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乡村小神医 > 第296章 许邵怒评曹、刘

乡村小神医 第296章 许邵怒评曹、刘

作者:赤焰神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03 19:40:12 来源:258中文

曹操左手抓住许邵衣领:“说!我今后能成怎样的人?”

许邵:“你是清平之奸贼。”

“嗯?你敢胡说!”曹操右手持剑,在许邵脖子上隔空划了几下。

许邵本来想说像曹操这种不择手段的人,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为枭雄,可命在对方手中,生怕对方一言不合,怒起杀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曹操:“我呸!

我为雒阳北部尉,蹇硕叔父夜行,我亦将至之杖毙,明显有治理之能,为何说我是奸贼?”

许邵:“蹇硕只是个小黄门,又非曹家一党,你投机取巧骗得了旁人,骗不了我!”

曹操被识破心思,虽依然不依不饶,声音却小了许多:“曹家是宦官党管我什么事,要让党人也把我当作英雄。重新说!”

许邵冷眼凝视:“休想,我全部砸自己的牌子!要觉得说错了,两句我都收回。”

曹操还要再逼迫,忽然“啊”一生惨叫,右肩一痛,短剑落地。

“住手,放开他!”刘备手中握着弹弓,“竟敢白日逞凶!”

“噫,刘备也来找许子将?”曹操转头见刘备,怕再被打,这才放开许邵,趾高气昂的说,“许兄说我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刘备:“来这的人都礼仪有加,你强迫人给好评算何本事?”

“哼!谢谢许兄。”曹操丢下礼物,大笑而去。留下面色不平的许邵和若有所思的刘备。

许邵:“刘君也来找品评?你之名在半个大汉都为人所知,何须我为你扬名?”

刘备知道许邵既许子将,相当汉代的民间网络大V,善于品评人物,士人往往从千里之外,备上厚礼来找他,所以煞有介事、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大大方方送上礼物:“许兄品人之能,大汉闻名,谁不想得兄一句称赞。”

许邵翻了翻白眼,敢情又是一个只想要好评,不想要差评的主:“你自卒伍起,因战功为官,数年来力压公孙度,五路北伐唯一一路获胜,可见武功之盛!

建言东南之谷入雒,中原之贫民迁至南北边疆,可见目光深远。建言和践行海关、陆卡之策,可见理财之能。

功劳于国于家有大益,若说评语,应该皇帝、三公九卿来做,我一个小小白丁说了岂不是贻笑大方。”

两人交谈良久,相谈甚欢,离别时,刘备再次请许邵评价。

许邵终于说了:“贤弟尚年幼,还未完全定性,暂可谓‘春之甘霖’,有使万物回春,大地复苏之能。”

刘备立即打蛇随棍上,指着旁边的邴原、荀攸问:“还请君再评一评,必有厚礼答谢。”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哈哈哈,我就是党人眼里的奸贼,乱世的英雄!不虚此行!

记得故太尉乔玄曾经说过,在雒阳、沛国知道曹操的人很多,但在整个士族圈子中名声不显,建议找品评人物著名于世的许邵等人帮忙扬名。

曹操找过袁绍之后,顺路拜访许邵,没想到许邵对他的看法如此恶劣,一开始不让他进门,进门之后,又给差评!

曹操是个极聪明、自负的人,其实内心中知道作为宦官之后,许邵不会给他好评。可他的自负又不愿轻易接受差评,所以翻墙、拔刀相向是早就想好的!最终许邵给了半个好评,半个差评,看起来不好不坏,曹操其实是喜出望外的——毁誉参半,总比默默无闻,或满是差评好得多!至少名气打出去了。

至于士人的看法,曹操没有简单到以为一个许邵就能“一言兴人,一言丧人”,许邵虽然牛掰,影响力却主要限于豫州范围,限于江湖之远。到了天下范围,到了庙堂之高的层级,以曹操之聪明,早已经想好了其他办法。

想起袁绍的三个要求,曹操将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地响:“袁本初这家伙,真不是省油的灯,三个要求,一个比一个过分,分明就是不想让我与党人交好,不想给我曹家与士族和睦的机会!

哼,我偏不信邪,一定要做到,让何顒、许攸、张邈等人都看一看,我曹操是不是宦官党!”

这一年冬天,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

前年,当时南匈奴单于屠特若尸逐就随同当时的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一起北伐鲜卑,单于逃入鲜卑以西的北匈奴残部。去年,皇帝任命了屠特若尸逐之子为呼徵为新的单于,然而,新单于偷偷与鲜卑人眉来眼去。

今年,继任使匈奴中郎将的张修在没有掌握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将新单于抓住杀掉,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谎称南单于死于内乱和伤兵。

入冬之后,东窗事发,张修被免职下狱而死,南匈奴3年换了3名单于,动荡不已。同时,鲜卑人继续入侵、劫掠幽州、并州,匈奴中郎将的位置不能空缺,可因为名将大多凋零,皇帝、尚书台、三公一时间没有合适人选。

选来选去,本来并州刺史董卓在军事上是比较合适的人选,段颎去年冬天因为贪腐而坠水死掉,作为段颎故吏的董卓,就不为朝野所喜,借口担心董卓心怀怨恨、控制兵权之后对国家有威胁,不用。

袁绍向曹操提出的第一要求,就是将刘备调走,而刘备早先通过卢植提出到北方或青州任职的想法。曹操敏锐的意识到这是调走刘备,示好袁绍的机会。

官场上向来“论资排辈”,以刘备之资历、年龄,当然不可能做二千石的高官。

曹操向曹节提出的方案,也正好紧扣“论资排辈”四字——首先以南匈奴不稳定,需要重臣安抚为名义,建议雁门太守臧旻再次担任使匈奴中郎将,三公都同意,于是空缺出来一个太守之位置。

按照近来的惯例,雁门郡在并州算相对较大的郡,于是让一小郡太守升任较大郡。接着,可以提拔一名州刺史,比如并州刺史董卓来接替小郡太守,然后让一名县令接替并州刺史,最后,将千石的县令职务空缺出来!

整个过程中,原来的小郡太守、并州刺史董卓,接任州刺史的县令3人都提升了一步,个个皆大欢喜,三公则一个分得一个职务的推荐权,亦有利可图。最后,曹节要安插曾经担任过县令的刘备平级调动,就变得顺理成章,无人阻拦。()汉起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