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冒牌盟主 > 第55章 渔阳学派

冒牌盟主 第55章 渔阳学派

作者:赖老汉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2 13:34:03 来源:258中文

半个时辰之后,田豫带着鲜于辅兄弟来见刘宽。告知刘宽俘虏都交给县兵带回渔阳县了,自己也派人去山中接村民了。

一场胜仗之后,举村欢腾,田豫表哥也安排村民准备了宴席,众人喝酒纵歌欢腾到了天明才各自散去。

华钧四肢残疾、张历、王冰修道之人,也不想与常人动手,三人战斗当天都随赵太翁躲到山上去了。

第二天临近中午,刘宽起床后去给三人问安,华钧脸色难看,张历说道:“山贼也都是些寻求活命的百姓,你等大开杀戒,徒增罪孽,哎!”

刘宽听后,看看华钧脸色,低声辩解:“山贼烧杀抢掠,村民不组织反抗,全村上下几百口将被屠尽,村民何辜。师伯、师叔,弟子昨夜并不曾动手杀死一人。”

华钧听后一阵咳嗽,王冰见状不言,只是拍抚华钧后背。“你不动手,几十人却因你而死!”华钧边咳嗽边说道,说完摆手,将刘宽赶出房去。

刘宽刚灰头土脑地出门,却撞见赵太翁领着田豫进门来,刘宽就回身跟了进来。

赵太翁进门后向三位道长行礼,示意田豫,田豫当即双膝跪地。赵太翁说道:“赵家堡有幸,三位道长莅临,老朽外孙得见道长仙风道骨,央求老朽前来说项,恳请道长收下为徒。”

田豫听罢,磕头不止。

张历、王冰看向华钧,华钧低沉不语,心中矛盾,想着自己门中人才凋零,应该多收门徒,但自己几人重任在肩,四处漂泊,没有广收门徒、光大门楣的条件。田豫虽聪慧异常、根骨上佳,却五行不纯,不适合修炼本门上乘功法,犹豫再三。

张历见状,说道:“师兄,此子心诚,且聪慧博学、勇武沉稳,可拜在三师姐门下。”张历收徒已经有点心灰意冷,就将他推给了王冰。

张历说完向王冰做手势,王冰见华钧默默点头,就对田豫说道:“你可愿意拜在我门下?”

田豫大喜,“弟子愿意!”说完就冲着王冰磕头。

王冰见状知道田豫愿意,就扶起田豫,说道:“你以后就跟我学些经学、武艺罢。”

赵太翁大喜,忙张罗族人准备宴席去了。刘宽笑嘻嘻近前,田豫忙向刘宽行礼,“见过师兄!”刘宽拉着田豫欢喜异常。

却说当日高艾逃走后,远离幽州直奔冀州,投奔博陵张牛角去了,后来又带着队伍落草为寇,匪从千余人,为祸冀、幽两州。

高艾逃后对赵家堡一直怀恨在心,发誓报此血仇。田豫和鲜于辅兄弟经此役在渔阳名声大噪,渔阳三杰的名号也逐渐传开了。

田豫拜师后,刘宽等人在赵家堡住了一段时间,刘宽每日跟鲜于辅、田豫等人练功,探讨天下大势。哎,刘宽心道,看来指点江山,是古往今来,上下两千年大好青年的通病啊,刘宽是后世来人,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未免自己观点过于奇异,刘宽措辞很是谨慎。

鲜于辅博学,见识广泛,说道:“今有三害,我大汉危矣,其一,当朝**,宦官当权、外戚擅政,官吏为祸;其二,黄巾余患,盗贼四起,张角三兄弟死后,青州黄巾、冀州黄巾军(后来的黑山军)、白波黄巾继续施虐;其三,天灾不断,民不聊生,自汉武与匈奴之战,南匈奴归附后,草原鼠疫,传我中原,周而复始,为祸百年,却无有根治之法。近年来,北方蝗灾数次,黄河频繁决口,长江以下荆州、江东水患不断,均是百年难遇之大灾。”

田豫接着说道:“天灾**啊,世家之害不可不说,州郡记,如霹雳,世家兼并土地,灾荒大起之时,囤积居奇,官府又无力赈济,百姓走投无路,只有造反一途。百姓苦矣!”

刘宽听后很是惊讶,鲜于辅、田豫果然有大才,能够清楚地看清社会现状,田豫竟然直指土地兼并和世家问题,算是击中要害了。

“两位大才,在下佩服!”刘宽说道,“可是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跳出当下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是必然,放在历史长河来看,这是一种规律,我们姑且称之为天道吧。”

“哦,此话怎讲?”田豫插嘴问道。

刘宽继续说道:“自商周以来,我中国人口大涨,百姓生育意愿高,人口繁殖不受控制,导致过度繁殖。但生产力发展缓慢,单位土地的粮食产量提高困难,一个大汉朝立朝四百年,和、顺二帝时期,人口6000万,到汉桓帝时,公元157年,再次人口普查,人口5600万,土地有限,大量又控制在世家手中,人口过载,粮食必然紧缺,此时出现天灾**,人群内斗必然产生并加剧,战乱必然产生,饥饿的百姓纷纷参战,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情况。目前已经存于此种情形了。”

“天灾**、饥饿、战乱将会导致人口锐减、甚至大面积灭绝,于是会出现人地矛盾相对缓和,于是新的秩序建立,开始修养生息,进入太平盛世,然后人口又增长到过载,然后又是战乱……于是乎出现了治世——休养生息——人口增长——人口过载——乱世——消灭人口——治世这么一个循环。”

刘宽娓娓道来,一顺嘴,竟然忘记了有些名词不是古人用语。但田豫、鲜于辅何等聪慧博学之人,两人听得新鲜,又觉得其所言至理,有振聋发聩之感。这些对于一个法学高材生来说是基本知识,田豫两人却第一次听闻,两人久久沉思,思绪不禁往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各个阶段飞去,一一印证,觉得很有道理。

“那当如何打破这兴亡之循环,以致盛世长存?”鲜于辅从沉思中跳出,问道,“可有解决之道?”

刘宽听后,头脑冒汗,这问题不要太大哦,这是要自己回答考研论述题啊。

田豫听后也眼巴巴看向刘宽,刘宽骑马难下,算,反正自己的知识忽悠他们还是绰绰有余的,“这个问题涉及面极其广泛,也是个千年难题,我就简而言之吧。人口土地矛盾要解决,一是要适当限制人口,盛世中不能放任人口过度繁殖,应该实行计划生育,如果一对农家夫妇,有田十亩,他们生子5到10人,分家后每人只得一两亩地,不出三代,从家庭来看,人口土地矛盾就不小了。其二,当开垦荒地,拓展疆域,我中华地广物博,尚有大面积荒地、滩涂、深林可待开发,我幽州之东北,益州以西,交趾西南,均是部落散居,当予以教化移民。”

刘宽见两人脸露惊奇之色,继续说道:“其三,提高生产力,工农商共同发展,繁荣经济,解决就业。不可重农而抑工、商。其四,当理顺政治体制,加强权力监督,解决不因一人而兴、不因一人而亡的问题。其五,当限制土地兼并,抑制世家发展,杜绝地方割据;其六,当重视教育、医学,重视工匠创新、放任百家争鸣。科学发展之后,单位土地面积的人口承载量将会大大提升。暂就说这么多吧。”刘宽说罢,云淡风轻面无表情。

鲜于辅、田豫张嘴如碗、目瞪口呆。刘宽用语奇特、离经叛道,却高屋建瓴,甚成体系。

之后几日,刘宽再也不得清闲,每日被两人缠着讲解相关名词,细解“刘宽六策”之所以。

刘宽头大如牛,疲于应付,毕竟两人十几年沉浸于儒家学说,刘宽离经叛道的观点两人一时难以接受,争论之中,鲜于辅、田豫学识渊博,儒学理论功底扎实,刘宽口头落于下风,但凭借成熟的思想体系,后知后觉的见识,甚至搬出了唯物主义发展观、矛盾论,才将两人彻底论倒。

且说鲜于辅、田豫长时间跟刘宽相处,论道,潜移默化,也接受了他的思想,多少年后,因为两人及两人的弟子多是渔阳人,他们的学说自成一派,被世人称为“渔阳学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