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铁路开工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铁路开工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贵族和商人都是一样的,做任何事情都会先计算成本,以为自己博得最大的利润,获得更多的财富。

在拥有大量土地之后,若采用机械和少量奴仆耕种这些土地,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则他们肯定会淘汰之前的佃农制度,将麾下的佃农大部驱赶出去,以甩掉成本包袱。

如此一来,这些被辞退的佃农,就只能加入到工匠行列,从而为自己谋取一条生路了。

这是李安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大贵族们必然要做的事情,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任何力量都不能逆转。

在询问了价格之后,很多贵族家的奴仆连忙策马离开,很明显是回去报信了,以让自己的阿郎尽快做出购买的决定。

这十八亩田地是谁家的

李安开口大声询问。

回李侍郎,是小人的永业田。

一名老实巴交的农夫,连忙跑了过来,跪地就磕头。

起来,起来。

李安很不习惯让老百姓跪在自己身前,顿了顿,下令道:将这些麦粒全部运往这位百姓的家中,带路吧

整整三马车的麦粒,初步估算有四千斤左右,而且,都是加工好了的,就这么送往老百姓的家中,这让很多围观的百姓大为吃惊,他们觉得,至少要收些手续费什么的,毕竟,研发和制造这样的收割机,肯定花了不少钱,同时,也感叹收割机能力的强大,三辆收割机,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就收获了十八亩小麦,而且,还将麦粒给脱了出来。

诸位,小麦的种植,是朝廷从国库调拨的种子,但朝廷已经做出承诺,小麦的产出完全归百姓所有,这些收获的麦粒,自然要交给百姓,另外,你们也看到了,关中一带是可以在冬季种植小麦的,这样一年种植两季庄稼,就再也不用担心缺粮了,日后,关中所有田地都要在冬季种上粮食。

李安大声喊道,其实,不但关中可以在冬季种植小麦,就算是寒冷的东北一带,也是可以在冬季种植小麦的,而且,后世的东北平原,还是冬小麦的主产地。

当然,关于种植小麦这一点,是不需要李安鼓动的,在看到去年秋收时种下的小麦喜获丰收之后,关中的老百姓肯定会积极的种植,而且,这件事情肯定会迅速传播出去,从而让更多北方地区,选择在冬季种植小麦,以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在交代一番之后,李安返回研发中心,并让研发人员操纵三台收割机,继续在田地里收割小麦,直到将千亩小麦全部收割完,而收割的小麦粒全部送往田地主人的家中,并且,不收取一文钱的手续费。

收割机大显身手之后,在整个洛阳城周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很多拥有土地众多的大贵族,全都做出了购买的决定,并立即派遣家中的管家,拿着定金前去订购,以防晚了一步,被别人订购完。

当然,此时春耕还有几日才开始,距离秋收还有半年的时间,按照目前蒸汽机床的效率,必然可以在秋收之前,建造非常可观数量的收割机,耕地机和抽水机的建造,当然也不会停止。

订单再一次像雪片一样飞来,这让李安喜不自胜,也让整个研发中心都沸腾了,只有有活干,这些工匠的待遇和报酬就会提高,很多工匠所获得的报酬都超过以前的好几倍了,日子过得更加的滋润。

加工和制造各种机械,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而李安则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视察之中,没事的时候,带着几名护卫前往洛阳城郊区视察一番,看看水利设施搞的如何,大量的抽水机是否已经安装到位,是不是已经开始打水了。

李侍郎,前面有一台耕地机,好像正在挖沟。

一名护卫策马返回,大声汇报道。

走,过去看看。

李安感到有些好奇,他发明耕地机是用来耕地的,怎么被用来挖沟了。

策马奔至眼前,李安看到了一条长达五里的深沟,沟壑的宽度与耕地机相同,而深度已经达到三尺了。

在沟壑的的附近有几百名手持铁锹的佃农,正在将沟里的松软泥土弄到沟外。

呵呵原来耕地机也可以用来挖沟啊这些人倒是挺聪明的,居然懂得自己挖掘机器的潜力,让耕地机兼顾挖沟的功能。

李安只是轻轻的看了一眼,就明白了一切,原来,这些人利用耕地机将需要挖沟地方的土地给刨碎,使用人力将碎土扒至两侧,然后,继续使用耕地机刨碎下面的硬土,再用人力将碎土扒至两侧,如此往复循环,一条深深的沟壑,很快就能挖出来了,而采取如此办法,比人力直接开挖省力很多,也迅速很多。

试想一下,人力用铁锹挖硬土,将非常吃了,速度会被拖慢,而直接扒开碎土,省却用力挖这个过程,自然可以节约体力和时间,让沟壑可以更快的被挖出来。

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李安大声问道。

李侍郎,是小人想出来的,自从买了抽水机之后,阿郎就觉得这一处荒废的高地,也能开垦成农田,为了灌溉方便,阿郎就让小人在这处位置,开垦一条水沟,而且限定五日内完成,小人心中一急,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指挥众人干活的管家,笑着回答。

不错,你倒是挺有急智的,是个人才,机器永远都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能够将机器的潜力发挥出来,值得提倡。

李安从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大声称赞道。

李侍郎,小人有个提议,不知该不该讲。

这名管家被夸了一句,胆子大了起来。

不必客气,有什么想说的,大胆说出来。

李安问道。

李侍郎,既然耕地机可以一步步向前行进,为什么不制造一种用来运货的机器呢虽然火车的运货很厉害,但只能走固定的路线,马车灵活,可力量不足。

李安闻言,点头道:你的提议很好,运货的机器,研究起来比耕地机器简单多了,不过,远远不如耕地机和收割机划算,目前研究人员紧张,也只能捡要紧的先研究了,不过,运货机器早晚会出现的,这一点,你大可以放心。

蒸汽货车的设想,李安早就考虑过了,不过,此时马车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用马车运货也比较廉价,再加上道路不是太好,运货机器的实用性不是太好,主要问题就是造价贵,而运输量却并没有火车那么夸张,可用性稍微低一些。

而蒸汽客车,李安也早就想过了,这就更不合适了,因为现在还没有橡胶和轮胎加工技术,造出来的蒸汽车会比普通的马车还要颠簸,坐在里面会很不舒适,当然,也就不具备开发的价值了。

挖到五尺深的时候,沟壑已经完工,一侧的抽水机开始工作,将低处的大量清水抽入高处,并逐渐充满刚挖好的沟壑。

看着眼前数千亩荒地变成可耕种的田地,李安感到非常高兴,这都是他的成果,说明他的科研成果,已经开始慢慢改变大唐帝国的发展了。

春耕的时间很快到来,大唐帝国的所有区域都在忙着春耕,老百姓在忙着在田地里干活,朝廷则忙着组织协调,以让春耕能够有序进行,不被干扰。

与以往春耕不同,这一次春耕采用了一定的机械化,在整个关中地区,有三千台耕地机投入到了耕地的行动中,当然,大部分都是贵族的田地在使用这种耕地机,老百姓仍旧使用耕牛耕地。

耕地机的效率是耕牛的几十倍,耕地的效率极大的增加了,为此,很多大户将麾下的田地从佃农的手中收回来,以节约人力成本。

这些失去佃农资格的农夫,也失去了生存的依靠,只得前往京城寻求谋生,而加入工匠行列,无疑是最好归宿。

很多农夫只会种地,对工匠不是很懂,但后世的工人,也不是一进工厂就什么都会的,慢慢学就是了。

有技术的工匠,待遇要高一些,没有技术的农夫,刚进入的待遇自然要差一些,但养活自己和一家人是毫无问题的。

春耕之际,至少有数万户佃农转化成了工匠,从而大大增加了研发中心的人力,让研发中心一下拥有了六万人力资源,大大方便了研发产品和制造机械的进程。

人多了之后,研发中心的五千亩土地就显得有些拥挤了,朝廷得知后,立即将研发中心扩大,并且一下子扩大了四倍,面积超过两万亩。

有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力之后,李安的研发和制造进展,变得越来越顺,更多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被制造了出来。

而很多百姓见当工匠,所能获得的收入比种三五十亩土地还要多,于是,在大贵族的建议下,将土地给卖了出去,仅留下三五亩菜地,让家中的妇孺精耕细作。

如此,工匠的人数进一步缓慢扩张,人力资源变得更加庞大。

通往玉门关和中受降城的铁轨线路,早就确定下来了,春耕之后,李隆基亲自下旨,征发关中所有闲散劳力,分两路开始铺设铁轨。

当然,铁路沿途的百姓也一并征发,并负责修筑沿途铁路的路基,以让这两条战略铁路可以更快的完工。

这一次,朝廷征发的劳力超过百万,规模之大,远超以往的任何一次征发,对民力的损耗必然是极大的,但这两条铁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即便损耗国力,也要尽快完成,尤其是通往玉门关的铁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大唐帝国的长治久安,况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大唐帝国完全有这样的实力,搞这么大的工程。

除了人力极为庞大之外,这一次的铺设铁路工作,还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和炸药。

遇到需要削平的小山头,直接用火药炸碎,以节约人力,另外,推土机和货运蒸汽车也很轻松的被研制了出来,并立即批量生产,然后投入使用。

由于百万劳力没有很高的技术,为此,除了铁路局投入了大部分的技术人才,研发中心也抽调了万余技术人才,加入到铺设铁轨的工作之中。

路基工作是全线一起开始搞,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而铺设枕木和铁轨这项工作,则从长安城和中途的几个重要地点开始铺设,尤其有的路段都是平地,根本不怎么需要处理路基,直接铺设就可以了,只有地形复杂的地区,才需要处理路基,也是整个铺设过程中,最耗费人力的地方。

由于铁路局的相关人才,已经有了铺设通往洛阳城铁路的丰富经验,为此,两条铁路的铺设,完全交给他们去办了,李安并不离开京城,也没有陛下亲自前往知道铺设工作。

当然,若是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难题,铁路局的人才是可以返回京城向李安请教的。

李安留在京城,主要是需要研发的东西太多了,他要争取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最多的产品,并远销海外,让大唐越来越富庶。

一开始的时候,李安每研发成功一种机械,李隆基都会兴奋大半天,但随着被研发成功的机械种类,出现了井喷的态势,李隆基渐渐的也就失去了兴奋的感觉,除非出现特别惊喜的机械,否则,他都找不到兴奋点。

两条铁路的铺设,最多也要一年才能完工,在这段时间内,李安并不关心铁路的铺设情况,反正这方面的技术都已经交给铁路局的人才了,让这些人才去全权负责就可以了,自己只负责遇到困难问题的解决就可以了。

在研发更多机械的同时,李安开始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颜如玉,毕竟,此刻,颜如玉的肚子是越来越大了,距离临盆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需要他更多的关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