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聊斋书屋 > 第361章 天下物议

聊斋书屋 第361章 天下物议

作者:一壶清风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03 19:41:52 来源:258中文

明教军机处会议顺利落幕,这是一次团……胜利的大会。

会议投票通过了《权利宪章》。

《权利宪章》规定:明教脱离波斯明教;明教所建国家为正教分离的国家;明王任明教最高宗教领袖;明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成立明国中枢团。中枢团为明国最高立法机关、最高权力机关,四年一届。它的常设机关是军机处,在中枢团休会期间代为行使权力。

中枢团成员由各地县、郡、省及军队主官担任。

军机处由中枢团商议产生。

明王以后未经中枢团同意不能停止法律的效力,不经中枢团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他是军队名义上的统帅,但军队事宜由军机处代管,包括征募、训练、升黜、后勤、调动,乃至发动战争的权力。

明王不能干涉中枢团成员的产生和升黜。

明王亲族不得加入中枢团,其他职位不限。

此条特别说明:在颁布之日前加入中枢团的亲族可继续留任,其未加入的子嗣则受此限制。

中枢团保证从每年税收中拿出一成来供养明王及其亲族。

如有未尽事宜,可以中枢团另立法律为准。

其它法律目前暂行宋法,直到中枢团颁布新法时废止。

……

此公告于二月十日颁行天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明教控制地区沸腾了。

大部分诗书人显示出了极大的愤慨,怒喷军机处不仅是想当二臣了,而是想骑在皇帝头上垂帘听正。

这对于深爱儒家教育,认为君权神授、一切权力归于君主、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他们来说,无异于天都垮了大半。

各地新占区躲在家里的诗书人、宿儒们现在也不怕了,他们纷纷出了家门不约而同的向洛阳汇集。他们要冒死叩阙,死了更好,正好青史留名!

而小老百姓就不同了,基本木有反应。对他们来说头上仍然还有皇帝,与以前有什么两样?难道说皇帝还亲自下乡来摧收粮食,征役征银?还不都是那些爪牙们为虎作伥!管球谁派他们来的,生活该过还得过。

天下纷纷的物议掩盖了明教方面的反应。

首先是上次公务猿招进的108人,他们在考试时就被吹过风,能留下来的都是赞成或者默认的人,况且谁给他们的饭碗,他们都很清楚。

其次是军队。近卫军没说的,李江建立的,坚决拥护;西、南两战区领导与李江关系不浅,而且《宪章》对自己有利,他们表示沉默。

东部战区情况复杂点,他们军队人数最多。蝴蝶谷整编时加入的军队首领无所谓,由谁领导都行,只要不动自己的权利;原殷天正嫡系部队又分为三部分,一部十万人现由徐达领导,正在追击妥妥残军,不知道他们是没接到还是当没看见,至今未发一声;一部二十万人被李江以掺沙子的方式派出了朱元璋,朱以副都督的身份实掌军权,他表态支持。

只有剩余二十万人,基本是由原天鹰堂成员及其招募的士卒构成,他们表示坚决反对,纷纷叫嚷着要“兵谏”要“清君侧”。

这可忙坏了前几年由冷谦培训派出的香主和堂主们,他们接到了冷谦密令的同时也为了自身的安全正在苦口婆心的做着工作,他们的目标是至少要保证这二十万人不要马上发动,杀了自己祭旗。

幸好,二月二十六日,事情终于向有利的方向转变,朱元璋率二十万大军到达浦口。

围困金陵城的这二十万军队一时失声。因为人人都能望到对岸的旌旗如林、船帆如云的盛况,他们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三月一日,事情再次往好的方向走了一步,天鹰军收到了明王张无忌和老领导殷天正的两封信。

天鹰军几个高层聚于一帐,颤抖着手打开了他们心里以为的“血带诏”。

一看之下,几人大失所望,一片愁云惨淡。

张无忌在信中说:孤只是军民用命、形势所迫才做上了明王。但孤才疏德薄不堪治国,自从当上明王后便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生怕有负天下众望。现有如此多仁人志士帮孤治国,孤顿感如释重负。孤年幼时便志在武功,无意它想,故而请大家顺应大势,配合中枢团军机处的工作,勿做使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殷天正分析的更深点,他在信中说:这个制度虽然说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但相对来说也有好外。正因为被限制了权力导致君主没权,所以便少有人来争夺。就像那庙里的泥胎木塑与金子的区别,有人想抢金子,还有人想抢泥巴吗?

殷天正还在信中举了个例,听说小曰本那个王朝就是因为没有权力故而存在一千多年了,你们听说过我华夏存在过一千年以上的王朝吗?没有!哈哈,我殷天正的血脉将会世世代代传下去,再也不虞被人坐大后推翻了。

在此信中有一件事殷天正没有说清楚,他是被李首相“说服”的。因此,天鹰教几个元老均以为老领导书写此信时正处于欢天喜地之中。

三月二日,对岸浦口发来军机处令,着天鹰军接受东部战区副都督朱元璋领导,攻下金陵、横扫江渐行省。

天鹰军客气接待来使,当场表示接受军令。

一场“兵谏”的风波终于化为无形。

十六年四月八日,军机处值房内一片和谐。

李江、杨逍、范遥、殷天正、韦一笑、冷谦正在讨论着各地战场的形势,研究着下一步的目标。

范遥做为建国后的陆军大臣,首先发言:“南部军区的辛然在搞什么?这都又过去三个月了,他们连福州都还没拿下!”

杨逍道:“不怪他们。闽地色目海商多,而元军与色目人关系好。有色目人帮着运送给养,辛然他们再围一年也无济于事。我看,最终还是要着落在水军身上。”

几人的目光聚集于殷天正身上,因为他以前的根据地在江南,熟悉水性,是水军大臣。

殷天正毛了,不满道:“你们看着我有什么用?李首相不拨款,我能凭空变出船来吗?”

“话不是这样说的!没钱造新船,以前的旧船就不能用了吗?”范遥反驳道。

“我们以前是地下帮会,只敢有小船。小船只能在江里开,你敢让他们入海吗?一个大浪就打翻了,你负责啊!”殷天正没好气道。

两人正争执时,童德荣一脸严肃进来了,他施礼后说道:“各位相爷,大都急报!”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