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无限恶骨道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枯萎的白梅

无限恶骨道 第三百八十二章 枯萎的白梅

作者:刁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9 00:30:09 来源:258中文

白梅这么一说,张小舍上心了,白梅性格刚强,从不怕吃苦,上次被纪纲抽了那么多耳光,脸上一道道的五爪印,肿了好多天,也没见她掉过一滴眼泪,小舍便问:“你感觉那不舒服?”

“就是胸口疼,憋屈的狠,总想和人吵一架,还有那东西老是不去。”白梅也顾不得羞涩,实打实的告诉夫君。

小舍后世对这些知识,多少有些了解,他觉得应该是妇科的事,王太医还在南京,随太子来京的太医刘一良是中医“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十世孙。

他父亲是皇后徐仪华的主治太医——安亭侯、正二品官员、太医院院使刘纯,永乐十七年刘纯死后,刘一良接过了父亲的担子,随皇上到了北平。

皇上突然驾崩,刘一良待罪在家中;不敢抛头露面,内心揣测仁宣皇帝是否把他交给锦衣卫。

张小舍带着白梅来看病,他噤若寒蝉,心里惶恐不安,生怕说错一句话。

小舍安慰道:“仁宣皇上是个开明仁慈的皇上,心里明的的很,如若加罪你,也不是一个的等待。”

刘一良知道张小舍一直在朱高炽身边,今天能来,说明新皇上肯定没惦记过,舒了一口气,听了白梅在纱帐后的自述,便切起脉来。

良久,他便抄了个方子,让小舍快点去药铺购药。

小舍连连称谢,但接下来的话又让小舍和白梅跌入了深渊。

刘太医道:“徐皇后也是患的乳腺癌,不是容易治疗的疾病,父亲大人能够让她生存七年已经是十分困难了。尤其是最后一年,又增添了出血的症状,不吃不喝,十分憔悴。父亲也是胆战心惊,曾经召集太医院的许多太医想办法,甚至贴出皇榜悬赏民间偏方,还是不能让皇后的胃口打开,甚至连沙鱼胆也不能吃了;他曾经告诉我,你这个丈母娘已经无药可救了。可是皇上还是让他想办法;皇后也经常对我说:“让你爹放开胆子治,别怕人家说三道四的。”

小舍听得虚汗自流,也不敢问白梅身体的变化,怕她听出什么门道,吓也吓死。便配了药,回去让喜儿赶紧熬制。

46岁高龄的太子朱高炽继承皇位。当上皇帝后,跟众大臣说:“朕要还都南京!“

这并不是朱高炽因为个人感情的随心所欲,因为自父亲迁都北京之后,明朝在漕运上浪费十分巨大,而且朱元璋时期规定的粮长制度等等体制都是为南京而设,本身南京就处于帝国最富裕的核心地区,粮食物资转运并不构成什么过于扰民的事情。但迁都北京之后,物资运输无论是在耗费还是危险系数上都大大增加,正所谓是劳民伤财。

对于朱高炽这样的决定,当年不满朱棣迁都北京的大臣们纷纷启奏了。

宋礼道:“东南转运输,每以数石而致一石。“

通政司参议朱侃也应道:“当今江南民力困于漕运,请还都南京,以省供亿!“

都御史刘观虽然被太子贬过,但他对南京已经习惯了:“南京实国家根本,不可不为深远巩固之谋,今明诏下颁,军民忻忭鼓舞,咸起回銮之望,乞留圣意,任将益兵,以严守备,为国家万年之计。“

连工部给事中刘涣也言:“他日回銮,亦可以省东南转输劳费,此古人居重驭轻之策,不可以不加意。“

黄淮的话,让朱高炽回迁的信心更足了:“南京龙蟠虎踞,气旺地灵,水陆交通四方辐辏之地。我太祖高皇帝定鼎于此,良有以也。伏愿终丧之后,上顺天心,下慰人望,苏南方转输之劳,省北地供给之费,仍置留守于北京,以备时巡。则祖宗帝业永全,而南北之人心皆悦矣!“

朱高炽下诏派遣26岁的太子朱瞻基先行前往南京,让他做好还都的准备工作,包括维修南京皇宫等,随行的有:“黄淮,夏元吉,金幼孜和张小舍等人。”

白梅服了刘太医的药,不见好转,小舍留章伯看门,先于皇子朱赡基之前,带着她和丫鬟喜儿回到南京家中。又去了王太医府上。

王太医和小舍私交甚密,说了实话,白梅患得是和徐皇后相同的病,至多还能活三个月了。

“刘一良不早说,害得我担耽了。”

“这也怪不了他,刘家主要是军功散出名,他祖上有刘河间的秘方。这是一种白色的药粉,敷在刀伤、箭伤、烧伤的创面上,能够使伤口迅速愈合。朱棣身上的伤病,内服外用军功散治好的。当时,朱棣特别高兴,就把自已的佩剑送给刘纯;给予他先斩臣民,后奏燕王朱棣的特权。”

王太医抄了个方子给小舍。

小舍知道是死马当活马医了,眼见的白梅一天天瘦下去,她娘吴嫂也哭得像泪人儿。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白梅弥留的几个日日夜夜,小舍一直在东园守着她,回忆着望亭胖二嫂店里的遭遇,白梅气息奄奄道:“舍,我多活了十多年,我值了,我最喜欢的是随你来南京的那年,我俩守在破屋里,屋里弥漫着刚刷的石灰水味,灶间的锅里,你留着的蛋花汤,我从纪纲那回来,又冷又饿……”

小舍用袖子抹了一把眼泪:“你喜欢喝,我替你去做,多放些猪油。”

蛋花汤煮好了,小舍一边用嘴吹着,一边用调羹喂她。

“不用了......舍,你坐着,我还想着我们在王一飞的校场,我贴着你的肩头,听着你的呼吸......慢慢的,慢慢的……”

白梅安静的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那年她才37岁,小舍把她安葬在夷亭家后,致塘河畔。

白梅死了,阳阳才三岁,吴嫂舍不得,提议带他在夷亭呆两年,张王氏原先不肯,但看她孤独一人,心也软了,说好到上学堂的年纪就把他接回南京。

1425年洪熙元年,春天比以往来得更迟,南京人来裹着厚厚的冬装,屋檐上的冰凌滴哒个不停,小老虎烦躁不安狂叫,人们忽视了它的提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