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三百零三章 李豫和李俅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三百零三章 李豫和李俅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李隆基一直站在左藏库的大门外,目送李安离开,直到李安完全消失在视线之外,这才重重的吁了口气。

“李侍郎是朕的孙辈,也是我大唐百年一遇的大才,可朕的嫡亲子孙中,却没有如此优秀的人才啊!”

高力士上前一步,恭敬道:“大家嫡亲孙辈足有百余,其中必然不乏出众的人才,只是呆在百孙院太久了,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罢了。”

这是安慰的话,毕竟,再多的皇孙也不可能有李安这样厉害的本事,不过,高力士也是在提醒李隆基,不要把皇子皇孙管的太严密了,这样,虽然能够避免这些子孙有不敬的举动,但同时也会扼杀这些子孙的能力,让他们逐渐变成庸才。

李隆基闻言,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为了避免子孙篡权,的确做的有些太过分了,当然,这也不能怪他,在大唐立国之初,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作为父亲的李渊被李世民赶下台,而后,相继出现了齐王李佑起兵反叛、李承乾造反、武则天篡位等等乱局,朝堂的权力斗争极为惨烈,父子之情、兄弟之情被践踏的体无完肤,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隆基,自然对权利非常的看重,不允许任何人威胁他的帝位。

不过,李隆基同时也明白,他活不了太久,皇位早晚是要交到子孙手里的,若把子孙辈管的太严,让他们没有展示能力的机会,则日后继承自己皇位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他心里很清楚,若他的子孙是庸才,将来会很难驾驭李安这样的人才,而一旦皇帝驾驭不了群臣,后果有多严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太子与诸皇子辈分高于李安,自然不宜向李安请教,皇孙们倒是应该去见见世面了。”

李隆基已经下定决心,要挑选一些最看重的孙辈,让他们跟着李安历练,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至于将来成为庸才,当然,究竟挑选哪个孙辈,他必须认真的思考,因为挑中哪个孙辈,就意味着看重这个孙辈的父亲,而这也会引起朝廷上的风吹草动,他必须慎之又慎。

在这些大事上,高力士并没有权利分担丝毫,一切都必须由李隆基亲自思考,这关系到皇权,不能与任何人分享。

从大明宫北门至温泉宫,足有七八十里的路程,虽然只是长安至洛阳路段的十分之一,但以大唐的国力和物力,在这一段路程上铺设铁轨,也算的上是一个大工程了。

李隆基已经将铺设这条铁轨的任务交给李安,李安自然要尽心尽力的将其办好,以铺设一条安全可靠的铁轨道路,来回报李隆基的信任和支持。

早上天色刚亮,李安便早早的起身,吃喝过后,便在段秀实等十几名羽林军的护卫下,策马从东北方向的通化门出城,绕过龙首渠之后,便直奔大明宫的北门重玄门。

这里是大明宫的最北端,也是整个长安城的最靠北位置,日后,铁轨就要从这里出发,一路铺向温泉宫,再然后向洛阳城延伸,甚至,铺向大唐的万里河山。

也就是说,日后,大明宫北门外,就是大唐帝国都城的车站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车辆,都将在此处交汇,以转运各种物资。

李安难得的早起,本以为抵达重玄门附近的时候,不会有人在此等候,却不料还有人起的更早。

工部的十几名官员和水利、桥梁、测绘等方面的专家,已经在此处等候多时了,见李安抵达,全都恭敬的过来行礼,表示会一切听从李安的吩咐。

当然,这些人出发的时候,全都是准备充足,甚至还准备了二十名背物资的仆从,以为这些人提供必要的吃喝和使用物品。

不过,李安发现人群中有一人颇为年轻,似乎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而这些工部官员,皆对此人颇为恭敬,但这小子似乎并不太适应自己的身份,显得有些紧张,这让李安大感意外,觉得这个年轻的小子很有意思。

“这位年轻的少郎,也是我们工部的?”

李安看向身旁的一名工部官员,好奇的问。

“李侍郎,这位是庆王府上的四王子,名俅,是奉命前来跟着李侍郎学习的。”

工部官员小声的介绍,不过,表情有些不太自然,显然是在刻意回避什么。

“哦,是庆王四子李俅,他是奉谁的命过来的,是庆王?”

李安蹙眉问道,若是庆王派儿子前来,则大有结交自己的意思。

“不不不,是陛下的旨意,还有,四王子并非庆王亲生,而是废太子的儿子。”

工部官员有点憋不住了,低声在李安耳边介绍道。

这里的废太子便是李隆基的次子李瑛,在开元二十五年的时候,被杨洄诬告谋反,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同被李隆基处斩,而年幼的李俅和四位兄弟,便被如今的庆王收为养子,而且,据说李俅是这五个养子之中最为聪明伶俐的一个。

李安对盛唐这一段历史,还是颇为了解的,当然明白废太子李瑛是被冤枉的,看向李俅的眼神之中,便多了一分同情,同时,也明白工部官员为何表情有些不自然了。

李隆基将李俅派来跟自己长见识,这是看重李俅的表现,而李俅是庆王的养子,废太子李瑛的亲生儿子,将这么个身份的皇孙派来跟自己学习,是思念被自己处斩的废太子李瑛,还是有传位庆王的打算?

李安猜不出李隆基的想法,这些大臣自然也猜不出来,但李隆基无缘无故让李俅过来跟自己长见识,肯定是有某种目的的,绝不会只有长见识这么简单。

“李俅见过李侍郎,昨晚陛下派人下旨,让我跟着李侍郎长长见识,父亲听说后,也非常的高兴,让我一定要跟着李侍郎好好学习。”

李俅显得有些拘谨,也许是因为童年的经历太残忍,他对任何人似乎都客客气气的,毫无作为皇孙的霸气和威风,不过,这样也好,显得更加的平易近人,李安比较喜欢。

“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知识,不过,四王子跟着我,的确可以长不少见识,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问我。”

李安很爽快的答应,毕竟,这是李隆基的意思,他不可能反对。

“李侍郎,不要叫我四王子,听着不太习惯,就叫我四郎吧!”

李俅提出了一个小要求,其实,他没有什么听不惯的,府上的下人都叫他四王子,但兄弟姐妹和长辈都叫他四郎,他觉得李安不属于下人,应该属于后一种。

“好,四郎,你今年几岁。”

“已经十六了。”

“十六岁,果然比我小两岁,正是长知识的年纪,呵呵。”

李安说笑着就听到远处有一支人马正在奔来,从马蹄声可以看出,这伙人不少,有十几人,而且,骑马的速度很快,是冲锋的速度。

“怎么,还有人要来。”

李安诧异的看向一名工部官员。

“侍郎,下官也不太清楚。”

工部官员一脸的疑惑,他们来的时候,就看到李俅一个人牵马站在重玄门外,问候了几句,才知道是奉李隆基的命令,过来跟李安长见识的,但他们却不知道李隆基是否还派了其他的皇孙过来长见识。

十几匹战马奔驰的速度非常惊人,眨眼间就到了眼前,并迅速勒马停了下来,马背上的人也全部跳下马来。

“李侍郎,这是嫡长孙广平王。”

“哦,是广平王李豫。”

李安当然知道广平王是谁了,大名鼎鼎的唐代宗李豫,在后世历史上,还是有些名气的,在大唐历史上,他带领群臣平定了安史之乱,让大唐的国祚得以继续延续百余年,但他有些生不逢时,继位的时候,大唐已经风雨飘摇,甚至,他屁股还没坐热,都城长安就被吐蕃给攻占了,后来,好不容易才收回来。

此后,他为了维持政局的稳定,大肆册封节度使,进一步加剧了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最终埋葬了整个大唐王朝,也埋葬了整个华夏文明最辉煌的时代。

“李侍郎,非常抱歉,小王来晚了。”

李豫气势十足,充满自信,大踏步的走了过来,与拘谨的李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李俅也在,微微一笑,招呼道:“哦,四郎也在啊!”

“四郎见过广平王。”

李俅不敢僭越,连忙行礼,显得小心翼翼。

他们二人,一个是现太子的儿子,一个是废太子的儿子,虽然都曾是太子的儿子,但如今的地位却大为不同,作为嫡长孙,李豫出行,必须有大量的将士保护,就像李安一样,而李俅出行则没有硬性的要求,即便是一个人独自出门,也不会有问题。

“广平王也是奉了陛下的圣旨,过来长见识的?”

李安轻松的问道,虽然广平王就是日后的唐代宗,但时间还早呢?此刻,李安完全没有必要在李豫面前表现的太拘谨,当然,这也不是李安的性格。

“是的,昨晚陛下派人传旨,让我今日一早到重玄门外,跟李侍郎一起视察道路,增长见识,不过,我一时大意睡过头了,耽误李侍郎了。”

李豫很自信,但并不骄狂,待人态度彬彬有礼,让李安看了很舒心。

李隆基送过来的两个皇孙真的都不错,都很年轻,而且懂得礼貌,会尊重人,可见平时教育的还是很好的,这也足以体现大唐皇家教育的认真负责。

“广平王多虑了,我刚到不久,只比广平王提前一小会儿,并没有耽误任何的事情?”

李安解释了一句,随即问道:“对了,除了你们二人之外,陛下还派了何人过来?”

李俅看了李安一眼,表示自己并不清楚,李豫也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李安见状,顿时犯难了,李隆基让两个皇孙过来跟自己长见识,但却没有事先通知自己,也没有告诉这两个皇孙,天知道是不是还派了别人。

“李侍郎,宫门打开了,有人正策马奔来。”

段秀实第一时间发现了打开的重玄门,并看到有人正策马赶来。

‘大明宫的重玄门居然打开了,难道还会有更重量级的人物要来。’

李安心里疑惑不已,嫡长孙李豫和李俅都是从通化门出城的,而这一伙人,居然从宫门直接奔出,自然有些不正常,不过,比嫡长孙还重要的人物,也就只有太子和几位皇子了。

“李侍郎,是宫里的宦官。”

段秀实看向策马奔来的太监,提醒道。

见正在奔来的是太监,李安顿时明白,是皇帝派人来通知自己,让自己照顾他的两个孙儿的。

“李侍郎,陛下口谕,让两位皇孙跟随李侍郎学习,特让奴婢婢过来说一声。”

小太监并没有太多废话,见两位皇孙都在场,直接言简意赅的将事情说了一遍。

只有两个皇孙,那就是说,不会再有人过来了,李安略微准备了一下,带领队伍沿着官道,向温泉宫方向缓缓行进。

这支队伍,算上护卫和仆从,共计有八十多人,规模算的上非常庞大了,不过,李安觉得太拥挤,于是,让两支护卫人马,一前一后,与主体人员保持一百步的距离,仆从人马更是要靠后,以免干扰他们探查道路。

除去李安和李豫的护卫人马,队伍只剩下不足二十人,规模小了,更方便李安与众人商量铁轨的走向。

铁轨对道路的要求,肯定要比普通的道路要高许多,比如,普通的道路可以为了方便,铺设成弯曲的形状,但铁轨必须是直线,就算弯曲也不能弯曲的太厉害,稍微弯一点倒是可以理解,弯太多,则就会导致铁轨无法铺设,所以铁轨道路并不能完全沿着官道铺设,要根据铁轨的特点,重新设计一条道路,而这需要事先进行全面的考察,任何考察的疏忽,都会导致错过最佳的施工路线,从而增加施工的难度和成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