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仙筹 > 第九十五章昔人黄鹤(三十)

仙筹 第九十五章昔人黄鹤(三十)

作者:凌步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8 01:48:18 来源:258中文

凌晨三点多,这条繁华的商业街,早已随着深夜,疲惫地酣睡。偶尔汽车驶过的呼啸声,仿佛它的鼾声,急促、短暂。

守夜的昏黄路灯无精打采,倒是围着灯罩转圈飞翔的蚊虫兴奋异常,挥霍着短暂一夜的怒放生命。

高楼大厦林立如悬崖峭壁,薄雾和灯光朦胧着长街不见尽头,更显得这条夹缝中的蜿蜒道路浑似通往黄泉的幽冥路。几个喝醉的男女,举着手机拍视频发抖音,东倒西歪地肆意着青春的荒唐。

司机师傅收了路费,驾车扬长而去,只留下我和月饼,思索着那个诡异的故事。

根据我们对魇族的了解,十之七八,老里份尽头的那间所谓的“闹鬼老宅”,应该就是“回到过去的我们”豪掷千金购买的酒肆。

至于富商朋友的儿子“遇鬼”、“夫妻俩给人偶娃娃上色”遭遇诡异事件,无非是魇族的障眼法罢了。目的很简单,不想让外人得知,老宅通往长江底部的隐藏秘密。

从泰山遇到海燕直到武汉,她展示的种种奇诡魇术,这两件事倒也能讲得通,说不定就是她在幕后一手策划。

只有,有一点我不能确定:虽说对海燕了解不多,但她断断不是那种为了守住秘密,随意取人性命的性格。那么,富商私养的小妾离奇而死,到底是何人所为?

我甩了甩头索性不想,我们就在这条逼仄阴暗的里份入口,只需几步踏入,进入“闹鬼老宅”,所有疑惑自然水落石出。

之所以迟迟没有迈出那一步,月饼谨慎警惕的处事风格,不做好调查绝不贸然行事。

至于我,却因为某种很古怪的感觉——站在里份口时,突然一种浑身发冷的感觉,让我停下脚步。环顾四周,景物依旧,并没有什么异样。可是,我很清晰地感受到,似乎有什么阴冷的东西,“簌”地穿过身体。

我的头皮像触到电流,阵阵发麻收紧,仿佛缩小到包裹不住脑袋,下意识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月……月公公,你有没有奇怪的感觉?”

“嗯……自从你破译了焦尾琴的线索,一直很奇怪。”月饼很有深意地笑了笑,抽出四根桃木钉,扬手甩出,准确地钉在里份左右老墙的上下四角。

难道月饼也感受到了?否则怎么会用“四方封阴”的手段,以盛阳之气的桃木,锁住“震、艮、兑、巽”,也就是“雷、山、泽、风”四角?

自古以来,诸多“妖、精、鬼、怪”的传说流传民间,或凄美、或恐怖、或诡奇、或惊悚。且不探究所谓“妖物”是否存在,但是在口口相传的杂谈里,它们大多存在于“山、泽”两处人迹罕至,汇聚日月精气之地。而每隔百年,体内结出的“内丹”引起自然阴阳的不平衡,必须经历一次“渡劫”。也就是风雷交加、暴雨磅礴的天气里,由风将“妖物”隐匿之处摧毁,雷电将其劈中。

若妖物之气能与自然阴阳融合,可躲过此劫;若违背阴阳自然协调,则难逃此劫。

有些天生体虚,感官异常敏锐之人,偶尔路过或身处老巷、老宅,感到莫名阴冷恐惧,其实就是感受到了某种超出常理的东西。所谓“四方封阴”,则是用盛阳之物放置于“雷、山、风、泽”四角,以纯阳之气压制,以此使体内阴气不受外界侵扰。

这种方式类似于磁铁原理。两块磁力强弱明显的磁铁,虽然“同极相斥”,但是阴极相对的时候,磁力弱的磁铁磁性,会慢慢被磁力强的磁铁吸收。要想保留磁性,在两块磁铁中间做个阳极隔离,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桃木钉并非人人都有,大多也不懂得什么“四方封阴”。为什么古时家家户户养狗养鸡,难道仅仅是“看家护院”、“下蛋吃鸡”?民间“鸡狗破邪祟”的说法流传了千百年,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朋友们如果有机会探寻保留古老风貌的农村,留意院内的鸡舍狗圈所在位置,自然心中有数了。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我忽然感受到了盛夏午夜的潮湿闷热。那种阴森冰冷的感觉虽然消失了,就像是突然从空调房走到大太阳底下,瞬间不会觉得燥热,反而更是冰冷。

我很不舒服的打了几个哆嗦,逼出体内寒气,心有余悸地望着这条逼仄阴暗的里份:“别不是这里面,真有鬼吧?”

“小心驶得万年船。我只是做个防范,求个心里踏实。”月饼又在里份口横着洒了一道糯米石灰互掺的粉末,“咱们这么多年,哪次真得遇见鬼了?心里没鬼,万物皆可爱。”

我当然明白,月饼这是因为我在月湖边,迫切于“穿梭时间空间”兴奋向往,失了常态,暗中提点我。心里有愧,当下也不多言语,收敛心神,摒除杂念,细细观察这条老里份。

由入口向里边望去,视线所及,每个几米的昏暗路灯,仅能照出一小圈光亮。左右两排破旧的二层老楼,如同垂垂将死的老者,大块大块斑驳脱落的墙皮就像老人斑,烙印着岁月无情变迁的沧桑。

几根电线杆子贯穿里份,电线像雨打风吹后的蜘蛛网,横七竖八乱糟糟一团。一辆**十年代的老式自行车随便靠在墙角,旁边是一个废弃的沙发,几只野猫正在趴在上面打盹酣睡。

一排排已经褪去红色木质窗棂,很寂寞地虚掩着,随着夜风“吱吱呀呀”地涩响。居民们的呼噜声、小儿夜啼声、母亲轻声哄慰声,老人“嘶嘶”咳嗽声,于这条苍老的街道此起彼伏。

那一刻,仿佛真有穿越时光,回到一个世纪前的错觉。

唯有几台装在屋外的空调主机,倔强地维护着现代感的骄傲。遥想百年前,这里曾是最有钱、有身份的人居住地,该是多么繁荣?如今却是如此破败落寞,真是应了那句古诗——“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触景生情结束了?”月饼头也没抬地检查着背包里的物件儿,腰间别了一排桃木钉,“这条里份有没有特别的格局走向?”

我深吸口气压下缅古怀今的矫情,能做格局走向的位置也已了然于胸:“单单是这么看,和别的城市的老胡同没什么两样儿。”

“四点一刻,天快亮了。”月饼摸了摸肚子,砸吧着嘴,“赶紧忙活完,找地儿吃东西。折腾一天一夜,上山下水的,饿死杂家了。老规矩,我打头阵你殿后。要是有危险,我上你先跑。”

“滚!小爷我什么时候临阵逃脱过?哪次不是奋勇杀敌,化险为夷?”我摸出军刀摆弄着,抽着鼻子使劲闻了闻,“月公公,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怎么闻到一股子热干面的香味儿?”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月饼摸摸鼻子,嘴角扬着笑,嗓音很是磁性,“凌晨的武汉,忙碌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为第二天的工作补充着足够的体力。老里份的居民们,已经陆续早起,为着一天的生计奔波。如果说,黄鹤楼是武汉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那么,一碗辣得通透的热干面,则是武汉人民开启美好一天的美食眷恋。”

“你大清早的模仿《舌尖上的中国》台词干嘛?”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说月饼这是饿得五迷三道了?不能吧?

正胡思乱想着,里份深处传出“叮呤咣啷”锅碗瓢盆碰撞声。路灯光亮所至边缘,一条黑黑矮矮的影子,佝偻着身躯,推着半人多高的小推车,由远及近缓缓走来——一位早起卖热干面的老者。

推着面摊小车的老者,像是一位在黑暗中点燃光明的使者。沉寂熟睡的黑暗老里份,屋灯随着他走过的脚步,依次亮了起来……

妇人们推开门,端着脸盆蹲在水龙头前接着水。男人吆喝着打着招呼,开着粗俗的玩笑,匆匆洗了把脸。推着、骑着形形色,色的早点餐车,零零散散地走向里份口。奔往各自熟悉的小区门口、街道拐角,为了最简单的生存希望,绽放最真诚的微笑,做出最可口的美味早点。

老人嘴里叼着根烟,“吧嗒吧嗒”抽着,枯瘦的双臂青筋暴露,吃力地拖着面摊小车,笑眯眯地和擦身而过的男人们点点头。

“李叔,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没子没女的,还起这么早拼老命。”骑着电动拉面车的四十多岁光头男子混不吝地调侃,“是准备给攒钱给我们找个李嫂么?”

李叔嘴里那根烟像是黏在嘴唇,上下摆动着笑骂:“臭小子,拉面别用隔夜牛肉!”

“放心吧!上次让您老教训了‘买卖凭良心,银子多又新’,再不敢糊弄人啦。您还别说,这个月生意格外好。”光头男子脸颊两坨高原红,此刻更是红得冒血,“哥几个都发财啊。”

“肯定比你赚得多。”男人们嘻嘻哈哈互相点着烟,打量我们几眼,各奔东西。

唯有李叔,依旧不紧不慢地拖着车子,越走越近:“老了……不中用咾,手艺要失传了。”

“好香啊。”汤料的香味愈发浓烈,引得我口水横流,使劲咽了几口吐沫,久违的民间烟火气熏起的温暖弥漫心头,“这才是一个城市该有的样子嘛。”

“小伙子,来碗热干面么?”李叔把面摊车子推到我们身边,就在里份口支起摊位,生火热汤摆桌取面,各色调料整整齐齐搁置一排,“呵呵……四方封阴,石糯锁邪,老手艺要失传了。南晓楼,月无华,来碗热干面吧。”

“你怎么知道我们名字?”我问了句条件反射情况下,等同于废话的话。

“三钱情花粉、一分忘情水、五滴断肠泪、还有什么……老了老了,脑子不好用了。”老者低垂着头,稀疏的头发遮挡不住大片老人斑的头皮,“哦!对了!还有七片彼岸花,才能勾兑出最好的热干面调料啊。”

“你是谁?”月饼微微眯起的双眼迸射出尖利的寒光,几根桃木钉夹在指缝,“你居然懂情蛊的方子。”

“我?我姓李,是一个早就被遗忘的人。”李叔“呵呵”笑着抬起头,双手各端一碗热干面,“吃吧!吃饱了,好上路……”

气氛实在诡异,我瞬间不知该做什么,怔怔地盯着老者。更奇怪的是,他原本苍老的面孔,像平静的湖面丢进了一块石子,皱纹如同荡漾的波纹涟漪,一圈圈扩散,整张脸在逐渐改变,变成了另一副相貌。

直到——

当我看清他的模样,那股已经忘记的寒冷,再次穿体而过,甚至连血液都凝固,牙齿忍不住打着战:“你……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不是……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