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太平。二·五·八·中·文·网
当今皇帝的小女儿。
唐朝的历史在玄武门那里拐了个弯。
李建成杀了李世民,李渊禅位,改元乾德。
贞观之治,变成了乾德年间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到我的父亲,李建成的小儿子李承宗,历史又奇异地拐了个弯,拐回来。
乾德年间,年长的皇子们学习了他们的父辈,争斗不休,李建成厌倦这样的纷争,干脆立了嫡出的小儿子为太子。
乾德二十五年,皇帝大行,十八岁的太子在母亲郑皇后和老臣魏征等人的扶持下,登基为帝。
同时邂逅了新选入宫的才人武氏。
然后,小皇帝遮遮掩掩地把人接进宫,一年之后,我的姐姐,追封的乐安公主出生,被太后冠以早产之名,抱给皇后教养。
当时的皇后是什么样,我没有印象,在我出生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了。
我只听说,我姐姐从小体弱多病,六岁就死了。
她死的时候,正好是皇帝和皇后最冷淡的时期,皇帝甚至派兵围住了皇后的寝宫。
后来,皇后被废,母亲被封为昭仪,太后把我的大哥,皇后所生的李佑接去她那里。
再后来,太后薨逝,李佑因为行为狂躁、丧礼失仪被斥责,改封渤海王,被遣送之国。
渤海王李佑在路上就病死了。
之后陆续病死的,还有我三哥李倬、五哥李倩。
父亲一共有八个孩子长成序齿。
到我有印象的时候,只剩下我的亲大哥、二皇子,也即太子李晟,四皇子、已经之国的吴王李彬,我的亲二哥、六皇子、代王李睿,小名雉奴。”
我们笑闹着跑出去。
一出殿门,李睿这厮就装出正经样子,他的小黄门杨得才、王元起两个,也都一本正经地跟着他,唤我:“七郎。”
出了昭庆门,身后跟着的人就多了。
我瞧瞧后面那一排的人形,招手唤过李睿:“六郎,我们这样出去,太招摇了罢?”
李睿道:“我们不带这么多人,才是招摇,你放心,到时候叫他们远远跟着,我们带点随身护卫,也就差不多啦,待会买点东西,也有人拿。”
当个奢侈*的统治阶级感觉真好!
我喜滋滋地想。
真的出了宫门,我才知道,所谓带点随身护卫,是多少。
举目四顾,我们周围围了至少上百个千牛卫。
“六郎。”我唤李睿,“我们…这真的是去逛街,不,坊市吗?”
“嗯。”李睿骑马看着周围。
“人太多了点吧。”
“多吗?太子哥哥出门的时候,人更多呢。”
“……”
在我的强烈抗议下,随从人数减少为十人。
我们慢悠悠在这中古时候的长安街头上行走。
人流如织、摩肩继踵,繁华不输给后世的上海、北京。
各种肤色、各种长相的外国人充盈于街,穿着或暴露或极暴露的纱衣,来来往往。
而本国居民,也丝毫没有堕了大国威名,至少在暴露程度上,比后世是要厉害多了。
李睿早已经忘了母亲宫里的春桃,笑呵呵望着街上穿着轻薄纱衣的姑娘们,时不时转头对我道:“兕子,你看那个,那腰肢。”
我看看,嗯,腰倒是挺细的,难得上围也很大,但是边上那个更好,虽然胸平了点…哦,那是个男人,穿着三层纱袍,却还是可以看见他腰间若隐若现的肌肉。
李睿啪地一下拍我的头,怒喝道:“往哪里看呢!不许多看!”
喂,就许你看美女,还不许我看美男吗?
又不是封建的明、清!
我们的姑姑,清河公主,可是在家里收集了一百多名各色美男,还常常把他们放在木栅栏里给人展示呢。
另一个姑姑,新安公主,热爱在家里开无遮大会。上回闹出事情来,父皇叫她去训斥,却不是怪她开派对的事,而是怪她不该强抢士族子弟。
也就是说,平民子弟,还是可以抢的。
嗯,我要不要,也提前抢一个呢。
李睿显然没有听到我的心声,不然估计会立马把我打包送回宫,再也不带我出来。
他见我还在看那个男人,气哼哼地,伸手捂住了我的眼。
“喂!”我扒开他的手,发现那个男人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