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我需要一顿毒打 > 第468章养虾经

我需要一顿毒打 第468章养虾经

作者:拾荒大佬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1-01 20:39:10 来源:258中文

第468章养虾经

张辉想吃罗虾,老章哪敢不从,忙喝斥他家胖娘们儿下塘去放地笼。

胖娘们儿都不敢靠近张辉,偏偏又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瞟一眼张辉,浑身的肥肉便要抖上一抖,甩出不少油荤。

其实老章和胖娘们儿两人原本挺热情奔放,真是给吓到了。这会儿瞅着张辉的眼神,就跟见了鬼似地,弄的张辉很无奈,苦笑着摇了摇头,问道:“老章,我想把白虾引进东襄,你觉得,这事儿能不能成?”

“啪嗒!”

老章点了一支烟,缓了缓心情,想都没想,回道:“够呛!”

提到养虾,自己的专业,老章放佛精气神又回来了,对张辉也没那么畏惧了。“这东西怎么说呢!气候,羊城这边的气候,跟咱东襄不一样。”

“东襄那边温度低,日照不够,肯定养不了。”老章语气很断定,想想也知道,东襄要是能养白虾罗虾,他们还用跑到千里之外的羊城来啊!

当然,东襄县也有虾。

一种本地虾,青虾。

青虾壳薄肉嫩,身体呈半透明,用辣椒爆炒的话,也是难得的美味。

跟白虾不同,白虾带着海里的味道,鲜。

青虾属于野味,味道也是超赞,甚至比白虾更好吃,因为那是小时候的味道。

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现在东襄县水沟里面全是小龙虾,红壳的那种,味道也不错,但比青虾和白虾要差的多,营养价值也跟不上。

小龙虾的繁殖能力十分彪悍,生存能力强,属于外来物种。再加上近些年来,环境的污染,青虾基本上已经彻底消失,绝种了。

绝种的不只是青虾,最近这十几年,农村变化很大,盖起了洋房,修了马路,可很多的物种也悄然间灭绝。

再也没有清澈的水,碧蓝的天,以及璀璨的星空。

虫鸣鸟叫,四溢的花香,还有那青草泥土的味道,都没了。

张家山也不例外。

因为是地处山区,村里人没有经济来源,再加上这几年国内土豪都兴吃野味。村里人专门有人下地笼,或者是电鱼,河里面基本看不到鱼虾的踪影。

山里面的那些鸟,也快死绝了。

有人在鸟经常聚集的地方,插上两根竹竿,中间编制了一张,鸟只要飞上去被沾上了,便插翅难逃。

张辉就记得小时候去放牛,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都容易踩到鸟我。

有那么一种鸟,长得跟麻雀差不多,喜欢把鸟巢建在地上,草根下面。

一个脚跟大小的半圆凹槽,然后在上面铺上枯朽的稻草。

人从旁边走过,鸟就会窜出来,振翅冲天。

那种鸟的叫声谈不上好听,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是记忆深处最美妙的声乐。

所以张辉就在想。“能不能环境和富裕共存?”

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经济。

养虾就挺好,比养猪强的多,养猪亏起来也很吓人,但是盈利的话,远不如养虾。

这是一点。

第二点,大型养猪场很容易污染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一些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国家明文禁止养猪。

再看看这虾棚周围的环境,丝毫不受影响。草木丛深,时不时还能听到那草丛里面传来青蛙叽叽的声响,那是被蛇吞咬的时候,所发出的绝望叫声。

刚刚胖娘们儿下地笼装虾,捞起来,一笼子里面就有十来只田蛙,大的快有一斤多。

这东西,放在东襄县都是稀罕物了已经。

沿着马路,有一条小溪,张辉刚来的时候,瞅了一眼,里面满满当当全是鱼。当然了,羊城靠海,潮起潮落,会源源不断的往这些河里面输送新鲜血液,所以河里面才一直有鱼有虾。

这都是看得见的东西。

小的时候,张家山可不跟这一样嘛!

所以,张辉特别想能不能把张家山的环境,改变一下,变得跟从前一样,那么的清澈,自然。

要求不高,天是蓝的,水是清的,足以。

河里面应该有鱼有虾,而不是一潭臭水。

张辉很认真,前期投资多花点钱都没所谓。“气候问题,咱们可以想办法解决啊!对吧!羊城这边冬天冷的时候,温度也不比咱们那里高多少。”

“你们这边可以搭冬棚养殖,我们在东襄县也可以啊!大不了多花几个钱呗!”

这东西,老章以前跟老乡们聊天的时候,偶尔也说过,但从来没去尝试过。

老章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

其实,东襄县跟羊城的气候相差不大,其实天气热的时候,温度度差不多。关键羊城这边冬暖夏凉,而东襄那边冬天太冷,夏天又短,所以不太适宜。

“哦,对了!”

“除了气候,还有一个,咱们那边肯定养不成,就是海水。”豫章郡是没有海的,而白虾和罗虾这都是海里的东西,前期放苗的时候,水塘放水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抽起一定的海水,不然白虾罗虾无法生存。”

老章也不知道张辉突然抽什么疯,要在东襄县养白虾,那怎么可能。“其他的问题,咱们都可以想办法解决,比如说虾苗,咱们可以空运,多买点都行。就是海水,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话,其他都白瞎。”

“在东襄那边养虾的话,只能是养小龙虾了。”老章说道。

张辉摇头。

小龙虾那东西,不好,不是贪嘴的话,一般人都不兴吃那个,太脏。

小龙虾臭水沟子里边都能生存,吃腐肉脏东西什么的,寄生虫,细菌太多。

不论价格还是味道,以及营养价值,跟白虾没得比。

“海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张辉喃喃自语道。

养虾这东西,张辉是第一次接触,完全不懂。

就按老章说的,虾苗,饲料,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虾苗容易死的话,那就空运过去,多买点虾苗备用,饲料的话,咱们可以自己研究配方,自己搭配。

跟养猪一样,自己买材料,自己在家做,便利,还便宜。

就是这个海水,总不至于从外地空运海水到东襄县吧!

那不现实。

“咱们可以弄点糙盐,海盐,你觉得呢?”张辉突发奇想。

大不了撒海盐呗!

是吧!

只要咸度足够,白虾便可以生存。

而且海盐也便宜,加上运费的话,可能成本价的话,会比他们这边直接抽海水要多点。然而其他的地方,张辉可以想办法降低成本,这是一个,最重要的还是得养出来,确保虾的存活率。

只要养的出来,投出去的钱,都能够收得回来。

最关键的,这是一个既环保又来钱快的养殖产业链。

而且,豫章郡那边,白虾的市场,不说一片空白吧!最起码运过去的白虾罗虾,全是冰冻的死虾。

如果张辉能够在张家山搞一个白虾罗虾的养殖基地,那么,豫章郡的那些大酒店,大市场,都会有人来他这订货。

“撒海盐?”老章呢喃着。“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具体操作,咱们也没实施过,这就不清楚了。”

张辉能不能做到,老章不清楚,反正这事儿对他来说,够呛。

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养虾的话,费人工不?”既然有法子,当然要尝试一下,哪怕失败了也无所谓,大抵浪费点钱罢了。如果成功,那么,这便又是一个实业。

张辉虽然不懂得养虾,但是他比老章多了一个依仗金篆玉函。

张辉只要炼制几炉丹药,完全可以保证虾的存活率,这就足够了。

“人工啊?”

“嗯!”张辉点头。“你把养虾的这个过程,你跟我说下。”

张辉是突发奇想,但想着尝试一下,如果可行,那自然最好不过,要实在不行,也没所谓。

不去尝试,怎么知道会不会成事儿?

这个时候,胖娘们儿弄了一筐罗虾上来,大概有个二十来斤。白虾比较容易进地笼,落下体型太大,大只的,须都快有人胳膊那么长了。

三两只一斤重。

胖娘们儿烧开了水,然后把罗虾滚了一下,接着便呈了上来。

老章把盘子往张辉面前推了推。“你试试,咱们边吃边聊。”

老章是零几年过来,到今天有二十多年了,别的不行,养虾他在行。

张辉跟苏瑾他们吃着虾,老章在一旁娓娓道来。“零几年刚过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全国经济不如现在,一斤虾差不多四五块钱。但是产量高啊!就这么一口塘,两三个月能产出八千斤,甚至一万斤的白虾。”

“过了底了,然后还能在捞出个两三千斤的罗虾出来。”

“咱们是白虾跟罗虾混搭着养殖。”

“白虾容易发病,罗虾的周期慢,但是生存能力比较强。还有一点,白虾要死了的话,罗虾会把白虾的尸体给吃了,这样就不容易造成发瘟的一个状况。”

“再有一点,如果运气不好,白虾全死了,那么最起码还有罗虾能回点本。不至于说一个周期,三两个月一只虾都没的卖。”

“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白虾跟罗虾混搭着养。”

老章掐灭烟蒂,随后起身给张辉苏苏和疤子他们斟了一杯茶,接着说道:“因为现在这个塘,经常养,下边沉淀的东西,有细菌。所以每次养虾之前,咱们要先把塘晒一下。”

抽干水,晒塘。

把塘晒白了,能起到一个杀菌的作用。

“晒塘的好处很多,杀菌是一个,还有就是把塘里面的鱼,螺蛳全部清除干净。”

“鱼,还有螺蛳,田蛙这些东西,比较烦人。因为咱们虾吃的这个饲料,价格比较贵,四块钱一斤,比咱们人吃的大米还贵。”

老章指着前边一口塘,说道:“那口塘,我儿子暑假过来玩的时候,丢了两只罗非鱼进去。两个半月,不到三个月,收虾的时候。白虾就只有不到一千斤,你知道有多少罗非鱼吗?八千多斤。”

“饲料全给罗非鱼吃了。”

张辉咂舌。

感觉听着跟天方夜谭似的,两条罗非鱼丢进去,短短两个月时间,一口十几亩水面的水塘,就有八千多斤的罗非鱼。

这太恐怖了!

张辉就记得以前上小学的时候,下雨天,路过水田都能踩到巴掌大的鲫鱼,特别多。

想抓泥鳅啊!都不用下河,水田里面就有,一个一个的孔,里面全是泥鳅。

现在的张家山,就是把一口塘放干了,够呛能弄到半斤鱼。

人家随随便便八千斤。

这就是差距。

自然环境严重被破坏。

提到那八千斤的罗非鱼,老章很烦躁,想到的是亏损。因为罗非鱼在羊城没人吃,卖不出去,而且价格特别便宜,三五毛钱一斤。而在东襄县,好像是要六七块钱一斤。

主要东襄那边没有。

而张辉想的却是,干脆把罗非鱼也引进东襄。

虽说是外来物种,可总比一沟子臭水强吧!

“晒塘之后,就是放水。”

老章接着说道:“先抽海水,不用太多,只要把塘底覆盖即可,然后再放点河水进来。”

“前期不用多少水,这个时候,咱们就可以放苗了。在水塘的角落,用那个塑料袋围一个圈,把苗放进去,然后用鼓风机加氧气。”

没有氧气,虾是无法生存的,因为池塘是死水,养的虾密度太多,所以加氧是必然。

“刚开始的时候,虾苗白天基本看不到,晚上可以拿手电筒去溜达一圈,就跟蚊子一样,特别小只,一个个的小黑点。那个时候,主要就是看一下虾苗的活跃度,有没有活力。”

“过一个礼拜这样,就可以把围拆了,让虾米的空间更大。这个时候,转氧机可开可不开。天气闷热的时候,就得开一个,其他天气无关紧要。”

“每天早晚各撒一次饲料,饲料从五斤涨到十斤。”

“养虾,说白了就是看料。”

“一口塘,你放一个饲料台。撒料喂虾的时候,饲料台上也撒一把料,记好时间。等喂虾一个小时以后,就去检查一下饲料台,看看饲料台上的饲料吃完了没有。”

“如果一个小时之内吃完饲料,那么说明虾的健康状况不错,这个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加料,促进虾的成长。”

这些,都是老章养虾二十多年沉淀下来的养虾经验。

“如果饲料吃的太快,二三十分钟就没了,那你就得注意了,指不定这塘里面全是鱼。”

“鲶鱼,鲫鱼,罗非鱼,鲤鱼,都可能有,什么时候进来的,你读不知道,因为很多鱼晚上它是能上岸的。这个时候,就得多注意,看看池塘有没有大的波动。”

有鱼的话,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如果饲料台上的饲料,两个小时都没吃光,那就有问题。”

“可能虾生病了,也可能水太肥,饲料沉淀太多。这个时候就不能在投料了,否则的话,容易肥塘,塘一肥,虾就容易发病出问题。”

“两三天禁止喂料,然后再撒白石灰,漂白粉,起到一个杀菌的作用。过个三两天,再接着投料,少放五到十斤的料,接着观察情况。多看看转氧机的周边,有没有出现死虾的情况。”

“人要到水下面去捞下,如果有死虾的情况,尸体一般都会沉淀在转氧机下面。”老章啪啪啪一口气讲了很多,张辉听得很仔细,每一个字都铭记于心。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虾是不容易发病的,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到一百只左右,这个时候就容易出问题了。”

所谓一百只,就是一百只虾一斤。

六七十只便可上市,二十只一斤的时候,价格最喜人。

“这么多年下来,总结就三点。”

老章竖起三根手指。“一,看虾苗。”

好的虾苗,存活率高,不容易生病。

“二,看饲料台。”

因为虾生活在水里面,水里面的东西,它不像养猪,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饲料台来判断虾的身体状况,数量的多少。

“三,看天。”

天气不好,必须开转氧机,一旦出现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整口塘的虾会全部死光,一只都不会剩下。

虾就是这样,要么不死,要死就死一口塘。

“养到六十只,基本上就安全了,可以分批卖。”老章说道。

因为一口塘的容量有限,而虾的成长速度惊人,每天好几百斤的涨。这个时候,一口塘容不下那么多虾,为了保险起见,六十只就开始下地笼。

先卖掉一批,隔一段时间,到第二批的时候,剩下的虾差不多就有三十只左右。

这个时候,在下一次地笼,最后一次用电,连罗虾一块,全部干塘。

其实很轻松,刚开始早晚撒五斤料,高峰的时候早中晚喂三次,都是坐在船上撒料,不累人。卖虾的时候,全部请人,一个电话,收虾的贩子会带人过来,自己只管记账收钱就好。

要说累,就是撒漂白粉,撒石灰的时候,稍微累了点,也是坐在船上搞定,所以养虾基本没什么累人的活。

“嗯!”

张辉点了点头,微微沉吟了片刻。

那么现在,就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海水的问题。

“不知道海盐行不行,应该是可行的。”

管他丫成不成,先干了再说。

想到这儿,张辉掏出电话,给村长张发根去了个电话。让张发根组织村里人,把门前的那条小河,放干,晒塘。完事儿之后,让刘建华稍微规划一下,将一条河截成十几口水塘。

稍微的匀称一点,还有排水,放水的问题。

“老章,你这边给我联系一下虾苗,饲料的话,咱们引进一批,往后自己做饲料就好。”

毕竟东襄那边没人养白虾,罗虾,所以没有白虾罗虾吃的饲料。张辉总不至于一直从羊城定吧!

张辉大手一挥。“先投资个五百万,养一批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