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孤剑江湖路 > 第四百七十八章 蔡家的打算

孤剑江湖路 第四百七十八章 蔡家的打算

作者:弓满月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29 13:45:30 来源:258中文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牟那山城的失守让西夏朝廷大为震动。李继迁连忙召集群臣商讨对策。

这一次宋军的行为太反常了,从牟那山方向进攻,之前没有先例。那个方向对面是辽国。现在辽国虽然没了,但是那地方不是应该归了金国吗?

为什么是宋军出现?

因为铁鹞子的损失惨重,而大宋又面临金国的巨大压力,所以这两年宋夏之间异常和平——真正的战争一次也没有。

李继迁想不到宋国说打就打,还打的这么有创意。从牟那山进攻,这不但意味着宋国绕了一个大弯子——极大的加重了军队的后勤负担,而且他们还同时得罪了金国——李继迁认为那地方是金国的领土。

莫非大宋是疯了不成?

“陛下,当前要紧的事,是弄明白牟那山的宋军是宋国哪一支军队。是大宋的禁军,还是西军。如果有禁军,就是赵佶的决定,如果只是西军,事情会好办一些。”

李察哥的话听起来非常有道理。

“怎么做?”弟弟的话让李继迁看到了点解决问题的希望,他连忙追问具体的应对。

“我们应该派遣使节马上去汴梁,问清楚赵佶的意思,同时集结人马,向右厢朝顺军司运动。”

“好,就依皇弟的意思。”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次还是李察哥带队,先期带领三万西夏军向右厢朝顺军司出发。

右厢朝顺军司是兴庆府的北大门,是牟那山到兴庆府必经的门户。这个地方因为前有牟那山,后有兴庆府,所以虽然位置重要,驻扎的兵力却不多。

现在情况有变,宋国一反常态,从牟那山进兵。而且牟那山已经失守了,所以右厢朝顺军司的地位就变得异常重要。

作为西夏皇帝的亲弟弟,李察哥亲自带队,可见这件事对西夏的重要性。

同时李继迁命令马上组织一支使节团,立刻出使宋国,务必尽快到达汴梁,弄清楚赵佶的意思。

这件事也是急如星火,靠文官四平八稳的节奏太耽误事。

最终李继迁从铁鹞子中选了一个人——野利智高,作为使节团的头子,即刻赶赴汴梁。

同时,李继迁还发出了圣旨,召集全西夏各地的军队前来兴庆府勤王。

李察哥心急如焚,带着队伍以急行军的速度,终于赶到了右厢朝顺军司,看到城头上依然飘扬着西夏的旗帜,李察哥终于松了口气——城还

还在,没丢就好。

牟那山城一战,有一些见势不好的西夏人早早就逃出了城,所以西夏朝廷才能收到消息。

对于牟那山的迅速被夺取,李察哥心里有着一份深深的担心。

逃回来的人说,敌人有大量的怪异车子,不靠牛马拉,却跑的飞快。而且敌人有强大的火器,根本不用露面,就可以daren。

宋军已经使用火器很久了,西夏也知道了天雷和火炮。对于火器,李察哥总是有个概念,不至于什么都不懂。

但是火器如此犀利,却让李察哥没有想到。大宋原来有火炮,只是中看不中用,所以西夏也就没搞火炮。

现在火炮被大宋用在战场上,李察哥也没觉得有多厉害——在他想来,火炮应该和大号的投石机差不多。

西夏有泼喜军——就是骆驼驮着的小号投石机,自然他们也有大号的投石机了。

自己有投石机,敌人有火炮,看来势均力敌。可是李察哥觉得就算是自己去打牟那山,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打下来。

本时空的攻城之战无不耗费时日,打一两个月是起步价,打半年甚至一年的都很平常。

现在宋军几乎一照面就拿下了牟那山城,李察哥认为是没藏波杰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他不应该带着大军出城战斗。如果稳稳的守住城池,敌人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攻打下来。

现在李察哥进入右厢朝顺军司,立刻传令加紧各处的防御,同时严命各部,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出城。

做完了这两件事,李察哥才命令西夏军派出大量斥候去牟那山方向侦查敌人动静。

知己知彼,这点李察哥也要做到!

西夏斥候一路向北,向着牟那山方向前进。他们本以为会很快遇到宋军的先头部队,可是没想到走了好几天,一个敌人也没看到。

这让西夏的斥候有点纳闷了。敌人打下牟那山,难道没有顺势南下吗?

如果南下,按照一般的行军速度,早在几日前就应该发现宋军的先头部队了。

可是他们走到现在,连敌人的影子都没看到。这是怎么回事?

西夏斥候当然不知道近卫军全体都在牟那山休整。机器要修理,物资要补充,掉队的要归建,关键是,秦牧要在这里搞建设。

近卫军不能一路平推过去,那将会拉大战线。如果西夏全国都被打下来,近卫军将没有能力维持全

西夏的秩序。

一个混乱的西夏,不是秦牧要的,相反,这是他一直要避免的。

从旧的秩序尽可能无痛的转移到新的秩序,是秦牧的追求。

牟那山城,是开始,也是一个试点。近卫军全体,军民两个方面,都要在这里积累足够的经验。

牟那山这块地方,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城市的城墙快被拆没了。百姓拆不动的地方,近卫军直接上**给炸开。四面城墙现在只剩下高出地面一尺多的一堆土。

这堆土最终也不会留下,会成为建筑材料,填充路基。

城里的秩序逐渐恢复。不过这种秩序不是之前的秩序,而是一种全新的秩序,劳动的秩序。

因为拆了城墙,城里的百姓就有了城砖做建材。他们立刻开始修缮自己的房屋。

这时候,就有一些聪明人动起了歪脑筋。他们看到异族人全被抓走了,城里的房屋就空出来好多。这样自己干嘛还盖房,直接抢来住不就可以了吗?

但是做出这种事的人全被近卫军制止了。有敢不听话的,全被杀掉了。

百姓这才对近卫军的认识更深了一层。他们不只是杀异族人,本族人也杀。要想活的好,就得听他们的话,守他们的规矩。

秦牧认为,劳动是改善生活的唯一正确途径,巧取豪夺,绝不能姑息。

那些想不劳而获的,全是新世界中的反面教材,对于这样的人,近卫军处理起来毫不手软。

这样牟那山的百姓都没了占便宜房子的心思,他们一门心思开始盖自己的房子。

不过逐渐的他们发现,近卫军不禁止他们拆那些空房子。这个发现让牟那山的百姓又多了大量的建材。

很快,那些失去了主人的房间院落全被拆的干干净净,就好像这块地方上从来没有人存在一般。

异族人的痕迹,飞速的从牟那山城被抹去。

刘云飞越来越佩服军长的智慧。这一手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近乎无形,但是却比什么方法都管用。

如果自己再晚来几天,都不会知道这地方曾经还有异族人居住过。看起来,这就是一个大宋的普通城市而已——真正的润物细无声。

给自己家盖房,并不能带来任何收入。而近卫军摆在城中的商品摊子,却日复一日的勾引着百姓们的心。

近卫军有太多的好东西了,各种搪瓷产品,玻

璃制品,五金工具,日用百货,吃的穿的用的,贾红线几乎把百货大楼给搬到了牟那山。

这让城里的土包子一下就开了眼界。

他们每一样商品都想要,可是却没钱买。近卫军不要金银铜钱,更不要西夏的钱,他们只要自己的那种花花绿绿精美无比的纸币。

想买好东西,就得有这些纸币,想得到这些纸币,就必须去给近卫军劳动。

现在已经有十几支厨娘大队在工地上为劳工做饭了。她们是牟那山城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先富不是钱多,而是好东西多。

贾红线言而有信,工钱日结。这些女人拿到钱,无一例外全第一时间换成了近卫军提供的商品。

她们最先享受到了工业化全方面的照顾。衣食住行,只有她们想不到,没有微山湖不能提供的。

这让全城百姓都眼馋了。女人可以做饭烧水,男人也可以搬砖挑土,力气活还是得看男人的。

他们也想去工地打工。但是近卫军现在不收单个的工人——太难于管理。

近卫军让他们几十人组织一个队伍,找个挑头的,一起来工作。

蔡峰就这样成为了第一支民工队的队长。他手下有一百来号人,是牟那山中人数最多的一支民工队。

百姓更相信他,是因为他娘子是最早和近卫团打交道的人。

蔡夫人现在手下管理着三支厨娘大队,人数接近两百,是牟那山城真正的风云人物。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手下人多,更是因为百姓们知道,那个漂亮的娘娘,去过蔡夫人的家。听说给了蔡家好多好东西。

蔡家的小九娘,好像都被那个漂亮娘娘认作了干女儿。

这番话有对有错。贾红线的确是拜访过蔡夫人的家,但是她没有认下九娘当闺女。

贾红线很清楚,自己在儿女问题上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是后宫的大事,甚至是天下的大事。

如今方好音和折美鸾肚子一天大似一天,越来越接近临盆,这时候如果自己惹出点麻烦,让两人生产时候不顺利,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

就算她们难产不关自己的事,可是自己却送给人家一个把柄。这样事情做不得。

她来蔡家拜访,只是单纯的走基层,多掌握西夏百姓的各方面情况。当然,九娘的可爱也是她来蔡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百姓不知道这些,再加上蔡

夫人有意无意暗示九娘是贾红线的干闺女,他们都以为蔡家这次真正的攀上了高枝。

这样百姓都愿意跟着蔡家干。蔡峰夫妻两个,手下都掌握着一大批人,每天为工地输送劳动力。

每一支劳动队的队长,都有着不菲的报酬——比工人要多,按人头来。

蔡家有两个队长,而且他们不止带着一支队伍,这让蔡家迅速的积累起大笔财富——都是新世界集团的钞票。

但是钞票就是钞票。有近卫军和大量的商品做支持,新世界集团的钞票几乎立刻就得到了牟那山百姓的认可。

现在即使他们自己人之间做买卖,也抛弃了西夏的货币。

新世界集团的统治地位,迅速的建立了起来。

Ps:书友们我是作者凭鱼跃,近期由于很多读者反馈找不到读书入口,现良心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几乎能找到网上所有的书,详情请花半分钟时间关注微信公众号"找书神器"(微信右上角点" "号->添加朋友->选择"公众号")->输入:"" 搜索并添加公众号,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蔡夫人一边在煤油灯下数着今天的收入,一边对蔡峰说道:“她爹,今天我又拉了十个人进来,钱赚的比昨天还多,我想给咱家一人添一件棉衣,你看怎么样?”

折可求不断的疯狂扩张棉花种植面积,如今新世界集团有着充足的棉花和棉布,棉衣也就成为了新的商品。

现在已经入秋了,西北的秋天已经很冷了。有新款的过冬衣物,而蔡家手里又有钱,当然要买棉衣御寒了。

“咱俩和九娘一人买一件就好。五郎七郎就别买了。”

“为什么?儿子不是人?”蔡夫人感觉奇怪。蔡峰之前对儿子可比对女儿好多了。怎么今天反对给儿子们买棉衣呢?

“我不是这个意思。”蔡峰说到这里,压低声音凑近夫人耳边说道:“我听说近卫军要在城里建学校,招学生。学生包食宿还给衣服。我打算让五郎七郎全去学校。这样不但能混个前途,还能混身衣服。”

“你意思是李家皇帝再也打不过来了?”蔡夫人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她实际一直担心异族人杀回来。

“他们就算打过来,又有什么好担心的!”蔡峰可比蔡夫人见识高多了:“近卫军那些车子,那些炮,那些ji qiang,哪一样是李家能顶得住呢?我看啊,近卫军做这个学校,就是想弄点本地人给他们带路。否则他们早就打进兴庆府了。”

蔡峰的见识不可谓不高明。连带路党他都想到了。

隔壁屋里,蔡家五郎七郎偷偷的爬回了床。他们刚才一直偷听父母的谈话,现在俩人在黑夜中对望了一眼。

他们同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近卫军的学校,咱们去还是不去呢?”

一秒记住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