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三百三十九章 秋巡洛阳城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三百三十九章 秋巡洛阳城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农业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但农业也属于看天吃饭的产业,若是老天不配合,来个大旱和大涝,那基本上就是颗粒无收了。

所以,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对风调雨顺都非常的重视,并年年祭祀,祈求上天能够风调雨顺。

当然,除了祭祀和祈求之外,封建王朝也非常重视兴修水利,以对抗遇到灾祸的年头,减轻因为灾祸而造成的损失。

先秦的时候,就有大禹治水之说,为的就是治理黄河的水患,秦国为了农业发展,修建了郑国渠,蜀中修建了都江堰,大唐也专门组建了都水监这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兴修水利等事宜,可见对农业的重视。

而此刻,李安所设想的抽水机械,实在是太有吸引了了,只要发明出来,将为大唐帝国的抗旱保收,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可以方便老百姓日常的农业灌溉,甚至,江南很多地势高的田地,也可以种植水稻这种作物了,从而增加总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怎么能不兴奋呢

耕地机械,抽水机械,对我大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李侍郎只管全力研发,朕会让都水监抽调人马协助李侍郎的。

李隆基思考片刻,做出了让都水监协助李安的决定。

陛下,现在研发中心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都在这里聚集,但日后我大唐会越来越需要各种人才,人才缺口巨大,所以,微臣觉得,很有必要扩大学徒的数量,让更多的人学习机械等技能。

李安提出建议。

这些都是小事,只要能生存,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学习制造机械的,李侍郎全权处理就是了,朕支持你。

多谢陛下成全,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为大唐帝国创造更多的有用之物。

李安高兴的应道。

一路上,除了耕地的场景,就是崇山峻岭和黄灿灿的落叶,风景那是绝对一流的,看的李隆基是心花怒放,随行的众大臣等人,也全都是一副愉快的心情。

能坐在平稳行进的火车之中,看着窗外移动的景色,这感觉当然非常爽快了。

在抵达渭南县城之后,李隆基有些乏了,于是返回第三节车厢,躺着休息,杨玉环在一旁伺候着。

正午的时候,火车抵达潼关,各列火车的餐车将做好的饭菜,分别送到每一节车厢,让众人及时吃上午饭。

身份不同,饭菜的标准当然也是有区别的,李隆基的饭菜跟宫里的差不多哦,八素八荤,而普通太监宫女,则只有一荤一素两样菜。

坐在明亮的火车车厢里吃饭,看着窗外滚滚奔腾的黄河,众人的心情都非常的豪迈,全都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窗外的江山。

火车始终没有停下,一直在沿着铁轨,奔向洛阳城方向,在通过陕州峡石,新安之后,终于在傍晚的时候抵达了洛阳城火车站。

前几日,李安过来视察的时候,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有火车站的员工做了准备,而这一次是皇帝亲自驾临,情况当然不同了。

在火车稳稳停下的那一刻,李安掀开窗帘,看到火车的外面,洛阳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全都恭敬的站着迎接。

载着皇家御用之物的货运列车,先行了一步,所以,当李隆基的皇家专列抵达洛阳城火车站的时候,步辇和御用马车都已经准备好了。

一番礼仪之后,李隆基带领众大臣进入洛阳城之中,并直奔上阳宫而去。

与长安城的三宫不同,洛阳城只有一个上阳宫,这还是唐高宗李治,为了迁都洛阳而修建的。

另外,洛阳城的城池规模,也比长安城要小一些,在规模上,似乎总是被长安城压一头。

但洛阳城的某些优势,却是长安城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大运河开通之后,交通的便利,促使洛阳城越来越繁荣,各种物资比长安城丰富的多。

武则天时期,更是将洛阳城改为神都,以彰显洛阳城的地位,而武则天确定要在洛阳城建都,原因是多方便的。

第一,大唐帝国是在关陇军事集团的帮助下,打下的江山,但建国后,关陇贵族一直左右朝政,对皇帝的皇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削弱关陇贵族的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都城迁离长安城,前往洛阳。

第二,就是刚刚提到的交通便利因素了,隋朝开发了大运河,让东北和江南的大量物资,可以方便的运到洛阳城,从而让洛阳城成为南北物资交换的中转基地,这样一来,势必带动商业的繁荣,国都当然要选最繁荣的城池了。

第三居中而摄天下,以当时大唐帝国的疆域,洛阳城在地理位置上,算得上是整个帝国的中心地带,而长安城的位置有些偏西了,不利于对东部江山的控制。

第四,国防的需要,当时,东部江山已经稳固,洛阳城以东,直到大海,都是大唐的国土,没有强大的敌对势力,都城不会遭到突袭,而长安城西部有强大的吐蕃帝国,一旦吐蕃兴兵东进,都城长安很快就会受到威胁。

第五,粮食危机,秦汉时期,关中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但经过几次战乱的破坏,农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和隋末战乱以后,水土严重流失,黄土沙化,泾水,渭水含沙量大大增加,灌溉作用日益降低,大唐郑国渠的灌溉能力不足秦汉时期的四分之一,而关中的人口却逐步得到恢复,成为人口最集中的北方腹地,虽然关中在大唐仍旧被称为沃野,但所能生产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满足京城长安之所需,而洛阳城的粮食,又很难运入长安,为了不与百姓争粮,所以,决定迁都。

第六,躲避亡灵,这是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残忍折磨陷害致死后,心中十分不安,经常梦见王皇后和萧淑妃披头散发,血流满面,张牙舞爪的影子,使她惊恐不安,为了躲避这二人的冤魂,武则天必须离开长安城。

当然,传说是不能确定的事情,但作为在宫廷生存了几十年的老女人,残酷的经必然极为丰富,长安城的宫殿,不仅给予她甘霖,也曾给予她苦水,离开长安城这块伤心之地,到八百里以外的洛阳城,自然会让武则天感到安宁和舒适,另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也都是迁都洛阳城更为有利。

而唐玄宗李隆基决定迁回长安城,则是因为开元二十二年,宰相裴耀卿提出分段转运法漕运粮食,这种办法就是在黄河运河和渭水交汇处及三门峡东西置仓,漕粮先输入东仓,再开山路八十里,陆运到西仓,最后漕运到关中。

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运输日期,又提高了运输效率,漕粮进入关中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才奠定了李隆基回归长安城的基础。

当然,此刻铁路已经修通,运输变得更加的快捷,日后,关中就更不会缺乏粮食了。

而以目前的大唐国情,李安认为长安城是最好的都城,虽然洛阳城是帝国的地理中心,但这只是目前的情况而已,大唐有了铁路,日后可以继续向西部拓展生存空间,而东部已经靠海了,难以继续拓展生存空间。

李隆基此次巡幸洛阳城,初步决定停留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就返回长安城,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铁路运营将会开启,以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但皇家御用专列和两个贵族级别的专列,则并不在营运的范围之内,皇家御用专列是皇帝个人的列车,任何时候,都不会投入商业运营,而两个贵族级别的火车,则会在李隆基返回洛长安城之后恢复运营。

半个月的时间里,李安在洛阳城,那小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没事的时候出城游山玩水,当然,是要以视察道路的名义出去的,否则,李隆基找不到自己会怪罪的,而只要自己亮出视察道路的名义,李隆基就会觉得,李安在为日后继续修建铁路寻找路线,心里自然也就不生气了。

通过这半个月的视察,李安发现洛阳城的物资储备,的确比长安城要丰富的多,而且,江南和东北的大宗商品都会在洛阳城这里停留,进行交换的转运,经济实力丝毫不弱于长安城,只是由于长安是都城,所以,在地位上才能压住洛阳。

洛阳城是个好地方,非常适合做国都,只可惜距离安西更远了,不利于大唐帝国日后向西扩张,否则,李安真会劝说皇帝迁都的。

半个月的视察结束后,李隆基心满意足的坐上火车,返回长安城,并当即决定,在冬季的时候,再来洛阳城视察,以欣赏路洛阳城冬季的特有美景,当然,沿途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

有了铁路系统之后,巡幸洛阳城变得极为方便,而且,坐在火车上不颠簸,车里设施也极为豪华,非常的舒服,行进的速度也很快,大半日就抵达目的地了,如此,李隆基离开都城,外出巡幸的频率,肯定会大大增加。

后世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所以造成了旅游热,不管年纪大的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风景,调节调节心情。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大部分人是没有条件出远门旅游的,只有那些条件好的贵族子弟,才会策马郊游,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但现在铁路系统已经获得成功,日后,老百姓的出行都会变得更加的容易,旅游热也许会逐步发展起来,前提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有足够的闲钱外出旅游。

回程的风景与来的时候有不小的差别,毕竟,半个月过去了,很多落叶树木,变得更秃了,地面上也堆积了更多的落叶,看上去更加的荒凉,也更有秋天的味道。

沿途偶尔能看到路人,只见这些路人,全都用好奇的眼神看向高速行驶的列车,仿佛看到非常新奇的怪物一样。

在皇帝返回洛阳城之后,除了皇家御用列车被完好的保存在长安城的火车站之中,剩下的火车开始投入运营,以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李安则奔向研发中心,开始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耕地和抽水的机械进行细致的研究。

对于后世的耕地拖拉机和抽水机械,李安是再熟悉不过了,前世小的时候,他所在的乡下,有很多抽水机械,一级一级的将湖泊的水源送入较高的位置,以灌溉需要浇水的农田。

而耕地的拖拉机,那就更多了,一到春耕和秋收的季节,稻田地里到处都是拖拉机忙碌的身影。

长期的接触,让李安对这两样东西印象深刻,大学的时候,又学了很多机械学的常识,对这些机械的原理就更清楚了,所以,画个最基本的图纸,还是轻而易举的。

当然,由于现在根本就没有电力和柴油,只有蒸汽机这个大家伙,所以,这两样东西的制造,还需要进行很大的改进,最终做出来的产品的尺寸,可能会比后世的两样东西庞大很多。

一想到自己能够研发出来的耕地机,会比后世的联合收割机还要庞大,李安就觉得好笑,不过,只要能造出来就行,个头大一点并不要紧。

天气转冷之后,露天的蔬菜渐渐无法生存,又到了蔬菜大棚大展神威的时刻了,为此,在研发耕地机和抽水机的同时,李安也很关注别院附近,五百亩蔬菜大棚的改进工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蔬菜的生长,李安的蔬菜大棚有一百亩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主要就是将保温和透光效果不太好的丝绸,换成了新发明的钢化玻璃,如此,将更加有利于蔬菜在大棚之中的生长。

除了李安之外,长安城之中,有部分贵族,也学着搭建蔬菜大棚,但他们大部分用的都是保温效果不太好的丝绸。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