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秦时明月之大人才系统 > 第474章 交心

秦时明月之大人才系统 第474章 交心

作者:二手舍友转租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9 00:37:44 来源:258中文

“为了能有反戈一击的实力,不得不甘为前锋,攻城略地,暗地里却以招募那可儿名义扩军备战。几年来,未曾睡过一次安稳觉,哎!就算是如此,还是经过一番恶战方才打退虏人,个中缘由就不细说了,呵呵。”

李慕白虽未经历李易的那两年,却能想象对方的遭遇,必是惊险万分,他绝对无法想象的艰难,不由地为自己当时观点所惭愧,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当即叹道:“子明所受之辱,终会被昭雪。”话虽如此,他心里也没有底,不然也不会发出李易不该来的感慨,毕竟现实是残酷的,朝廷中几个榆木疙瘩脑袋,使大宋行朝丧失了很多宝贵机会。

那些多是程朱理学信徒,对忠义廉耻看的很重,李易毕竟是投靠蒙古人,最好的结局或许是被留在临安,安排个闲散体面的职事,运气好了能在一二十年后翻身,却失去了最好的年华。

他之所以感叹不已,便在于李易几年来的作为,无论从心性还是谋略上看,都是独当一面的率臣。真被留在朝廷必定虚度年华令人惋惜,要不是几年的经历,他才真看不到这层,不是来到临安受到挫折,断不会站在李易角度考虑问题。想想,不禁有几分怜惜道:“子明能挺过去,前程不可限量!”

李易呵呵一笑,不在意地道:“过讲了,先过去关口再说了。不过,蜀川形势我却担忧,虽说虏人需要时间整军备战,我却在行在徒劳打发时间,真是心急如焚。”

“如今官家重用乔行简,用李宗勉管财用,余天锡理楮币,李鸣复主兵事,四人都是一言九鼎之人,他们的态度至关重要。”李慕白对朝局依然通透。

“乔行简。”李易细细回味,乔行简是朝廷绝对的主战派,又是位才思敏捷的士人,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端平入洛却提出必先治内而后治外,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的主张,反对轻兵冒进。

李宗勉、余天锡、李鸣复三人的大用,都是他所倡议援韩琦故事,边防、财用分委三执政,对朝廷度过艰难期,有着不可估量意义。尤其是大用孟珙更是明智之举,让朝廷稳住中游,避免了一场千里溃退的大灾难,至少延续数十年。

虽说,他的横空出世让历史有所改变,但此人才智决不可低估,却不知对他是何态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批老臣逐渐凋零,大宋朝廷逐渐陷入无人可用尴尬局面,这些人即便是信奉程朱理学,却终究是当代俊杰,与他们面对面他暂时尚无实力。

“子明,虽说你刚刚到行在,却还需拜访一二。”

李易不可置否地颔首,李慕白作为大宋行朝在蜀川沦陷地的支撑,实际掌控着忠孝军,在他态度不明显之前,绝对是朝廷倚重的棋子,可惜这等尽心尽力之人,依旧被毫不犹豫地架空,甚至连遮羞布也不需要,实在让他有所心寒。

李慕白翻个白眼,哼哼两声不悦地道:“有什么可想的,你以为没有别人帮助,还能够回到蜀川。”

李易相当无语,李慕白算是和他交心了,放在战场再次相遇,他能够感觉其深深地戒备,气氛逐渐轻松好多了,相互间谈话随意许多,彼此有了玩笑。

“行了,不与你玩笑了。子明,自我落魄市井,尝遍冷暖世情,算是看明白了也想明白了,什么狗屁清流,什么志向远大,胸中再有锦绣文章,不过是翰林待诏,再有旷世谋略,也不过是人下之人。”

李慕白脸色有些扭曲,语气阴冷地道:“没有际遇,你便是条龙也要给我盘着,没有人际在行在是寸步难行。我若有你的大好机遇,便不会此时陛见,定要奉上三京方才全身而退,既然来到行在那就入乡随俗,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

李易表情玩味,心中对李慕白之言非常肯定,他又何尝不知其中道理,却碍于身份不能明目张胆地交通大臣,不要说很快会被有心人知道,人家给不给你脸还在两说间。

忽然间,他心中一动,目光闪烁,似笑非笑地问道:“不好办啊!子圭教我。”

李慕白脸色变了变,指着李易笑骂道:“好你个刁钻王子明,我好心提醒你,你自个装作糊涂也就罢了,竟算计气我来了,真好不知廉耻。”

李易被李慕白看破,亦是毫不在意,笑道:“能者多劳,舍子清与谁,却不知哪家为好?”

“如此关系,你竟不知去用。”李慕白摇了摇头。

“子清是说。。。。。。”李易心下恍然大悟,目光炙热。

此时,四川利州东路,大安军阳平关的宋军大寨。

叶知秋在关城镇子一所院内,正在观看利州二路地形沙盘,凝视沙盘上标示的敌我态势,脸色非常冷峻。

几天来的军情显示,关外蒙古军集结尚未完毕,当李易离开之际,这本是令人放心之事。但是,他与具有战略眼光的将帅,却越发的担忧起来。

其实,也没有任何的神秘,发动军事进攻前,准备时间越久,说明对方积蓄力量越是强大,攻势越加猛烈。

蒙古人虽屡次遭到挫折,中原赤地千里,对进攻京湖、两淮极为不利,但北方地域广大,陕西、陇右还是由很多城镇得以保留,人口基础还是很庞大的,他们对展开对蜀川的进攻,有着中原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三京向南进攻,准备时间长,或许是转运困难,或是汇集军民屯田积累粮草,要在陕西却不存在此等难题,时间越长就越不能等闲视之。

李易离去后,专门嘱托众兄弟,在未归之前一切都他和呼延信、王孝仁、王柏四人决断,作为谋士肩上的压力很重。

诚然,李易离去时虽与他发生激烈争执,却未曾让他真正失望。一个有原则、有底线、有廉耻的人,才能博取别人信任,获取别人的拥护,李易显然具备条件,虽让他很是恼怒,坚持陛见、不亡朝廷救恩,说明李易很有原则性,非豺狼之辈,至少不用担忧卸磨杀驴的悲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