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二百二十八章 唐儿宝宝

我的怪物图鉴 第二百二十八章 唐儿宝宝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李安拿起一个布娃娃,认真的欣赏了起来,这个布娃娃软软的,内部是由棉花构成,外面则披着一件蜀锦做成的衣服,头发头饰一样不少,面部的表情则全是人工刺绣做成的,看上去也算得上是惟妙惟肖了。

这是一个大唐少女布娃娃,从头饰和衣服就能看出来,在大唐这个时代,居然也有布娃娃这种玩具,这是李安所没有想到的,看来女娃儿喜欢布娃娃,从很久远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除了布娃娃之外,李安还购买了纯银打造的银锁,金镶玉的小鼓,精美柔软的布匹等等物品,恨不得将所有能买的东西都购买一遍。

这些小玩意儿,装了足足两大箱子,不过,为了能迅速抵达东女国的女王城,李安将这些物品包裹在布包里,并分成五包,让麾下护卫分别携带。

第二日一早,李安便带着昆雄、飞羽,以及二十名亲兵护卫离开益州城,快速奔向东女国的女王城。

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时间,李安一行人全部准备了双马,一路上换着骑乘,以节省马力,便于实现快速抵达的目的。

益州城距离东女国的女王城并不算很远,李安一行人日夜兼程,仅用了几日的功夫就抵达了女王城脚下。

李安曾经来过东女国,而且,还帮助东女国粉碎了内部的阴谋和吐蕃这个外患,所以,东女国百姓对李安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是毫无敌意的。

由于并不是代表大唐朝廷前往,所以,李安并没有表明身份,而是悄悄的进入女王城,就像普通的商人一般。

在进入女王城之后,则立即奔向王宫方向,准备先安顿部下,然后再前去面见赵曳夫。

部下安顿好之后,李安带着几名护卫,携带购买的礼品,前往王宫方向。

“烦劳通禀归昌王,李安求见。”

李安态度极为客气。

宫人看了李安一眼,很快就认了出来,并立即前去通禀。

没过多久,宫人便急匆匆的赶回,让李安进去。

李安让几名护卫将礼品交给宫人,然后独自一人进入东女国的王宫。

由于赵曳夫住的碉楼有九层之高,李安在宫人的带领下,爬了好久才抵达楼顶,并看到了正在静养的赵曳夫。

很显然,因为生养了孩子的缘故,赵曳夫的气色有些不太好,给人一种略有病态的感觉,不过,这也增加了一种楚楚可怜的美感,柔弱无骨的女子是别有一番美感的,这一点,世人深有体会。

见李安进来,赵曳夫的眼神之中,露出一丝惊喜,并轻轻摆手让宫人们下去。

几名宫人将李安购买的礼品轻轻放下,依次转身离开。

“曳夫,你辛苦了,身子还是不舒服吗?”

李安以一种非常关心的口味问候赵曳夫,并轻轻走了过去,在赵曳夫的身旁坐了下来。

“我真的没想到,你还能回来看我,能见到你,我好多了。”

赵曳夫气息有些不足,不过,还是努力的让自己不至于显得太虚弱。

“咦,这就是你的小宝宝,好可爱啊!”

李安轻轻掀开半掩的被子,看到了一个萌萌的小萝莉,样子非常的甜美,非常的卡哇伊,让人忍不住想抱着亲一口。

“是我们两个人的宝宝,你好好看看。”

赵曳夫将怀中的宝宝抱起来,塞到李安的手中。

李安轻轻抱起几乎感觉不到重量的小宝宝,整个人瞬间就融化了,这个可爱的小娃娃就是自己的宝宝,这可是李安两世为人的唯一宝宝啊!

“小宝宝真是可爱,看这小嘴多像阿娘啊!哈哈!”

李安逗起了小宝宝。

小宝宝似乎一点儿也不认生,冲着李安呵呵傻笑,笑得很是开心,而这再次让李安的心融化了一次。

每一个小宝宝都很可爱,但只有自己的小宝宝是最可爱的,李安觉得自己怀中的小宝宝是天底下之可爱的宝宝。

“等她长大了,会继承我的爵位,她就是下一任的东女国宾就。”

赵曳夫轻轻说道。

“好啊!我的宝宝将来要做一国之君了,哈哈哈!宝宝高兴不高兴。”

李安轻轻一逗,小宝宝再次剧烈的笑了起来。

“曳夫,小宝宝的名字起了吗?”

李安关心的问道。

赵曳夫微微一笑:“我想叫她唐儿,你觉得呢?”

“唐儿,唐儿,大唐人的孩儿,这个名字好,有深意,好,就叫唐儿吧!不过,这似乎是小名,应该再起个霸气一点的大名。”

李安蹙眉沉思片刻,轻声道:“算了,不起大名了,还是唐儿比较好听,唐儿,唐儿,我的唐儿。”

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顺眼,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李安自然也不例外,抱着怀中的唐儿,李安都不想返回京城了。

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为了大局,他还是要离开这里,返回长安城的,他是大唐的栋梁,怎么可以被困在东女国这种小地方。

“曳夫,我给唐儿买了好多小礼物,我拿给你看看。”

李安将几大包小礼物全部展开,放在赵曳夫躺着的床边。

“这是布娃娃,这是银锁,这是”

李安一一介绍,赵曳夫的脸上则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无恙,你能留下几日。”

赵曳夫知道李安肯定会离开,询问离开日期,是为了让自己心中有数。

“曳夫,我最多可以停留十天,这十天全用来陪你和小宝宝。”

李安如实说道。

赵曳夫莞尔一笑,点头道:“十天足够了,我的身子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明日,我们就去城外游玩。”

“好,有我护卫,你一定不会有事,小宝宝更不会有事。”

李安自信一笑,继续抱着小宝宝玩耍,心情好的很。

由于部下早就安排好了,李安也没有后顾之忧,就这么放心大胆的留在赵曳夫的王宫,照顾赵曳夫,并抱着小宝宝玩儿。

晚上的时候,李安就在王宫用餐,并留宿赵曳夫的房内,这一次,赵曳夫没让李安爬碉楼,就这么大胆的留在房内。

东女国民风开化,不会有人说什么的,而且,赵曳夫是一国之君,就更不会有人说什么了。

休息的时候,李安就睡在赵曳夫的旁边,不过,中间夹着小宝宝,由于看着小宝宝太兴奋,李安一时半会睡不着,时不时的在小宝宝的脸蛋上捏一把。

当然,李安的捏是很轻微的,力度与抚摸差不多,小宝宝完全没有反应,睡的很香甜,而李安捏着捏着也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第二日早饭后,李安与赵曳夫带着小宝宝,在十几名东女国护卫的保护下,前往城外游玩。

为了不至于引起太大的动静,赵曳夫是扮成普通百姓的样子出行的,以免目标太大,处处被人盯着,从而失去游玩的乐趣。

临近寒冬,气候比较寒凉,不过,东女国地处南方,环境远不如北方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游玩,还是非常舒心的,至少比盛夏炎热的时候舒服多了。

这一次,李安能够待上十天,游玩当然也要持续十天,至于东女国内部的政务,自然有外相负责处理,赵曳夫平时的工作量不大的。

东女国的国都附近,有五条河流汇聚而成,环境优美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上一次来东女国的时候,李安就已经参观了很多地方,这一次,除了重温上一次的记忆,还要前往几处从未去过的地方。

在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搂着赵曳夫,抱着怀中的唐儿,这感觉真是太美妙了,李安在西爨之地累了几个月,很辛苦的,在这儿终于可以好好的享受一番了,而且,看着自己的小宝宝,这种感受是非常不一般的。

十天悠闲自在的生活,过的实在是太快了,李安还未体验够就要离开了,这让李安的心里很是难过,当然,赵曳夫也有同样的感觉。

小宝宝唐儿这几日对李安熟悉了,已经会主动伸手,让李安抱了,这让李安愈加舍不得离开。

“明日一早,你就要离开这里了,宝宝一定会想你的,我也会想你的。”

赵曳夫抚摸唐儿的小脸蛋,看向李安。

李安吁了口气,在唐儿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轻声道:“到了这里,我是真的不想离开啊!可我还是要离开,这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不过,日后有机会,我还会过来看你们的。”

“你能来就好,我和唐儿一直都会呆在这里等你。”

赵曳夫轻抚唐儿的额头,温柔的说道。

李安的心真的很酸,不想离开,但又不能不离开,大唐皇帝的圣旨,他必须遵从,没有任何条件可讲。

好在自己在这儿的几日,赵曳夫的身体迅速好转,气色变得与以前一样,这又让李安欣慰了不少,也可以安心的离开了。

“唐儿睡着了,把她放下吧!”

赵曳夫说着接下李安怀中的唐儿宝宝,将其放在柔软的床榻上。

“明日一早,你就要离开了,让我好好抱抱你。”

赵曳夫紧紧的抱着李安,不让李安分开。

李安也紧紧的搂着赵曳夫,并轻轻将其按在床榻上。

美好的日子,永远都是短暂的,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日清晨的阳光准时升起,而李安要必须要离开了。

在临走的最后一刻,李安抱了抱赵曳夫,又抱着唐儿小宝宝玩耍了一会,并最终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东女国王宫,离开了女王城,离开了整个东女国。

几日后,李安一行人返回益州城,并在休整一日后,带领六百龙武军将士,浩浩荡荡的离开益州城,前往大唐都城长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京城前往益州非常难走,从益州返回京城,道路也是同样的难行。

横亘在关中和蜀中的秦岭阻隔了这两个地区,如此,才让蜀中一带成了几乎独立的商业区域,而这显然不利于大唐经济的一体化。

道路和交通的艰难,是阻碍大唐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原因,若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改善蜀中通往京城的糟糕交通状况,让商人能够更顺利的来往。

当然,这个道理不只是李安明白,很多想要大唐繁荣的志士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关键是这条路实在是太难修了,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将非常庞大,如此,有可能会拖垮大唐的财政,从而让大唐的中央财政入不敷出。

而一旦财政出了大问题,一个强大的帝国,距离崩溃也就不远了,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强大政权,因为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政,从而导致亡国的惨剧。

商纣王大兴土木建造鹿台,修建摘星楼、搞得民怨沸腾,国力大损,最终被西周取而代之。

大隋朝廷不顾国力的条件,大规模开凿大运河,耗尽了国力和民力,最终导致隋朝灭亡。

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有太多的大兴土木,导致国家灭亡的事例,即便出发点是为了改善民生,但只要是耗尽国力民力,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任何事情都必须量力而行,改善民生也要量力而行,不能贪大求全,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必须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出正确的选择。

若国力能够承受,则又是另一种情况了,比如战国时期韩国人郑国受命进入秦国,鼓动秦始皇修筑灌溉水渠,目的是为了用大型工程的建设,拖垮秦国,让秦国财政入不敷出,从而不能威胁韩国的安全。

但大秦帝国的实力,在经过商鞅变法百余年的积累之后,已经非常雄厚了,修建郑国渠并不能耗费秦国太大的国力,反而让秦国为此拥有了四万顷良田,实力变得更加强悍。

这就是国力和财力承受的问题了,能够承受的建设是合理的建设,万一财政无法承受就不能盲目开工,隋亡大运河就是很好的佐证。

大唐帝国能够进行全国性的修路、架桥、兴修水利,关键取决于财政能够投入多少资金,有了足够的资金,办起事情来才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