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秦时明月之大人才系统 > 第183章 你可知罪?

秦时明月之大人才系统 第183章 你可知罪?

作者:二手舍友转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9 00:37:44 来源:258中文

李易淡然一笑,不瘟不火地道:“还是那句话,大不了出了临安,反正我也是个过客。闪舞小说网www”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对于李易的洒脱,刘斐只能无奈一笑,人家有枪棒手脚在身去哪都不怕。

回去后,谢婉清安顿下来,李易告辞而去,贾似道恋恋不舍,磨蹭半个时辰,在刘斐调侃中离去。

当天夜里,苟同便觐见管勾官,他还算有点良心,或许是被乌赤温给刺激了,把晚上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并未添油加醋,把事情局限在争风吃醋上。

事关蒙古使臣使副,正儿八经的左翼千户长,管勾官是大惊失色,急忙入内宫陛见。国信所管勾官,都是入侍省或内侍省都知、押班充任,入宫极为方便。

不到一个时辰,西湖上发生的那点破事,就传到赵昀耳中,又惊动了两府重臣。也难怪,当此敏感时期蒙古使臣挨了揍,固然是大快人心不假,却没有半点大局观,很可能引发北方大规模的报复,不能不震动人心。

次日,李易在住所被宣至御史台问话,张松岭就在旁边看着,眼睁睁看着要李易被御史台吏士带走,却眼珠子转动,挺身而出道:“为何要带走妙虚?”

“闪开,御史台办事也敢阻拦。”

人家是牛气哄哄,根本不把你当回事,太乙宫也不例外。也是,御史台是强势的衙门,御史中丞对应弹劾宰相,侍御史弹劾两府,殿中侍御史弹劾朝官,监察御史弹劾百官,区区的太乙宫岂能入眼。

李易何尝不知张松岭没安好心,他也并没有搭理这厮,更没有反抗御史台的吏士,神色坦然地跟随他们离去。

张松岭目送李易的背影,目光是几位冷厉的,脸上还有阵阵的兴奋。

“怎么回事,妙虚为何被御史台带走?”

“难不成犯了作奸犯科的事情。”

“废话,作奸犯科有仁和县、钱塘县,再不济还有临安府,干御史台鸟事。”

“难不成还是大事。”

“这就不清楚了,反正御史台出马,绝对没有小事。”

掌院和老经师等人也很意外,纷纷去问何事,御史台来人碍于对方身份,也不好过于矜持,只好说道:“诸位道长,妙虚道长在湖上打了蒙古使臣,兰台只是传去问话。”

掌院大为吃惊,却不敢阻拦御史台办事,老经师说白了就是宅男,危急时刻能有哪门子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李易被带走,没有丝毫的办法。

“不行,必须要搞清楚怎么回事,妙虚绝非主动惹事之人。”老经师已经非常看好李易,不愿这位俊杰吃了官司。

掌院目光极为复杂,年轻人做事就是冲动,看来殴打蒙古使臣是真的,节骨眼上坏了大事,这可如何是好?

“妙虚似乎认识南学士,他们关系相当不错。”

“对,备车,送我去南学士府上。”掌院双眼精光闪烁。

蒙古使团态度相当强硬,定要对李易严惩不贷,王辑甚至面对郑性之破口大骂。朝廷中,却出现一阵风波,重处与轻罚议论不已。

持重处论调的,认为南北败盟,朝廷收复三京失败,淮西主力损失惨重,蒙古人遣使斥责。此正值风云交汇,变幻莫测之际,好不容易通使,蒙古再派使团南下,有可能不动刀兵,却不想被人打了,若惹怒蒙古人,派遣大军南下如何是好?为了个莽撞的道士不值得。

持轻罚论调的,强调蒙古灭金后,目标必然是江南。当年,蒙古人借道伐金,屠杀关外四州军民数十万,其使臣在天子脚下公然挑衅,分明没有盟好诚意,反正迁就也要打,不迁就也要打,不过一个小小理由而已,完全不用理会。

刘斐则四处打点,鼓动各处小报掀起一轮议论,为李易说好话,把脏水往蒙古人身上泼。

贾似道则找贾妃希望暗中相助,他虽与李易相识不久,却颇为相得,更兼一同痛殴蒙古人,自家还一屁股屎,自然是要帮人帮己,如若易被定罪那他也是同犯,御史必拿他说事,届时贾妃也无可奈何。

李易面对御史,亦是从容不迫讲述事实,为自己辩论,竟然使两名监察御史哑口无言。

两天内,临安各小报大幅刊登,煽动民情,朝廷态度暧昧,民间群情涌涌。

李易从一个仅在圈子内小有名气的道士,两日间成为风靡临安的知名人物,甚至一些有名士大夫,亦是为他抱不平,个别大臣亦是抱有同情态度,南霁云尤甚。

其中,相当部分是谢婉清的倾慕者,妈的,心中的花魁险些被粗鄙虏人侮辱了,这还得了。若是换了他们是理所应当,蒙古人就是不行,那群化外刁民就是猪羊,甚至连看谢行首一眼的资格也没有。

李易是无意中登船,痛殴蒙古人一顿,自然得到他们的喝彩,有些人甚至把主角想象成自己,谢婉清会投怀送抱,一夕欢好。当然,还有些更无聊的人,编排一段争风吃醋的故事,说的是有声有色。

或许,这也在李易算计之中,名声对于士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名声就是一张护身符,比丹书铁劵还要管用,连赵官家也不得不顾忌三分,绝对是士人和真修的保身的灵物。

当然,那种层次的名望,李易显然不得能达到,能成为士人议论中的中心人物,无论是风花雪月的风雅事,还是痛殴虏人使臣的大义凛然,或许还有自己新颖的教派言论,不过对他而言都够了。

南霁云多次找到真秀德、郑性之、郑清之等人,义正言辞地对李易支持,并标明虏人处心积虑,朝廷绝不可示弱,应该针锋相对,让猪羊见识朝廷的决心。

两府的执政沉默了,不管他们怎样去考虑,民间对李易的评论是正面的,至少大家对蒙古人没有好印象,尤其是淮东大军失败,更加惹起了火气,揍蒙古人至少能撒气。

正当舆情有利,朝廷也不得不做考虑之际,蒙古使团却决然离去,朝廷上下一日皆惊,风向顿时扭转。

蒙古使团上船第二天,李易被以湖上滋闹,有失得体罪名,由御史台发临安府。

当时,李宗勉如释重负,临安府薛琼很郁闷,竟被委派这等差事。

不过,没有移交之前,李宗勉还是要问话的,在第三次问话时,本着脸道:“你可知罪?”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