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大神诸天 > 第二十五章:草满故陵埋石马,月明荒径泣铜驼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说道:

“方正化,朕信得过你,让御马监负责坤宁宫、慈庆宫、暖阁的安全,安排的人手一定要是心腹。还有,你协助王承恩,尽快把大内排查一遍。”

将事情安排的差不多,崇祯皇帝躺在榻上闭目养神,心中实在是百感交集,这京师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加复杂。

到底是谁,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自己昨日朝会上才说完的话,还没来得及动手,第二天早晨刚起来就遇到疯子刺杀。

原本崇祯皇帝以为这皇宫里面应该是最安全的,那些大汉将军和锦衣卫也该都是对自己忠心耿耿,但现在看来,自己实在是太幼稚了。

现实告诉崇祯,自己能相信的人实在是太少。

这皇宫看着森严,实则却是四处漏风,随随便便一个叫不上姓名的疯子就能跑到这里来,而且追了这么久都没有一个人来救驾,要是谁动了几十上百人来逼宫,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崇祯皇帝后世看过不少皇帝被软禁那种悲惨的结局,自然不想亲身体验一遍。

回想起来,大明的英宗皇帝第二次登基很有意思,几个大臣带着走回皇宫就轻而易举的登基了,满朝上下全都是赞同附和,然后大明朝开始了文官一统天下的时代。

成化年间更是加重了这种局面,孝宗皇帝时期史书都说国舅贪张枉法坏事做绝暗无天日,但是李梦阳一个小小的郎中,竟然满大街追着国舅打。

直到最后,这个被东林党鼓吹成权倾朝野的国舅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正德年间,武宗似乎想到了这一点,开始重用东厂、西厂、内务厂,合称三厂一卫,宦官、武将和勋戚势力终于有点起色,结果正德莫名其妙的落水了,紧跟着就暴毙身亡。

正德皇帝落水之后回宫,但他的心腹都被关在皇宫外面,那可是当朝皇帝,愣是一个心腹的面都见不到。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加让人觉得背后阴风阵阵,梃击、红丸、移宫,这发生在前几任皇帝身上的三大悬案,一个比一个蹊跷。

现在崇祯皇帝经历了这种事,联合脑袋里原本的记忆再想想,顿时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离自己最近的天启皇帝,正是历史上崇祯皇帝的哥哥,不也是正值壮年就无缘无故落水,最后服用了什么“仙药”暴毙身亡。

现在想想,当年的嘉靖和万历两位皇帝死活不出宫也不是没原因。

看来这大明朝的文官集团,已经到了异常猖獗的地步,自己昨日一时兴起和他们摊牌,撕破脸皮,表明了不会再配合他们,紧跟着就有人动了杀心,而且前后谋划和行动的时间,居然不到一天。

要不是自己先让方正化把御马监整改一遍,估摸着今天就会龙驭归天,到时候这些东林党象征性的嚎哭几嗓子,就可以拥立新君继续他们主政的大业。

等到李自成打过来,他们就可以投降大顺,李自成跑了之后他们又可以再投降关外的建奴,继续保住自己在直隶一带的家业,真真是好算计啊!

崇祯皇帝想到这里,忽然说道:

“传旨,立即召孝陵卫进京,朕要把这京城底朝天的翻一遍!”

孝陵卫,是大明皇帝口口相传的秘密,就连那些文官都不知道,此刻的大明还有这样一支天子亲军存在。

天启皇帝落水后暴毙身亡,还没来得及告诉崇祯皇帝这件事,不过就在昨日下午,崇祯皇帝在翻阅大明皇家典籍的时候,无意之间找到了这么一卷密辛。

当时的崇祯皇帝欣喜异常,不断赞叹,因为这孝陵卫称得上是大明朝的老祖宗朱元璋高瞻远瞩,留给后代子孙们的一支王牌军。

明孝陵始建于洪武九,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马皇后去世,就被朱元璋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又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

洪武三十一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随之正式启用,孝陵规模异常宏大,直到永乐三年才全部竣工。

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马皇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驻和神宫监长期驻守于此,孝陵卫内并设“经历司”,用于编制驻军。

起初,朱元璋挑选了五百名淮西精兵为孝陵卫,后来则陆陆续添至一卫五千六百人。

这些精兵的选择标准异常严苛,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孝陵卫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

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去了。

这就如同后世工人领退休工资一样,在此时却是孝陵卫的专属权利。

历史上,崇祯皇帝一直不知道有这样一支皇家亲军存在,孝陵卫的官兵兢兢业业的于此驻扎了二百六十多年,直到明朝灭亡才解散。

孝陵卫兵精器足,久经操训,所有人都是历朝皇帝在龙兴之地凤阳一带精挑细选出来,主要以周、李两姓为主,忠诚问题毋庸置疑。

崇祯皇帝感到生命受到威胁,而且周围的事态发生很大变化,所以直接动用了手中的王牌。

一名司礼监小太监奉旨火急火燎的出京直奔孝陵而去,而宫外的大臣们却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午时他们才姗姗来迟。

大臣们说是来探望崇祯,但到了承天门却发现原本站在门外的大汉将军和锦衣卫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面色冷淡的京营兵士。

副将董琦将这些大臣拦在门外,黑着脸说道:

“皇上震怒,诸位大人,请回吧。”

看着朝臣们纷纷散去,董琦冷哼一声,自语道:

“这个时候才来,真是一帮忧君忧国的大丈夫!”

董琦打算去其它们巡视一圈,便挥手对千总说道:“要是带回有人胆敢强闯惊驾,直接抓到东厂!”

“卑职尊令!”

昨夜聚在柳泉居那些人又是集合起来,这次他们来到内阁首辅陈演的府中,所有人都是面面相抵。

陈演脸色并不好看,语气不善的问道:

“诸位,那行刺陛下的监生,到底是谁安排下来的!?”

过了半晌都没有人出声,工部尚书薛凤翔只好摆手说道:

“这事我可全然不知,据说那姓邓的监生是龚大人的门生,昨日龚大人可并没有去柳泉居,或许此事会与他有关?”

陈演闻言,有些气急败坏的说道:

“又是这个龚鼎孳,糊涂至极,他可知道自己这次捅了多大的篓子!”

“那监生已经被东厂的人抓到牢里,若是承受不住刑讯,胡乱反咬一口,你我该如何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