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我,神明,救赎者 > 23.双脚踏上清国土

我,神明,救赎者 23.双脚踏上清国土

作者:妖梦使十御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29 14:06:23 来源:258中文

在义顺馆等了三天,五月初四下午,一行百余人的请安使节团终于到达。

当夜,要汇聚入使节团的各色人等纷纷到达义顺馆,李朝国内护送闵廷爀等人的兵丁和驿使住一夜,明天就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护送使节团前往燕京的兵丁由义州兵马节度使选派。

洪大守这等普通随员,只和闵廷爀打了一个照面,他要和副使接受平安道观察使、义州府尹、义州兵马节度使等官员的临别宴请。

这倒是便宜了洪大守他们,义州府尹的酒菜也要顾及到所有的使节团成员,即使只是普通的杂役,也能痛饮米酒,米饭之类的也能管饱。洪大守这种正使随员更是有专门的酒席伺候,虽然菜色逊于闵廷爀的,但也很不错。

有酒无乐自然不行,官厅内的乐伎传来咿咿呀呀的歌舞声,即使是住在别院侧房里的洪大守也听得清楚,好不快活。

闹腾了半夜之后,义顺馆内才兴尽散场,饱餐一顿的众人各自安歇。

到转头第二天初五日,所有人整装待发,这次的使节团真的太臃肿了!

往昔一团也就二三百人,最少的时候甚至只有百余人,可这次随便一眼扫过去,起码有四百来号人。

湾商、京商、松商的员额是固定的,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护送的兵丁由于清国的限制也是有数的,那么多的人肯定都是使节的随员!

闵廷爀穷疯啦!

放这么多人进来!这是卖了多少随员的位置,才能猛然增加一百多二百人的。

这么多人去燕京,清国还真的会不开心。朝贡体系就是这样的,每个朝贡国每次来多少人都是详细到个位的,来一个人就要赏一份钱。皇帝虽然需要你们来三呼万岁,但也不是傻的,由着你人山人海过来骗赏赐。

“洪大哥也发现人多了?”

“嗯?怎么?”看林尚沃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明显知道内情。

“放心吧!这次去清国,人家可能还嫌我们人少呢。”

“这?”

“清国的皇帝册封皇后,这次是奉了表文去恭贺册立之礼。”【注1】

“喔…………,原来如此。”洪大守当然不会记得哪天封的皇后,就记得正月十五赐死了和珅这种事儿。

这倒是便宜了闵廷爀,难得点一次使清使,居然碰上这种好事,原本是请安使,一下子升级成恭贺使。光靠卖使团随员的名额,估计就能让驪兴闵氏暴富一笔。

“看到没,那几位骑马的译官,这次可不是四员译官,而是八员。”

“怎么连译官都增添了?”

“因为皇后是满人,要写满文的贺表。嫔妃中有蒙古人所以还需要蒙文的贺表。所以这次汉文译官四员,满文译官两员,蒙文译官两员。”

“真是天家无小事,连小小的妃嫔都要这般恭敬,实在是…………”

“别感叹了,这次算是碰上了,还能白得一份赏赐。”

林尚沃兴高采烈的走开,去和他的老相识们打招呼去了。站在原地的洪大守到不是真的感叹国小民弱,而是突然想到了一桩网络谣言。

网上谣传什么康熙九龙夺嫡,明明是“传位十四阿哥”,然后被雍正篡改成“传位于四阿哥”。

这种谣言当然一戳就破,可衍生出来一个更加沙雕的谣言,看了都令人发笑。

可有部分出来辟谣的反驳者会说什么这种诏书都是用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书写,改了一个汉字是不可能连其他语言的文字都改了的。

那说的是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像模像样,让不少人信以为真。

可拉倒吧!

传位诏书又不是没有真本,道光遗诏就搁博物院里放着呢。几十块钱一张门票的事,实在不行上上互联网也好啊。

道光临死前两道用朱笔写成的密旨,第一封就两句话:“皇六子奕?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

第二封:“皇四子奕詝着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

以上全部为汉字,用朱砂写成,明明白白。除了“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这一句在边角用满文复述一遍之外再无其他语言的文字。

而且确立大统的根本性的那封遗诏,要求天下臣民恭从后来的咸丰,也即第二封遗诏,一个满文也没有。同时字迹相对不严整,完全符合临死前的仓促状态。

两个谣言上个网就能解决的事,皇帝的儿子平时叫叫阿哥什么的,正式称呼的人家都叫皇几子某某,绝对没有篡改的可能。遗诏就是汉字写的,什么汉满蒙回藏五种语言每种必备。

您亲眼看到的?在现场?

嗯!我在现场,我是那支毛笔!我还是那块砚台!

还没写到第二种文字,指不定道光皇帝就咽气了!还写个屁!

……………

“别发呆啦,走啦!”金斗吉看洪大守站那儿发呆,牵着两匹马过来催他。

一行人在出发前,还要在禁门外的九龙亭作最后的惜别。平安道和义州府的文武官员继续准备酒席,又叫来二三十名歌伎助兴。

闵廷爀痛饮一大杯,然后开始吟诗,旁边的家人赶紧记录下来。全句都是我要离开我的家乡踏上蛮夷的土地,我不由得想起我圣明的主君,又想起我家乡的老妈妈。

啊!朝(屏蔽)鲜,我舍不得离开你!

内容倒是像那么回事,可表情摆在那儿,就是平平淡淡。【注2】

然后以闵廷爀为首的官员就跨过禁门登上渡过xx江的渡船,而禁门处还设有检查使,查验有无携带黄金、珍珠,以及私藏的貂皮、虎皮、人参等物。主要是防备商团的杂役们夹带,洪大守这种随员翻了翻就过去了。

不过总有不怕死的,由于这一次使节团鱼龙混杂,花钱买进来的牛鬼蛇神太多,居然在第一道检关前就搜出来三个夹带人参的。

禁门前三道关,第一道只没收,屁事没有。第二道则要没收加杖三十到一百,第三道就直接枭首,首级挂在禁门边。

不怕死的尽管可以试试,因为严厉的时候是要脱到光检查的。除非你学户部里那些库丁,把违禁品 塞进菊花里(呕,人参塞菊花,谁吃谁知道。),不然肯定搜出来。等都查验完了才能放上船,允许离开李朝的土地。

而每一个走到禁门边的人,都会有书吏在纸上写明姓名身份籍贯,长相如何,有无特征。这玩意儿连闵廷爀都不能免俗,必须站那儿大声报出来,以示验明正身。

等记录完成后,盖上官印签上名姓,集册保管。这就算是李朝的护照了,只差一张相片而已。

所有人马登上渡船,岸边的歌伎展开蒲扇,唱起《行船谣》。

等再踏上陆地,已经是中国了!

【注1】:仁宗嘉庆六年正月初八,册封皇贵妃钮钴禄氏为皇后。同日晋封华妃、淳嫔、吉嫔、如贵人等。但是皇后册立大礼是在当年的四月十五日举行的,此处具体时间有延后,告知诸位。

【注2】:李朝朝廷要求使节去往中国时所行所想所遇,事无巨细全部记录下来。所以就有了《朝天录》、《燕行录》等书籍。

由于这玩意儿会被朝鲜大王看到,所以每一位使节的记录里都要吹一波圣明的大王和美丽的祖国。还要表达一下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对家乡的留恋。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忠孝两全的样子,指不定就青史留名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