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游戏 > 超级全职生活玩家 > 第四十六章迎亲

超级全职生活玩家 第四十六章迎亲

作者:漫天鲸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11-01 20:19:51 来源:258中文

本章明天下午再看吧,明天会大修改。这章都是介绍不是本章内容,今天有事没写,明天上午会写修改本章。

一顿丰富的晚饭之后,袁耀做在篝火旁,手里拿着树枝摆弄着。蒋毅在一旁打着哈欠,上眼皮与下眼皮一直打着架......

“啊,有刺客!快保护主......”周围守卫以及刚刚已经的巡逻队伍,被这声突如其来的声音惊到了,手握武器看着四周发现并没有刺客,都是自己人。

在看看话音传来的地方,原来是蒋毅,现在蒋毅尴尬的拿着武器站在哪里,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看看自己,赶紧露出傻笑:“没事,没事。”

原来看到蒋毅睡着,袁耀把手中树枝朝着蒋毅扔去,蒋毅被树枝惊醒,还以为有刺客来袭。话还没说完,就看到主公看着自己。

“去休息吧。”袁耀站起身,拍了拍手,然后起身返回营帐睡觉了。

三日后,终于抵达寿春,袁耀没有见人,直接让士兵回营,自己带着亲卫队回到了府邸,进入府邸先去看了看老爹。

袁术现在能吃点东西了,就是神志恍惚,身体行动不便,这几日张仲景给看了看,说需要长期治疗,张神医现在知道谁把自己绑来了,对袁耀那是恨之入骨,但是比较是善良的医师,还是给袁术把病看了。

至于神医恨自己,袁耀没在意,等到你吴郡在好好改善关系,袁耀有的是办法。

从老爹哪里刚出来,刚走到自己住处就看到杨弘在门外站着。

杨弘看到袁耀回来,赶忙迎接了上去:“杨弘拜见主公。”袁耀领扬州牧以及阎象等人改口的事情,这些杨弘早就收到书信,这种事情在杨弘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换成自己也会把此事提议出来,毕竟老主公身体大家有目共睹。

“杨长史清瘦了啊,等去到吴郡好好给你补补。”袁耀关系的说道。

“谢主公关系。”杨弘回道。

接下来杨弘把袁耀离开之后,搬迁进程事宜一一回报了下。

“目前只剩最后一批人,这次随主公一起前往吴郡。秋收已经完毕,粮食在前两天已经押送吴郡。”杨弘说道。

随后聊了很多,敲定所有人明天全部前往吴郡,但是杨弘跟着袁耀前去迎亲。

第二日清晨,袁耀送走了这最后一批人,包括老爹袁术,冯夫人等着。

然后就领着大军前往淮南徐州交界处,一路长途跋涉,终于到了,袁耀没想到对过已经提前到了,就距离十公里处安营扎寨。

这里刚弄好,就有吕布使者前来。

“在下陈群,见过袁州牧,奉为家主公之命,来送小姐出嫁。”吕布使者说道。

陈群?听着好耳熟啊?袁耀一时半会没记起哪里听过:“陈大人辛苦了,那你看我们明日就做个交接,我接了妻子,我们就启程前往吴郡了,这淮南就拜托岳父了。”

“我岳父没来了吗?”

“主公有事脱不开身。”陈群说道。

“哎,可惜啊,我本还以为能见见岳父大人,看来只能以后小婿前去拜见,陈大人提我向岳父岳母问好。”袁耀说道。

畅聊了一会儿,陈群就回去了,袁耀在大营准备和杨弘做美食,刚拿起刀:“我想起来了,我说那么熟.....”

“主公想起谁了?”杨弘问到。

陈群不就是司马懿的小伙伴吗,怎么在吕布手下啊,袁耀回忆了下有关陈群的历史记载。

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出拜[6]。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陈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曹操不听。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后来东吴为叛,戴干因忠义死于变难;陈矫则成为一位名臣,是以举世均认同陈群知人之明。而自从刘备叛后,东南多变,曹操便以陈群为酇令,以何夔为城父令,用名士以镇抚诸县,使官吏百姓安定。又任萧(今安徽萧县)、赞(今河南永城)、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令。

建安四年(199年),陈纪去世,陈群因此辞官。后任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

制定法度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后,陈群又迁为御史中丞。其时曹操正商议该否复使肉刑,于是下令说:“怎样才有达于古今而通于变理的君子,可以助我决议此事呢!昔日陈鸿胪(指陈群父陈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的用途,正是在说这方面的事。御史中丞(指陈群)可以申述卿父之论吗?”

陈群说道:“臣下的父亲认为汉朝废除肉刑而增加鞭打、杖击,本意是出于仁恻之心,想减轻对犯人刑罚,但没有想到死去的人却越来越多。正所谓名义上减轻而实际上加重了。因为名义上减轻了刑罚,老百姓容易忽略而犯罪,这样实质上却加重了刑罚,老百姓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尚书》说:‘只有敬畏、慎用五刑,才能养成三种德。’《周易》上也记载着割鼻、断足、砍脚趾的刑法,这些都是用来辅助政教、惩治邪恶的。况且杀人偿命,也合乎古代的制度;对于把人打伤或毁坏别人的身体的罪犯,只是剃去头发圈住脖颈干活服役,就不合道理了。如果沿用古刑,使奸淫者受宫刑,然后再把犯人关入蚕室,使偷盗者受刖刑,那么就永远不会发生**盗窃一类的坏事了。据说古代适用五刑的犯罪行为有三千多种,虽然不能全部恢复,但是像奸淫者下蚕室、偷盗者刖其足这样的刑罚,由于奸淫、偷盗正是时下常有的祸患,因此应该首先施行。按照汉朝法律,对于罪大恶极的犯人应当斩首,这是不能顾及所谓仁义的。但是对于其他刚够死刑、可杀可不杀的犯人,就可以施以肉刑。这样,所受之刑与所犯之罪就可以相抵了。如今以鞭打、杖击处死的刑法代替肉刑,实在是只重视人的肢体而轻视人的性命啊!”钟繇亦对陈群所议表示同意,而王朗及其它人则多以为未可复肉刑。曹操对钟、陈二人的看法深为赞同,只是因为战事连绵,又顾及众人的议论,故暂且将此事搁置一旁。

后陈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陈群的为人,在朝中对人无适无莫(语出《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指对于人事没有厚薄之分),贵雅而执名杖义,不会为媚人而违背道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时,黄门侍郎刘廙之弟刘伟被魏讽诱同,如今按罪连坐,刘廙亦当诛。陈群便向曹操进言,曹操亦道:“刘廙是名臣,我的本意也想要赦免他。”于是只是调任他的官职而已。刘廙因而深感陈群之德,陈群却认为:“议论如何量刑乃是为了国家,并非为了私人,况且赦免你的决定本是出自英明之主,我又怎么能知道呢?”陈群心胸博大,从不骄矜自傲,始终都是如此。

同年十月,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曹操以孙权之书示外道:“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炉火上吗!”陈群便与尚书桓阶上奏:“汉自安帝已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非适今日也。是以桓、灵之间,诸明图纬者,皆言‘汉行气尽,黄家当兴’。殿下应期,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

建制九品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王位后,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其间,陈群建制九品官人之法,成为历史名制。

同年,曹丕称帝,陈群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颖乡侯。黄初中,曹丕意欲追封卞太后的父母,陈群奏道:“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应当永为后世所循之式。按照典籍上之文献,从无妇人可以分土命爵之制度。在礼典,妇因夫爵。嬴秦违于古法,而刘汉则沿承古例,这可不是先王之令典啊。”曹丕大悟,便道:“此议甚是,既然如此,且勿施行。以此作着诏下藏之于台阁,使其永为后式。”

黄初三年(222年),刘巴去世后,陈群赍信与丞相诸葛亮,问刘巴的消息,并称“刘君子初”,甚为敬重。

黄初四年(223年),陈群与仆射司马懿并举泰山人鲍勋为宫正。

同年,陈群与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分别致书与蜀相诸葛亮,向其陈说天命人事,希望蜀汉能举国称藩,但徒劳无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