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孤剑江湖路 > 第四百二十五章 黄四郎的选择

孤剑江湖路 第四百二十五章 黄四郎的选择

作者:弓满月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29 13:45:30 来源:258中文

穿山豹难,张过也难,但是目前来说,吕洞宾更难一些。

他守着常州。这是一个大城,可是他只有一千人马。唯一能让他安心的是两门真武大帝和四门石敢当。还有就是几十台投掷天雷的投石机。

不过这些东西看起来不少,一平均就不多了。

韩世忠和武松带着一万禁军顺着运河过来抢粮食,第一站就是常州。

他们可没有大喇叭喊话,而且他们的人马远远多过近卫团,又知道常州城里天师军很少,所以韩世忠决定四面包围,一起上。

宋军人多,天师军武器精良。顿时场面就打成了一锅粥。

真武大帝摆在城墙上威风八面,一炮出去,串糖葫芦一般打死一串。

刚开始的确把韩世忠吓了一大跳。怎么天师军又升级了。原来不是只有天雷吗?怎么现在还多了火炮。

这炮打的这么远,真是让人胆寒。可是随着战争的逐步展开,韩世忠发现了敌人火炮的弱点。

这时候的火炮不是后世的榴弹炮。炮弹不会凌空爆炸,只能是一个大铁球直线向前冲。

虽然任何盾牌都挡不住这个铁球,可是铁球自己会动能耗尽停下来。

这个玩意,实际上的杀伤力没有天雷大。而韩世忠的手里也有了一支天雷军。

他已经经过好多次热兵器的洗礼,如今没有了生疏感,所以他的军事才能就发挥了出来。

韩世忠命令天雷军分散布置,省的被敌人一炮给串了糖葫芦,然后不计代价的向城墙上抛射天雷。

现在宋军的火药水平和天师军旗鼓相当,而朝廷的力量要比叛军的力量——科技方面,强大一些。所以宋军的天雷射程远,天师军的天雷比较近。

这又让韩世忠扳回来了一点局势。

天师军的火炮沉重,不能移动,全是固定在城墙之上开炮。而且火炮放过几次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冷却,不能连续不断的发射。

这也给了宋军一些勇气。

宋军在地上,天师军在城墙上,两边都不进入对方的弓箭射程,就这么对飙热兵器。

铁球,铁罐子满天飞舞,打的煞是好看。这还不是夸张,视觉效果的确现在比后世强。不论铁球还是铁罐子,速度都不够快,人眼是看得到的。

而后世的子弹炸弹已经超越了人类视觉极限。看不到自然没效果。

现在天上你来我往飞铁块,让韩世忠和吕洞宾都看的叹为观止。这是两位大将第一次看到天雷对战,他们一时之间都拿不出更有效的办法来杀伤敌人保存自己。

那就只能扛着吧。

韩世忠躲在对方的射程之外遥遥指挥手下扔天雷。

吕洞宾不能躲。他站在城墙上,往后再退就掉下去了。这时候只能靠运气了。但是

运气不过是概率的另一种说法。他这个样子站在天雷爆炸中,早晚会倒霉的。

果然,没打多久,吕洞宾就受了伤。

他的亲军连忙把他护住下了城墙。主帅一动,天师军顿时军心不稳。

天师军一直骄傲在自己的武器领先别人。天雷,火炮,就是他们的底气。可是现在宋军也有了天雷,而且一点不比自己的天雷差。同时他们的火炮太少了,四面城墙只有两门真武大帝,都不够分的。

四门石敢当射程太近,完全打不到人。

实际上两边的科技水平被拉到了同一起跑线,天师军没有了武器优势。

可是敌人是有着明显的人数优势的。一万对一千,就算守城一方有优势,可是十比一的比例,他们也扛不住。

常州城顽强的挺了多半天,终于顶不住了。

他们能挺多半天主要原因不是天师军斗志顽强,而是投石机实在没准头。

漫天的天雷,准确的落到城墙上的不多。大部分落到了城里。他们即使要跑,也可能被炸死。

现在天师军和宋军都有了一些对热兵器作战的感性认识了,因此都能多撑一会。

韩世忠和武松丢掉江宁那么快,是因为他们第一次面对新式武器,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有点被吓跑的。

现在韩世忠两人就镇定多了。天雷丢过来的速度还不如箭快,在他们这样的高手来说,判断着落点都能跑出一段距离,何况他们站的地方本就在敌人射程之外。

当然,如果运气不好挨上一炮那就什么也别提了。

宋军有着远多过敌人的投石机,人数也比对方多得多,他们难得的打出了勇气——有技术优势的时候禁军还有点勇气的。

他们的投石机射程远那么一点,这就是保命的距离。

宋军在韩世忠的指挥下,终于打出了一场真正的胜仗。

天师军打开城南的大门,全军汇做一处,向南杀了出去。

这让韩世忠大感遗憾。他判断错了敌人的突围方向。

韩世忠以为吕洞宾会打开水门冲进运河,或者打开北门向润州逃窜。所以他在这两个方向布置了重兵。

没想到敌人如此狡猾,竟然不选择水路,也不选择润州江宁,而是向着反方向逃跑。

那个方向韩世忠放的人马不多,所以顶不住玩了命的天师军。最终结果是韩世忠得到了常州,吕洞宾逃出生天。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胜仗,值得庆祝。

宋军进城之后,再次给常州来个大搜刮。这下常州百姓真的就入了地狱。

天师军已经刮过一遍地皮,常州地面上已经没有什么浮财了。现在宋军再来一次,那真是掘地三尺呀。

很多人家连藏在地下的粮食都被挖了出来。

这下常州百姓真的没了活路。

黄四娘就死在这一次的搜刮中。她家院子里埋了一缸粮食,这是真正的保命粮,结果被宋军连缸带粮都抢走了。

这个女人顿时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怒气攻心之下,没几天就过世了。

黄四郎在这世界上最后一个亲人也没有了。他简直欲哭无泪。

这个天下真的坏透了,自己一家老老实实的种田,辛辛苦苦的劳作,可是怎么就活不下去呢!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但是他还没时间去空想如此玄妙的哲学问题——肚子一直饿的咕咕叫。

不吃饭会死人。这个时候他唯一能想起来的就是近卫团,他们对百姓那么好,给我们吃的,安排我们劳动,然后给我们工钱,可以买那么多好东西。

黄四郎如今只是后悔,自己为什么贪恋这个破家。如果当时带着老娘跟着近卫团一起走,老娘也不会因为一缸粮食就气死。

不过如今说什么都晚了。他抹去眼泪,把自己这个院子卖给了城里大户人家——价值只是十斤米。

他把装着米的布袋缠在腰间,仔细藏好,然后趁乱就混出了城。

黄四郎不知道近卫团去了哪里,但是他知道近卫团是从微山湖过来的。因为那些商品有的有微山湖的标记。

天下之大,除了微山湖还能去哪里呢!

黄四郎不知道微山湖在哪,他只是知道大概的一个方向,向北,一路向北,一定要到微山湖,找到近卫团!

常州百姓向北逃,吕洞宾向南逃。他逃到了无锡,无锡守将是何仙姑。铁拐李与蓝采和正巧也在这里。

铁拐李走到无锡,还没出发去打苏州。蓝采和是要接管苏州的,然后守住苏州,让铁拐李再去打杭州。

现在四人意外的汇集到一处。这样就让天师军的兵力壮大了许多,火炮和天雷也增加不少。

韩世忠要分人手看守常州,又要运粮食去润州,所以能分出来的兵也就不如之前那么多。

这样宋军在进攻无锡的时候,刚好和天师军打成了一个平衡状态。

宋军攻不进去,天师军也打不出来,两边暂时就在无锡纠缠在了一起。

这样正好给了秦牧一段缓冲时间。

本来秦牧没打算在苏州多停。苏州不是终点,这一次江南战役的终点是杭州。杭州是大运河的起点。打到这里,秦牧准备挥师去上海。

上海现在还不是什么大地方,目前它只是松江府下面的一个小渔村。

近卫团要去松江,把杭州留出来给天师军再蹂躏一遍,同时秦牧要考察一下那个著名的小渔村,看看现在这个时空是不是有条件建立造船厂。

等这些事情都忙完了,近卫团会回到杭州,原路再打回去。

这样几次三

番的给江南百姓普及冰火两重天的妙处,秦牧相信,只要不是傻子,都会明白天下间只有近卫团才是百姓的贴心人。

这样一来一回两次行军,江南百姓的人心肯定是转到了新世界集团这一边。

以后不论新世界集团在江南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计划是好的,可是变化总是有。贺铸的意外请求,让秦牧不得不暂时停在了苏州。

土匪到底打不打?针对这个问题,秦牧召开了会议。

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的一番讨论后,秦牧发现自己的手下分成了两派。这两派还挺泾渭分明。

石遗等军事将领一致要求打土匪。

土匪搅乱地方,当然要打。同时他们还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多打仗才能真正的练出兵来。打攻城战是一种战斗,打土匪是另一种战斗。

近卫团都知道秦牧的目光是全天下,甚至远到波斯湾那么远。波斯湾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可是那很远很远倒是没人不知道。

这一路上谁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他们认为抓住一切机会打仗,用实战来练兵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而且只有打仗才能立功,立功才好升官。这个心思每一个近卫团的战士都有。

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少,领头的就是贾红线。实际上经济战线的这一支人马大部分人都不想打土匪。

土匪不是老百姓,他们不会像百姓一样的去建设自己的家园。

他们只会祸害,根本不想劳动。所以面对土匪,贾红线那一套肯定没半点作用。

既然这次来江南是争取百姓的民心,那就在百姓身上多下功夫就好。至于土匪吗,完全可以以后再说。

什么太湖三杰,完全就是笑话。三个小泥鳅还差不多。哪天等大事办完了,抽出点时间,就靠特战大队就能把他们收拾干净。

贾红线反对占用经济战的时间,去做别的事。如果近卫团去打土匪了,留下的人手肯定就不够了。她带着一堆女兵,在陌生的城市里面开展工作非常危险。

她自己当然没什么危险,可是近卫团如果抽走大部分人手,剩下的一点人难免对女兵保护的不周全。

贾红线也要为自己的队伍负责。新世界集团是有问责制度的。

现在是没出事,如果这些女兵真出了事,贾红线就是第一责任人。再向上就是秦牧了,她总不能让自己的男人担责任。

双方都有道理,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这样让秦牧一时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太湖土匪这件事他在渡江前完全没预料到。整个江南战役是不包括剿匪的。

这次如果不是贺铸醉后提出让他帮助剿匪,即使秦牧知道太湖有土匪,他也不会动手——战略计划没有这一项。

是现在偏偏贺铸提出来了。如果换了别人,也许就不理了,但是秦牧不同。

秦牧的性格是比较古怪的,否则他也不能只有黄金沙一个朋友。因为家族的四十岁大限,导致秦牧非常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他没有太多时间,所以就更加不想欠人情——欠了还不起。过了四十岁,自己都没了,还怎么还人情。

这个性格养成之后,并不因为他来到宋朝就改变。在本时空,秦牧依然是不想欠人情的。

之前贺铸用心接待了他,还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这个老人和自己萍水相逢能这样对待自己,秦牧觉得必须还这个人情。

而且贺铸还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地方父老。这是以他自己的人情换百姓的安危,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就因为这点,秦牧才左右为难。

秦牧不定调的时候,双方自然都坚持自己的意见。

石遗是江南系将领,他和贾红线本身就不是一派的。他们是尊方好音为主的。

刘云飞又没在这里,近卫团现在最大的两个头头,一个石遗,一个邓诚,全是方好音的人,他们自然不卖贾红线面子。

贾红线当然更不能落了自己面子。她也是有充足道理的。而且她还要当皇后,怎么可能被军中大将驳了面子。所以她也一步不让。

会议开得热闹极了,只把种彦崇看的目瞪口呆。

近卫团,怎么还有这样一番内幕。那自己如果想和近卫团搞好关系,该和谁亲近点呢。

按说石遗是军人,自己应该和他关系好点。可是都是军人,石遗会看不起自己——这点上种彦崇有着自知之明。

这一路下来,他充分见识了近卫团的强大,那是一种不是人类的强大,这个天下无人可以抵挡。

既然如此,石遗凭什么看得起种家军呢?

这样算来,似乎和秦牧的这个大夫人交好比较有利。

只是种彦崇对贾红线了解不深,也不知道贾红线是个什么脾气心态,他也不敢贸然就接触。

眼见着秦牧都不说话,种彦崇当然牢牢的闭住嘴巴。

还是坐着看戏比较安全呀!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