙着准备春耕的事情,而由于很多自耕农都卖地进入工坊了,所以,京城周边的自耕农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拥有千亩土地以上的大小地主,李安也算是一个地主,至少拥有几千亩土地,拥有上万亩土地的官员多得是。

虽然土地兼并不是什么好事儿,自古以来都是引起天下动乱的根源,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大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耕的收成已经大大超出全国百姓的需求,盈余的粮食连国库都装不下了,各地的粮仓全都爆满,种地老百姓的家里,也不得不专门腾出一间房子用于囤积粮食,而粮食太多,就必然会导致不值钱,市面上的主粮价格是连年下降,几年时间已经降低一半了。

尽管粮食的产量同样增加一倍有余,这补足了降价带来的损失,可对于普通的自耕农来说,只要进入工坊干活,每个月的收入都能买下辛辛苦苦半年得到的粮食,两个月的收入就足以超过种地一年的收入了,种地显得非常的不划算,再加上他们都是十几亩左右的少量土地,使用先进的机器不划算,使用耕牛又很辛苦,越算越吃亏。

为此,好多农民一生气都跑去京城的工坊内打工了,刚开始还能兼顾家中的土地,每年收点粮食自给自足,可工坊的制度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到了春耕秋收的农忙季节,并不会放假,若是强行请假就扣工钱,而扣掉的工钱比十亩地的收成还多,如此,傻子才会去收家里的粮食,都只能把这个活儿交给家中的老弱妇孺,可没了主劳力,光靠老弱妇孺如何能够支撑十几亩的自耕田,根本就忙不过来,万般无奈之下,就只能将多余的土地给卖掉了,留个靠家近的一亩菜地就差不多了,家里妇孺孩子劳力尚可的,或许能留下两三亩的土地,再多就真的忙不过来了,也没啥意义。

而有钱的大地主就不同了,他们动辄几千上万亩的土地,可以使用机器进行规模化的种植,成本大大降低,利润还是不错的,所以,他们非常乐于收购普通自耕农的土地,而朝廷这几年根据实际情况也同意了这种土地的买卖。

除了大量购买土地之外,这些地主还非常热衷于交换土地,所谓的交换土地,就是用自己手里的一亩地,交换别人的一亩地,当然也可以几亩地几亩地的交换,可以与普通自耕农交换,也可以与别的地主交换。

至于为何要交换土地,自然是因为机械化种植庄稼,需要土地尽可能的集中,若是一个地主拥有的几千亩土地,分布在很多地方,这儿三亩,那儿五亩的,那就很难形成规模了,使用机器的时候也会非常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将土地进行几种,而土地没法移动,唯一能做的就是交换土地了,条件差不多的土地是一亩换一亩,而条件不好的甚至要好几亩才能换一亩,总之,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谁也不会强迫谁,谈妥了就交易,谈不妥就不交易呗!

通过一番繁琐的交换土地,京城周边地主的土地,几乎都是尽可能集中在一起的,或者在几个较大的区域内,不会太零散,而自耕农的少量自留地,也基本都集中在一起,且靠近自己居住的住宅不远,这样方便照顾菜肴,可以更好的节省下地的体力,不至于下地一次就要跑很远。

这种模式是大家都获利的办法,执行起来的阻力自然很小了,没有发生一次对抗性的事件。

粮食多就是有好处,因为粮食多的国库都容不下了,好多老百姓和贵族的家里都囤了足够使用一年半载的粮食,少一些的也至少囤积了一个月的粮食,至于吃不上饭的百姓,则毕竟是少数而已。

而贵族粮食多了之后,也会有人站出来做善事,比如去城外的乞丐聚集地,或者寺庙的附近支几个大铁锅,里面煮上一些稀粥,来往的穷人和乞丐都可以喝上几碗,对于一些都快要活不下去的穷人和乞丐来说,有了这些施舍的饭食便可以活下去,这对于稳定大唐江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粮食的增加越来越多,在各地的粮仓全部满仓之后,朝廷不得不调集部分人力物力,去修建新的大型粮仓,毕竟,粮食的储存只有越多越好的,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会嫌弃自己所拥有的粮食太多的。

而在新的粮仓建设完成之前,多余的粮食好多都只能临时堆放在一些露天的场所,防护非常的简陋,一旦遇到过大的暴雨,那是肯定要完蛋的。

为了避免损失,也因为粮食确实太多了,所以,关于粮食的附属加工品就渐渐的多了起来,比如,酿酒的作坊越来越多了,在粮食充足且廉价的此时此刻,酿酒的成本变得非常的低廉,而老百姓都有饮酒的刚性需求,如此,酿酒业是必然要壮大的,各地都蜂拥使用多余的粮食酿造美酒,大街小巷到处都能闻到醉人的酒香。

可即便是大规模的酿酒,还是无法消耗所有多余的粮食,仍旧有不少粮食无法入库,甚至,因为朝廷粮库爆满,无法继续收购百姓的粮食,导致不少百姓只能把粮食堆积在家中,往往要占据整整一间屋,甚至,还有可能占据多间屋子,而某些粮食大户,因为没有提前预料到这种情况,导致自己几千亩土地收获上来的粮食不得不大部分堆放在院子里,而雨雪天气是无情的,只要遭遇一次,这些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就要全部完蛋了。

第一次满仓的时候,这种损失还是蛮多的,而后,种粮大户也学聪明了,全都纷纷建设属于自己的粮食仓库,以避免暂时卖不掉的粮食被雨雪毁坏,给自己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最近这一年,大部分种粮大户都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粮仓,这让他们在贩卖粮食的时候,可以做到不那么着急,可以慢慢来,或者选择一个粮食价格稍微比较好的时候出售,甚至,有的种粮大户一年都卖不完手中的粮食。

大唐的先进种植技术,并没有那么快传播到周边诸国,所以,在大唐的周边,其实,还是有点缺粮的,而大唐多余的粮食,就可以卖一部分给这些小国了,只是长途运输是需要运费了,若是大唐廉价的粮食运输到目的地之后成本急剧增加,那就没有太大的意思了,所以,也只有距离大唐不是太远,或者有铁路相连的地区商人,才会选择从大唐购买粮食,否则,他们是不会购买的,就算本国饿死很多人,作为商人也不会去做赔本的买卖,这个就是商人的本质。

马上就要到春耕了,而此时的关中大地,早就已经实行一年两熟了,也就是说,两季小麦已经普及开了,春天种植的品种秋天就可以收获,而秋天种植的小麦,来年春天就可以收获,如此,就能获得两倍的粮食收成,再加上肥料和水利的普及,这产量就更大了,另外还有高产作物的普及,如此,一年获得之前三五年的粮食产量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甚至,一年获得之前十年的产量都不是难事儿,如此一来,粮仓不爆满就怪了。

由于好多作物在冬季是无法存活的,只有耐寒的小麦能够对抗彻骨的严寒,所以,秋收之后种植的作物只能是冬小麦,而到了来年的春季,这些冬小麦就可以收获了,收获之后,重新对土地进行深耕,然后,就可以种植春季的粮食作物了,至于种植什么,那就是种粮地主和农民自己做主了,春小麦,玉米,红薯,土豆,青稞,稷,黍,菽等作物都可以,在这些作物之中,红薯和玉米的产量比较高,但此刻的大唐已经不缺粮食了,所以,种植这种作物已经不在是朝廷的要求,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选择。

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红薯,因为红薯含有较多的淀粉类物质,在抽取之后,能够制作成非常美味的面条,还有晶莹剔透的凉粉,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材,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既然老百姓喜欢吃粉条和凉粉,种植红薯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尤其是自耕农,种植红薯的人数最多,因为别的作物都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去打理,而随着家里的主劳力去工坊打工挣钱了,家里的劳力太少了,打理农作物有些力不从心,而红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进行打理,另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的摘取红薯叶炒菜吃,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此,自然也就得到了众多自耕农的青睐了。

所以,只要是春耕之后的一两个月,走在京城郊外的田间地埂上,是一定能够看到大片的红薯苗的,那绿油油的一片,别提有多壮观了。

此时此刻,京城郊外的田地里,全都是已经泛黄的冬小麦,这些冬小麦已经成熟,马上就可以进行收割了,收割之后先把秸秆烧掉,然后,就可以种植红薯等作物了,但在种植红薯之前,需要将原本平整的土地耕成沟壑状态,形成一个个的拢子,因为红薯藤需要栽种在拢子上才行,这样才极可能的获得高产,若是不这么做,红薯是很难实现高产的,若是被水淹,会造成绝收的。

而若是用人力挖红薯陇,那是非常辛苦的,几亩地倒也无所谓,若是几千亩地都这么折腾,肯定不太现实,而大唐已经开发出来能够直接挖拢的机器,开过去之后,三五个拢子就已经成型了,极其的方便快捷,等到了收获的时候,也有专门的工具,可以将红薯轻松的收获出来,然后,很轻松的就能够将红薯陇推平,从而方便接下来的冬小麦种植。

总之,在拥有了机器之后,不但大规模的种地可以更轻松更廉价,而且,还能够迅速更改种植的作物,就像红薯和小麦,需要不同的地形,而机器就能够迅速的改变地形,从而满足这种不同的种植需求。

春季收获和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相关的朝廷部门,还有种地的大户都开始了忙碌,他们必须要尽快行动,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将冬小麦全部收获,否则,一旦遇到春雨连绵的时候,那就非常糟糕了,只有在晴天小麦干燥的时候才能进行收获,若是在下雨的时候进行小麦的收割,则收获的小麦肯定会霉变的,而霉变的小麦是不能吃的,吃了是会拉肚子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所有种粮大户都要赶在春雨大规模来临之前进行抢收,然后,迅速的种下下一季的粮食。

不论是收获,还是进行耕种,那都离不开人力,虽然大户可以租到机器,可机器只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还有一些细节是机器无法完成的,只能使用人工来完成,而人工干活就需要劳保用品,比如手套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劳动护具,可以尽可能的保护干活劳动者的双手,避免劳动者手掌受伤,避免影响劳动者干活的效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