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斩天封神 > 第87章 天策军出征(一)(二更)

斩天封神 第87章 天策军出征(一)(二更)

作者:依然饭稀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8:13:04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圣旨到!请寿王上前听封!”

听到这话,李晔当即上前,立于宣旨太监身前,微微鞠躬。其身后裴荣、刘麒、李洪等人分别而立,显然也很好奇怎会有圣旨前来,而且还是来军中宣旨,难道要打仗不成。

“臣接旨!”

看见李晔如此客气,刘季述也微微点头,然后从旁边的锦盒中拿出一份圣旨,便开始宣读。

虽然圣旨写的有些文绉绉,不过大致内容众人还是听懂了。

大致就是封寿王李晔为招讨使,负责指挥西川军和天策军,前往蜀州平叛。招讨使并不是常设职务,一般是战时临时设置,一般以大臣、将帅或地方行政长官兼任,掌镇压人民起义及招降讨叛,军中急事不及奏报,可便宜行事,兵罢即撤。

在战事未完期间,招讨使的权力很大。只是众人没有想到,居然会让李晔这个年幼的亲王担任招讨使,负责平叛。

“钦此!”

刘季述那尖细的声音把最后两个字刻意拉长说完后,便意味着圣旨宣读完毕。李晔高喊领旨谢恩,双手接过圣旨,刘季述便露出笑容对李晔说道,“恭喜寿王,陛下如此重视寿王,望寿王不要辜负圣恩。”

“刘公公舟车劳顿,请入营中歇息片刻。”眼前这个刘季述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史上对方可是在自己当上皇帝后发动兵变,囚禁并废掉自己的皇帝之位。不过这个时候,刘季述才刚刚崭露头角,在宦官中连第一层次的都算不上,只是李儇身边的一个太监而已。

虽然李晔不喜对方,但也不会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透露出来。

“寿王不必了,咱家还要回宫中复命,就不打搅殿下了。陛下对于平叛一事很上心,让咱家告诉殿下一声,希望早日出兵,解蜀州之围,平定叛乱。”刘季述笑着拒绝了李晔。

“既然刘公公有事,那小王就不强留刘公公了。张威,代本王送刘公公一程!”李晔对一旁的张威吩咐道。

“是,殿下!”

张威跟李晔的时间也不短了,知道对于这样的传旨太监怎么做。给点钱财肯定是免不了的,更别说刘季述还是李儇身边的太监,肯定不能怠慢,不说让其在李儇身边帮其说好话,但也不能说坏话不是。

待刘季述走后,看见身边的一众手下还没有反应过来,李晔便吩咐道,“传令下去,军中校尉以上军官,速来议事厅,本王有要事吩咐。”

“寿王到!”

议事厅,自然就是商量军务的地方,由于校尉以上的军官都要参加,所以人比较多,所以便在宽敞的议事厅。寿王府典军赵雄小跑了几步,来到议事厅入口,大声喊道。其实这种事应该交给张威,不过张威毕竟是太监,那尖细的声音,在军中并不好用。

声音刚落,一身戎装的李晔踏入议事厅,看着里面的众人,询问道,“都到齐了吗?”

虽然这是军中,不过也有文武之分,文人站在左边,武将站在右边,泾渭分明。文人自然是以裴荣为首,下面则是各级文职官员,李英旭赫然也在其中,因为武学堂的教官都有品级;武将方面则不同,刘麒和李洪都是中郎将,在军中都有自己的亲信。

看见李晔进来后,众人纷纷行礼高呼,“参见殿下!”

李晔来到上首,坐在那高于众人所站地面一尺有余的一张木椅上,挥手示意,“都坐吧!”

看到在场的这些人,李晔也有些自豪,这些都是自己的班底,有了他们,自己就有了问鼎那宝座的可能,也能征战这犹如乱世一般的晚唐。

李晔此时的班底虽然不算雄厚,不过也算是初具规模,由于没有扩编,这些面孔他也都不陌生。

军中文职官吏这边,隐隐以裴荣为首,这个李晔也知道,不过也默认了这个现状,短时间的平衡问题还不该他去考虑,那是以后的时候。除了裴荣,还有其他一些人,例如判官徐世仁、仓曹参军事李泌等人。其中李泌还是出自陇西李氏,不过是很偏的那种,这也说明李晔对世家很反感,但短时间也不得不用世家的人,因为寒门出身的比例的确少了点。

武将这边,在李晔的刻意之下,主要分为了两派,自然是以两个中郎将为首。除了李洪和刘麒二人,剩下的五个都头中,刘奎不说,那是骑兵都的都头,同时也是天策军最为强大的一支部队,一千余骑兵在蜀地也算是少见;其他的四个都头,分别是出自孙氏族人的孙家孟,刘麒亲信、原牙兵出身的袁志青,原镇将出身的欧阳靖,原王府亲兵出身的彭鹤。

五个都头这边就能代表目前武将中的势力。

虽然李洪、彭鹤和刘奎之前都是王府亲兵出身,但刘奎并不是跟随李晔从长安到成都那十人之一,所以在亲兵这一派中,刘奎算是另类。

同样,作为李晔岳丈的刘麒,其真正的亲信只有袁志青。孙家孟虽然之前也是他的部下,但其是孙氏族人,现在孙府跟刘府的关系属于面和心不和。

剩下一个就是欧阳靖。他是最没存在感的,不过倒是低调,也没参与李洪和刘麒这两派的争斗中,闷声坐着自己的事。

虽然裴荣、李洪和彭鹤都是跟随李晔从长安到成都的老人,但在李晔看来,这些都是老人,因为即便是前三人,对李晔而言也就早跟随自己几个月而已。

在李晔眼中,新人是武学堂毕业的那些人,不过现在武学堂第一批还未正式毕业。李晔最看重的,其实是武学堂毕业的人,他是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寄托在武学堂身上,然后实现自己的一些理念,不过短时间武学堂,无法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他相信只要几年过去,这个情况会慢慢改变。

“诸位中,有本王的王府出来的,也有本王妻妾的族人,也有当初从牙兵、县镇兵出来的。本王看了一下,你们中间并没有新加入的人。

本王不管你们之前是什么身份,跟本王有什么关系,但本王希望你们忘记之前的身份,现在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天策军的一员,同时也是本王的部下。

就在刚才,陛下已经下旨,任命本王为招讨使,率领天策军和西川军去解救蜀州并平定叛乱。天策军成立已经一年有余,但是却未曾上过战场,在本王看来,一支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即便是训练再苦、装备再好,那都没用。

本王需要的是一支可能跟随本王南征北战,为这大唐平定各方叛乱,收复失地的军队,而不是一支看门的散兵游勇。”

裴荣、李洪和刘麒三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但是其他人却不知道这个事。听到这个消息,五个都头和西面的二十五个校尉,大多都很激动,军人靠什么晋升,靠的是军功,不打仗,哪来的军功?

他们这一年的训练有多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虽然听说叛军人多势众,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激动。那种叛军,并不是军队叛乱,而是民众暴乱,虽然人多,但其实就是乌合之众,只要不犯低级错误,他们就不信装备精良的他们,打不过叛军。所以在他们看来,那几万叛军,不是叛军,而是几万军功。

“对于我们天策军,神策军和西川军,一直瞧不起我们,认为我们打不了仗,在朝堂上,本王已经向陛下立过军令状,所以希望诸位能认真对待。

时间很紧,三天内,天策军必须全部开拔!”

“敢问殿下,武学堂的学生怎么办?会不会随军作战?”一个突兀的声音在李晔话音刚落,便在议事厅响起,众人顿时很好奇,何人胆子这么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