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快穿:鬼畜男神,宠上天! > 第二百四十三章:七月半

快穿:鬼畜男神,宠上天! 第二百四十三章:七月半

作者:筠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3:27:04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也不知道师父吕洞宾,在萧天枢面前大显仙术之后,给他说了些什么,反正他们是在密室密谈的。

接着就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灵州高庙,每年都要做祭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福法事。

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民间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举行。如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人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旧时,中元节不仅具有信仰维度上的重要意义,在世俗层面,也是一个群众参与度很高、具有鲜明娱乐功能的节日。

七月十四祭祖习俗古已有之,原本是民间的祭祖节,而非“鬼节”。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之后道教的说法。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分别在“三元日”为天帝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自然是诸路鬼众了。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

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七月半”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后期的“七月半”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一般认为,中元节,又名“盂兰盆节”、“鬼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盂兰盆,是梵文U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说起来灵州高庙,每年中元节,就会开放宫观,吸引许多的游人前来参观,拜神,祈福,烧香。

每年也会有阴阳师,前来,吹奏道教音乐,吹笛,打鼓敲锣,念经,以超度地狱打开鬼门关后,放出来的鬼域众生。

另外这里特意说明一下,这本书里说的阴阳师,就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阴阳师傅,是一种平时在家修行,有人家丧葬请去就去帮人念经,埋葬超度的道士的一种。(并不是现在年轻人,看日本动画片,问我说,我去,阴阳师,是日本的阴阳师吗?中国也有阴阳师?我也回答,我去,阴阳师是中国本土文化,日本是传过去的。不信来灵州城看看,多少阴阳师。)

阴阳师一般是家族制的,一家人祖辈传下来的,就像本文前面提到的崔阴阳和年复爷爷都是阴阳世家。

阴阳师做法时也穿戴,道士的花冠,这是翾楚的理解,其实叫做五老冠。

乍眼一看,确实有几分相似。其实不然,道士在做铁罐施食或者灵宝济炼等超度类道场时,高功戴的是五老冠,呈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绘有“五方五老”神像,两边各有一条慧剑,慧剑上绣有道教神灵的讳字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样。

“五老”,指的是五方五老,即道教尊奉的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和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分别为东、南、中、西、北五方之天神

五老冠为道教度亡道场中主坛高功所戴,并非道士的日常服饰。

而唐僧戴的帽子叫五佛冠,上面绣的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个又是学道教的。今天早上一大早就有一位佛教高僧问我,玉皇大帝巡查人间是哪天?原来佛教又想搞迎銮接驾道场。啥都学道教,学完还要骂道教。和韩国人有的一拼。),这个五佛冠也只有在重**会时才会佩戴,搞不懂西游记里为啥唐僧走到哪戴到哪。

高功法衣,不同职责穿的也不同,高功的是绛衣,经师是班衣,不过统称叫法衣。

且看下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