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万古武帝 > 三十六

万古武帝 三十六

作者:异能专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0-29 14:03:49 来源:258中文

那天的午饭我吃的极其痛快。我们先到了海滩附近的一个大型市场,几乎全都是新鲜的海鲜,且绝大部分都是渔民刚捕捞上来的,还在活蹦乱跳的鱼类和虾类,各自折腾着自己的身体,弄得水花四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像花甲之类的贝壳类水产。在云南,这些贝壳类的水产都是用网兜或者其它什么工具来乘装,买卖的时候也颇为计较斤量之差。而涠洲岛上的花甲就要随便得太多。我们才一到市场,就看见前方有一个半人高的灰黑色小山堆,并且还有渔民在用翻斗车不停地往小山堆里加料,凑近一看,才发现那些“小山堆”竟然全都是刚从海里打捞上来的花甲,密密麻麻,全都是,好些还在扇动着硬壳往外吞吐着泡沫。这些花甲其实也有些美感,在太阳的照射下,那些先前灰黑色的硬壳就开始闪烁起五彩的微光,好像汽油的污渍一样,又是那样成堆的堆积着,颇为引人注目。

这让我想起古希腊的一个诡辩哲学命题,说的是“到底什么才能算麦堆呢?”一颗麦子算麦堆吗?显然不算。那两颗麦子算麦堆吗?当然也不算?三颗呢?四颗呢?…如此细细数下去,才发现“麦堆”这一概念其实是模糊化的,因为没有人规定到底多少颗麦子堆在一起算是“麦堆”,所以世上就没有“麦堆”。而我们眼前的那些由无数颗麦子堆积起来的“小山”也就成了虚无。

堆成小山样子的花甲里面还参杂着一些拇指大小的螺狮。我正想问问渔民是怎么个卖法,没想到她居然一句话不说,径直走到摊位旁边,朝店家打了个招呼就抄起旁边的一把脸大的铁铲,开始熟练的往装兜里装花甲。我看的目瞪口呆,心想这不是工地里拌沙灰才会用的招式吗?按照这样的装法,即使这里的海鲜再怎么便宜,也保不齐我钱包会破产啊,莫非是新闻里说的那种“酒托”?如今是我遇上了“花甲托”不成?但是又不好明说,万一不是,就太尴尬了,请吃饭是我说的,现在被吓破胆也是我,看来只能硬撑着了,心里也在默默的祷告…

“你站那里干嘛呢?不过来帮忙?”她问我道,可我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起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估计脸色也不太好看,心中已经在盘算着若是弄出个“天价花甲”,我要怎么操作才可以金蝉脱壳。

……

我没答话。

“二叔,你先帮我称这些吧,”她朝店家说了句话后就走到我身旁对我低声说道,“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生病了?怎么傻站在这里?”

我心里猛地一惊,“二叔?原来如此,看来是虚惊一场。”,我感到好笑,觉得自己一个大男人怎么如此胆小。被花甲吓破胆子还是头一次。我记得《盗墓笔记》里有一个故事就是关于螺狮的。说的是棺材里爬满了螺狮,还会变成人形吃人,害怕得紧,一想起来后脖子发麻。但我居然是被它们的价格,而且是自我想象的价格吓到的,不免太没用了。

我们在菜市场又逛了许久,发现这里的市场要跟云南的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市场的排列布局就很不一样。在云南,大多数菜市场都是呈团状的,一个很大的天蓝色拱形顶棚,里面是排列整齐的摊位。而涠洲岛的农贸市场更多的则是半露天的形态,市场里的商家分布也比较分散,没有按照某个模子来固定,就显得自由散漫。而卖得的商品也是有很大不同的。云南的菜市场比较普通,肉类,生鲜,海鲜,都有分布,就是卖米线和咸菜的摊位较多。而涠洲岛上的市场,自然就是海鲜居多,好像海洋馆一样。但还有更特殊的一面,就是卖海产品的工艺品,什么螺号,手串之类的。我小学第一次去涠洲岛的时候就买了很多这样廉价的手串,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五颜六色,像散装水果糖一样。那个时候年纪还小,但已经十分喜欢和女生逗乐,出来旅行一趟也要变着法炫耀一番,就买了很多袋手串。拿回家以后挨个送给各种喜欢的女生,说是特地挑选的礼物,但后来东川事发,好事的朋友曝光了我的罪行,害得我遭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白眼。

我们从菜市场买了很多海鲜,基本上除了那种扁扁的,浑身斑点的鲨鱼(就是《海底总动员》里小鱼们在他背上上课的那种)以外其它的都买了一些。然后就拿回去,让老板和老板娘实实在在的弄了一桌,也没花几个钱,确实比较实惠。这样的体验实令人感到舒适。淡淡的阳光,潮湿且有些发咸的空气,就连藤椅和木头的饭桌也是粘黏黏的。苍蝇在大闸蟹上空盘旋,人要一直用筷子去驱赶。但好在四周并不会显得脏乱差,而是有一股海边特有的风味。一桌子的海鲜让人应接不暇,但却不好只顾着埋头吃饭,因为旁边还有一个青春靓丽,年纪不大的佳人做伴。她操着一口广西普通话,说话间还会刻意的纠正自己的普通话发音,显得可爱。两人喝着一点冰镇的啤酒,天南海北地侃侃而谈,就突然觉得时间都静止了一样,果然舒适会让人沉迷且不能自拔。

我前一段时间看了窦文涛先生的一集《圆桌派》,还特地请了美食家陈晓卿先生做嘉宾。那一集主要说的就是中国的菜市场文化。大体说是可以通过一个城市的菜市场来看懂该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甚至是经济发展状况。我虽然对饮食文化并不是很懂,当初看《舌尖上的中国》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但总觉得他们说的有几分道理。民以食为天,世界没有不爱吃的国家,也没有不爱吃的民族,这就可以看出饮食和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我一个好吃的朋友曾在酒足饭饱之后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我说,人生就在一口吃上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