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快穿:鬼畜男神,宠上天! > 第五百七十三章:步虚

快穿:鬼畜男神,宠上天! 第五百七十三章:步虚

作者:筠倾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13:27:04 来源:258中文

萧天枢笑道:“说得对,我也是这样认为,神仙本来就是证得果道,何须再多磨练,不过除了元始天尊和九天真王,之外,其他的神仙,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重返天下界,受到一定的磨练也算是力竭,也会顺便度人救人,说所有的神仙都是与天同寿的,所以下届历届也是在所难免的,至于到底是犯了纤维的事情,像白玉蟾这样被贬下天庭,还是到了时间该下届历劫,或者是帮助某些在夏季需要重新得到的人,这都未可知,修道之人需勤修苦炼,便可早日回归。”

年复说:“前辈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那提前这样的情况,到底需要怎么样了解自己的身份,要好好发奋努力学习呢,白玉蟾有没有对这方面有见解或者说法呢?”

萧天枢说:“白玉蟾要求修道之人一定要坚信自己可以成仙。所谓“学道学仙须笃志,坚然一念无疑意”,既然因错被谪,想要成仙就要加倍努力。“我辈何人,生于中华,诞于良家,六根既圆,性识聪慧,宜生勤苦之念,早臻太上之阶。”神仙本是圆满之体,即使谪降到人间,仍然具有“六根既圆,性识聪慧”的仙质,所以只要勤修苦炼,便可早日回归仙界,这也体现了白玉蟾心性理论的特点。所以他说:“修真之士,诚心以立其志,苦节以行其事,精思以彻其感,忘我以契其真。”

年复说:“他要是想要早日回归天庭的话,需要有什么修炼哪,一方面比较来的快呢,或者说就能实现这种回归天庭的愿望呢?”

萧天枢说:“修炼金丹方可实现永恒的回归,白玉蟾认为,早期谪仙事例中的自我修炼之法,无论是通过“梦”的方式,还是通过“步虚”,都只能得到短暂的回归,要实现永恒的回归,就要修炼金丹。白玉蟾在《金液大还丹》中明言“愿飞升于玉阙,必须修炼于金丹”,在《水调歌头》中也说:“昔在虚皇府,被谪下人间。笑骑白鹤,醉吹铁笛落星湾。十二玉楼无梦,三十六天夜静,花雨洒琅玕。瑶台归未得,忍听洞中猿。也休休,无情绪,炼金丹。”

年复说:“虚皇府是什么地方?”惊奇。

萧天枢说:“从虚皇府被谪到人间,心中怀想着天上的种种情状,若要归还,唯有炼金丹,明确表达了炼金丹对于谪仙由人间重返天庭的重要性。而“炼金丹”主要是修炼内丹,所谓“自家屋里,黄金满地有谁知”,在《沁园春》中,他还指出炼丹的最好时间是冬至,这时一阳复来,可达事半功倍之效果。所谓“既这回冬至,一阳来复,便须修炼,更莫疑猜”。呵呵,先让我解释这一段我还能解释得了,要说是虚皇府到底在何处,又是天庭的什么地方,那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我又不是嫡仙,而且就算我是的话,我也没有记住这些地方呢。”

年复说:“步虚是指?”

萧天枢笑道:“中国古代宗教和早期道教并无步虚仪式。至南朝时道士陆修静的《洞玄灵宝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有“步虚”一词,指出道士的“步虚”是对天宫中神仙巡行时吟诵之声的模仿,称“圣众及自然妙行真人,皆一日三时,旋绕上宫,稽首行礼,飞虚浮空,散花烧香,手把十绝,啸咏洞章,赞九天之灵奥,尊玄文之妙重也。今道士斋时,所以巡绕高座,吟诵步虚章,正是上法玄根,众圣真人朝宴玉京时也。行道礼拜,皆当安徐,雅步审整,庠序俯仰,齐同不得,参差巡行,步虚皆执板当心,冬月不得拱心,夏月不得把扇,唯正身前向,临目内视,存见太上在高座上,注念玄真,使心形同”。”

年复说:“那步虚是什么时候才有的?”

萧天枢说:“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称:陈思王曹植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清·田兰芳《蓬莱(袁可立别业)纪胜杂体小引》:“煌煌乎,赋驾大人诗跨步虚,行间如闻麻姑之音,句里能发玉女之瑳。但其时之“步虚声”腔,现已不得而知。现存各地道教仪式中的步虚音乐大多舒缓悠扬,平稳优美,适于道士在绕坛、穿花等行进中的诵唱。”

年复说:“看样子,我作为一个道教人士,确实有点少了呀,我就知道传道济世也可以得道升迁……”

萧天枢说:“也不少,可是有些东西叫法不同,我们大家想象中的也就不同,此外,传道济世也可以得道升迁。他在《木郎祈雨睨并注》中说:“辅我救旱助勋隆,雷神、风神、雨神、电神,助吾救旱。按《法书》云:救旱一次,以其阴功升转一阶,准活一百二十人。大旱过两旬者,迁三阶。”救民间旱灾一次,其阴功可转一阶,如果救持续两旬的大旱,功劳更大,可以升迁三阶。”

年复说:“那嫡仙下凡岂不是要伴随天旱呵呵……”

萧天枢说:“天庭是白玉蟾心灵的家园,白玉蟾还有很多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词,这也是谪仙观念的一个重要体现。他在《神霄吟三绝》之二中说:“紫琼飞清都,翠云护绛阙,不见有星辰,俯视但日月。下世二千年,不敢向人说,吾已成金丹,留下飞仙诀。”指明自己在凡间两千年却不敢向别人说起,金丹已经炼成,于是留下飞仙口诀成仙。白玉蟾一直在寻觅故里,寻觅托付,寻觅自然人格与社会人格的双重安顿。自然人格的安顿之处是故乡,而他少时因罪离乡,现实的家乡带给白玉蟾的只有痛苦,所以社会人格的安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文人的社会人格的安顿在仕宦,白玉蟾已无缘此道。他12岁举童子科,然而因乘兴作诗,得罪主考官,前途尽失,所以感慨“世有千里马,可怜无王良”。白玉蟾是一个生命漂泊感非常强的人,怀有对“道”执着的追求,漂泊成为他的心中之忧。谪人的身份可令其漂泊的精神有所寄托,为其漂泊感找到一个可以言说的安顿之处,彰显其内心近乎仙人的高贵精神。天庭是他心灵的家园,他一生漂泊、历经磨难,只为能回到久违的故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