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的怪物图鉴 > 第三百五十五章 立功心切

我的怪物图鉴 第三百五十五章 立功心切

作者:过路的红香蕉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2 12:45:18 来源:258中文

陈玄礼之所以关心马,完全是因为马在演习场上,打败了他的爱子陈大彪,让他很没有面子,当然,以他的地位和胸襟,是绝对不会报复马的,他只是对这个能打败他儿子的小子,有些好奇罢了。 .更新最快

陈大彪是陈玄礼最看好的爱子,并得到了乃父的真传,兵法和武功都是一流的,如今却败给一个并不知名的马,陈玄礼想不重视都不行。

这个马好像是个孤儿,而且,他并不是北门四军的将士,而是安西军的一名校尉。

李安所了解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就这还是郭旰主动告诉他的,否则,他连这点都不会知道。

安西军校尉李侍郎,陛下说好,让您在北门四军挑选炮兵学员,你居然挑到安西军去了,这岂不是违抗圣意

陈玄礼闻言大惊,他一直以为所有的炮兵将士,全都出自北门四军,却不料这个马竟然是安西军的一名校尉,这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他更不知李安到底招收了多少非北门四军的炮兵将士。

李安笑道:边军将士勇而烈,我已经跟陛下说过了,会从进京办事的边军将士中挑选合适的人才加入炮兵部队,陛下也同意了,只是这并非大事,大将军不知道罢了。

原来如此,既然连李侍郎也不清楚马的出身,那我们何不去问候一下,我正想好好与马聊聊,问问他师承何人。

陈玄礼打定主意要搞清楚马,这个打败他爱子的安西军校尉。

李安当然不会拒绝陈玄礼的要求,带着陈玄礼前往第一炮兵旅的营区,并找到了正在庆祝的,即将成为大唐炮兵第三旅旅正的马。

当然,在炮兵第一旅的营区,正在庆祝的还有一支队伍,那就是陈玄礼的爱子陈大彪的第一炮兵队,虽然他们输给了第四炮兵队,但至少得了第二名,而且,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要升迁了,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了。

其实,在当初组建炮兵部队的时候,第一炮兵旅麾下的五个炮兵队正,都是实力强悍的人才,实力明显超过第二炮兵队的五名队正,所以,这一次获胜的前两名,都是第一炮兵旅麾下的队正,这倒也在李安的预料之中,只是,李安没想到第四队的队正马,会获得第一名,而且,还是以绝对的优势获得的第一名。

李侍郎,大将军。

马站直身躯,向二人行礼。

马,恭喜你今日获得第一名,也恭喜第四炮兵队的全体将士。

李安开口称赞道。

谢李侍郎,卑职会更加努力的。

马也不客气,大声回应道。

马,你今日一举击败大将军之子,获得第一名,大将军的心里,对你非常看重,特意过来看看你。

李安说着看向身旁的陈玄礼。

年轻人好样的,真是让本将刮目相看。

陈玄礼笑着拍了拍马的肩膀,对马的成绩进行肯定。

大将军过誉了,卑职不敢当。

马谦虚道。

马,本将听说你是安西军的校尉,是不是这样

是的,大将军,卑职本在安西军任职,这次随高将军回京城办事,恰好遇到李侍郎选拔炮兵,卑职亲眼见识了火炮的威力,所以就自告奋勇的参加了选拔。

马如实回道。

哈哈原来竟是这样,难怪本将从没听说过你,原来你不在北门四军。

陈玄礼笑了笑,又问候马的出身。

大将军,卑职岐州扶风人,祖父马正会,曾为右威卫将军,父亲马晟,曾为参军,卑职父祖早亡,从小就无人照顾,整日在市井游荡,无所事事,前几年偶得马援传,深受启发,于是离开市井,前往安西投军,因功累积为一团之校尉,本打算一辈子效命边关,以血肉之躯报效大唐,可自从看了火炮的威力之后,卑职改变了想法,于是就加入了炮兵队伍。

马非常爽快,一口气将自己的情况全都说了出来,毫无隐瞒的打算,当然,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右威为将军马会正原来,你的祖父是右威为将军,哈哈当年你祖父是右威为将军的时候,本将还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呢原来你竟然是将门子孙,难怪能打败我儿,哈哈哈

得知马的祖父是右威为将军马会正,陈玄礼的心结终于打开了,他的爱子并没有输给无名小卒,而是输给了将门之孙,如此,也并不算太丢人,至少,陈玄礼觉得不丢人。

而李安听了马的身世之后,勐然想到,这个马不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大唐名将吗在安史之乱的时候,马统帅三千精锐安西军驰援凤祥,并多次击败叛军,成为一名让叛军心惊胆寒的勐将,最终当上尚书左仆射,死后赠司徒,谥号武,以显示马的武力。

将门虎子,真是将门虎子啊

李安卖力的夸赞马,并问道:马,你本打算以血肉之躯报效大唐,为何看了火炮的威力之后,就改变了想法,这是为何

马酝酿了片刻,撕开前胸的衣襟,正色回道:李侍郎,卑职在安西,曾多次与强敌厮杀,前胸足有十余处刀伤,很多战友更是战死疆场,本来大丈夫马革裹尸,应该毫无怨言,但若能活着,卑职认为会更好,自从见识了火炮的威力之后,卑职觉得,凭借此种武器,完全可以在损失极小的情况下,将消灭敌军,这比匹夫之力强多了,所以,我才会不顾一切的要加入炮兵部队。

短短数年,前胸居然有十余处刀伤,看来边军是真的苦啊

李安感叹了一句,并亲自将马的衣襟整理好。

李侍郎,卑职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李侍郎成全。

马一激动,居然给李安跪下了。

你快起来,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有什么直接说就是了。

李安连忙扶起马,这种动不动就下跪的古代礼仪,李安是真的很不习惯,他真的很不喜欢,别人跪在自己跟前。

李侍郎,边关将士很苦,尤其是安西大军,要用两万兵马,维持方圆数千里的土地,安抚数百小国,一旦发生战事,敌军往往数倍于我,虽然我安西军装备精良,但每次大战都伤亡不小,若能将炮兵部队尽快部署到边关,则必将大大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日后与敌军作战,伤亡肯定会减少很多,卑职愿率炮兵第三旅前往安西,为大唐守土开疆。

马一脸正色的说道。

李安岂能看不出马的打算,这家伙之所以跑去安西投军,就是为了杀敌立功,以光耀门楣,跟段秀实是一个德行,只是在看到火炮的巨大威力后,觉得率领一支火炮部队进入安西,或许能立下更大的功勋,给敌军造成更大的杀伤,并保存自身的有生力量。

哈哈马,你真的不用着急,先在京城好好训练,日后有的是机会,陛下既然让本官组建如此多的火炮部队,花费如此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日后调往边关,对敌军展开震慑和征伐,只是,目前炮兵的训练仍旧不到位,炮兵的规模也还太小,还处于发展阶段,贸然调往边关并不妥当,至少也要一两年之后吧

李安开口劝说,让马不要太着急了,炮兵的组建就是为了守土开疆,早晚是要派出去的,但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才行,这样才能实现轮流调动,一旦某一支部队受损,可以很快补充装备,从而不至于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是,李侍郎,卑职可以等,卑职一定好好训练。

马大声表达决心。

在对众人鼓励一番之后,李安与陈玄礼离开炮兵第一旅的营地,并结伴而行。

大将军,马你也看过了,觉得此人如何

李安看向陈玄礼,开口问道。

此子出身将门,一心想要杀敌立功,光耀门楣,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比我那犬子强多了,日后必然前途无量啊

陈玄礼心服口服的回答,他看得出来,马的才能与意志,全都在他儿子之上,难怪可以轻松战胜他的爱子。

大将军太谦虚了,令郎还是很优秀的,若不是马突然冒出来,令郎今日就获得第一了。

李安开口安慰了陈玄礼一句,并抱了抱拳,与陈玄礼分道扬镳。

李安要返回研发中心看看,而陈玄礼则要返回京城,对龙武军参加演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在一百门火炮到位后,大唐第三炮兵旅与大唐第四炮兵旅,立即开始组建,并正式任命马为炮兵第三旅旅帅,陈大彪为炮兵第四旅旅帅,五百多名炮兵学堂的最优秀炮兵学员,补充到这两个旅,并立即进行训练,并每个月进行演习。

京城一下子有了四支炮兵旅,两百门火炮不时的炸响,这惊天动地的巨大动静,让处在皇宫的李隆基都能听得到,刚开始的时候,每当听到火炮的声音,李隆基还能兴奋一阵子,但时间长了,就觉得吵了,于是,四支炮兵旅,被调往距离京城稍远一些的位置,也就是在京城城墙五十里开外的地方,这样一来,就算两百名火炮同时发射,也影响不到京城的正常生活了。

当然,如此一来,李安若要视察炮兵部队,就需要策马奔驰一个时辰才能抵达了,这样会浪费更多的时间,视察的频率自然要降低一些,反正该教的都已经教过了,让这些炮兵将士自己展开训练就是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秋收的季节,树上的水果熟了,田地里的庄稼也到了该收获的季节了。

由于线路太长,两条战略铁路都没有修好,但秋收是不能耽误的,而且,今年关中地区,除了秋收还有秋耕,就更不能耽搁了。

在朝廷的统一安排下,百万筑路百姓,大部分陆续返回家乡,参与秋收工作,只留下不足十万人马继续修筑。

这十万人马之中,除了研发中心和铁路局的技术骨干之外,还有很多壮劳力,这些劳力的抽选很严格,都是来自家中劳力比较富余的家庭,少一个劳力,对这些家庭的秋收和秋耕造不成太大的影响。

如此安排,可以保证铁路铺设不会因为秋收而彻底停止,只是速度慢了一点而已。

今年的秋收与往年不同,往年都是人力在秋收,而今年却有数千辆收割机投入运营,尤其是关中一带,收割机的数里是最多的,洛阳一带当然也有不少,其它地区,则因为收割机的产量问题而难觅踪影。

而在这数千辆收割机的辅助下,秋收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尤其是大量采用收割机的关中一带,秋收的时间缩短了整整一天,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在秋收之后,关中一带的耕地机和抽水机开始发威了,在见识了小麦可以在冬季生长之后,关中所有的百姓和贵族大户,全都选择在秋收之后种植小麦,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获得更大的收获,小麦种则由朝廷组织商贩进行贩卖,并将其作为官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及时满足所有百姓的需求。

整个秋收和秋耕期间,关中一带到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当然,在这之中也夹杂着耕牛的哀鸣。

也许是看到耕地机效率太快,耕牛的主人总是用皮鞭抽打耕牛,希望耕牛能够走得快一些,但无论如何抽打,耕牛的效率永远都不能与耕地机相提并论,直到耕牛发出惨痛的哀鸣,并再也不愿向前迈步,耕牛的主人才无奈的叹息一声,并抱着爱牛安慰一阵,然后继续缓缓耕地。

科技的发展是普通百姓所不能左右的,他们只能无奈的接受,并顺应史发展的潮流,逐步抛弃很多传统的东西,也许几十年后,关中一带就再也难以见到耕牛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