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斩天封神 > 第288章 科举改革(一)

斩天封神 第288章 科举改革(一)

作者:依然饭稀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8:13:04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有些猜测,不过听到这位刚登基的陛下要对科举进行改革,这些大臣依然有些惊讶。

在众人眼里,眼前这陛下其实就是个年轻人,因为李晔今年才20岁。在场的,即便是李英旭也快30岁,其他的大多都在30岁到50岁之间。

年轻人有想法,想要做一番大事,他们能理解。可这陛下才登基,就要去改科举,是不是太心急了。

“陛下,臣等愚钝,陛下可否细说一下做出什么改变?”杜让能起身行礼后,询问道。

郑从谠不在,王徽和杜让能是在场这些人资格最老的,而且也不算李晔的亲信,走到现在大多是靠着自己的能力。

本来杜让能以为王徽会最先站出来,不过当他对其眨眨眼示意的时候,对方居然视而不见。旁边的刘崇望更不用说了,没办法,只有他自己站出来当这个出头鸟。

“很简单,取消进士科、秀才科、明经科、明算科等,统一为一套试卷。考试内容涉及时务策、诗赋、文章、经义、算学、律学、书学、医学等内容,择优录取。”李晔想了想说道。

众人一听,都有些惊讶,这可谓是把原有的科举制度推翻了啊。以前都是各考各的,所以导致明算科等考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就取消了。

在场这些人里,只有两人没露出惊讶的表情,分别是李振和李英旭二人。

“陛下,这恐怕不合适吧?”杜让能迟疑道,这太天马行空了,准确说叫叛经离道。

只不过这些话肯定不能说出来,不然他第二天可能就得被贬到那个偏僻地方去。

“怎么不合适?”李晔眯了眯眼。

他倒没有表露出太多的情感,毕竟他开头就说了,是要与众人商量,要直接表态,那就不是商量了。

杜让能皱眉道,“陛下,若是如此改革,恐怕会引起广大士子的不满。毕竟历年科举考试以进士科和明经科为主,主要靠时务策、诗赋、文章和经义,若是此时改变考试内容,这些士子岂不是来不及准备?

现在朝廷初定,陛下应求稳,不宜大动干戈。”

李晔眉毛一挑,这杜让能虽然说得比较委婉,但其实就认为不该这么改。说白了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自然不想考试有所改变。

“陛下,臣附议。杜侍郎说得有道理,而且把算学、律学、医学等加入考试内容完全没有必要。算学等为杂学,实乃旁门之道,于培养忠君爱国之士毫不相关。

若是陛下执意要开算学等,可以单独开设明算科和明法科。”相比杜让能,刘崇望对于算学等的鄙视更加显露无疑。

或者说,他最后一句话不怀好意。

大唐的科举有明法科和明算科的考试吗?

有,肯定有。

只是因为前途不好,当不了大官,所以学的人少,考的人更少。就算是开设这两门考试,也没多人报名。

因为当朝宰相,大多是出自进士科。

“刘侍郎这话请恕在下不敢苟同。”看到陛下脸色有些难看,坐在一旁的李振当即起身充当皇上的急先锋。

“李大学士有何高见?”

刘崇望称呼其为大学士,而不是其品级更高的锦衣卫指挥使职位,可见刘崇望根本看不起李振,故意贬低对方。

他实在不敢想象一个只是负责情报的机构,居然其主官是正三品,跟他平起平坐,而且对方还是一个进士数次不中的人。这让他有一种耻辱的感觉。

李振眼神中闪过一丝细不可闻的寒芒,转瞬恢复笑容,“在下听说刘侍郎曾经在户部管理过盐铁事务?”

“没错,当时正值裴坦宰相担任户部侍郎期间,在下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参佐。”刘崇望引以为傲道。

李振心里不禁冷笑,在皇上面前,你这幅模样不是找死还是什么?在看到皇上脸色发生变化了,李振心里便有了底气。

“敢问刘侍郎管理盐铁事务期间可曾见人使用过算学?户部又可否使用算学?”说到这里,李振看向一旁的李泌,“李尚书,不知您能否为在下解惑?”

李泌点了点头,“指挥使说的没错,若是没有算学,整个户部可能就会陷入瘫痪。”

李振面露微笑,看向刘崇望,“难道刘侍郎认为户部的人就不是忠君爱国之士?难道取消算学就算是忠君爱国?那刘侍郎可否提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帮助户部处理这些税收?”

刘崇望被挤兑的面红耳赤,不禁反驳道,“李大学士这是偷换概念。在下只是认为算学不应与诗赋、经义等一起考试,即便是要考也得分开考。

难道这些人还能治国不成?”

“刘侍郎口中所谓的分开考,其实不就是依然认为算学不重要吗?”说着李振对李晔微微行礼,“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言有理。把算学纳入考试之中,可以提升整个士子群体的能力,不然只会之乎者也,怎么敢让他们去管理户部、工部这些?

ァ新ヤ~⑧~1~中文網.χ~⒏~1zщ.còм

同样,律学、医学等也是如此。”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请陛下三思。”刘崇望针锋相对道。

“陛下,臣也以为应稳妥点,不宜把杂学加入进士科等考试内容中。”杜让能起身附和道。

看着三人针锋相对,郑凝绩则是起身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扩大明法科的规模。从臣担任刑部尚书以来,发现刑部之中对于大唐律法熟悉者甚少,这样岂不是在断案中容易出现冤假错案?

冤假错案太多,势必对朝廷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郑凝绩此话一出,让杜让能脸色很那看。

杜让能之前是刑部尚书,这样岂不是意味着他存在失职的可能?郑凝绩看似在为刑部说话,其实矛头直指杜让能。

随着郑凝绩的插话,李英旭等人纷纷发表看法,支持改革科举的有不少人,反对的人也很多。

而李晔则是稳坐钓鱼台,在那里看着这些大臣的争吵,也没急着作出决定。

“皇叔祖,你觉得呢?”最后李晔问起坐在角落里一直没说话的大理寺卿--嗣彭王李惕。

彭王睁开眼睛,显然对于李晔叫他有些‘惊讶’,不过其显然是在装,只是不想掺和这个事而已,但不代表他没听。

“陛下,臣以为诸位大臣争来争去,还不如让陛下圣断。”彭王一本正经地说道。

呸!

听到彭王这和稀泥的话,其他人心里不禁鄙视,但脸上却不敢表现出来。

自从李晔掌权后,宗室也是在朝中任职,除了李戒丕和李嗣周二人担任大将军外,彭王李惕也担任着大理寺卿。这三个宗室亲王,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所以也很知趣,保持着低调,做好本职工作就行,其他的也不掺和。

对于众人的鄙视不同,李晔则是对于这个皇叔祖爱死了,恨不得把对方抱起来亲一口。。。额。。。还是算了。

“咳咳!”

李晔故意大声咳嗽了两声,争吵的众大臣当即停下来,恭敬地站好,“既然诸位爱卿各持己见,朕以为这个事暂时还是不下决断地好。李尚书,科举本就是礼部的事,今天其他大臣的意见你也听到了,综合众大臣的意见,重新给朕呈一份奏折上来。”

“臣遵旨!”李磎连忙行礼。

看着其他欲言又止的大臣,李晔补充道,“其他爱卿要是对科举有想法的,也可以上奏。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这件事没有确定下来之前,不能对外透露,包括你们的家人。

朕会让锦衣卫盯着,若是有人故意泄露出去,朕一定会严惩不贷。”

说到最后,李晔眼神变冷,让刚刚还燃起一丝用士子的力量来逼迫眼前这位陛下改变主意的想法顿时被掐灭了。

“臣遵旨!”

“天色不早了,众位爱卿尽快回去歇息吧!”

“臣等告退!”

众人连忙行礼,然后便朝着殿外走去。

本来李英旭还想跟李振等人聊聊的时候,李磎不知什么出现在他的身后,并开口叫他,“英旭,不知你有没有空?我有事要问你。”

李英旭一愣,跟李振等人告别后,来到李磎面前微微行礼,“尚书大人。”

“我们边走边谈?”李磎微笑道。

李英旭猜到对方可能是想打听关于科举改革的事,不过对方是族中长辈,他也不好拒绝。他可是知道陛下的决心,也不想眼前这位因为这件事,在陛下面前失分。

今晚,看似陛下被杜让能等持反对意见的大臣给吓到了,但其实这并不会让陛下改变后续的计划。

这次科举改革,看似阻力大,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首先,参加科举的士子并不是很多,估计蜀地两道会占据一大半。其他地方的士子因为战乱,能赶来参加科举的其实并不多,所以阻力主要还是在朝堂。

其次,朝堂的阻力,大多来自世家,不过此时世家的力量很弱。

山东士族,因为黄巢之乱和现在的秦宗权叛乱,战乱不休,损失惨重;同样,关中士族也是如此。加上长安先后遭遇三次战乱,加上被陛下清洗掉不少人,所以阻力也不会很大。

若是不趁着现在阻力不大的时候进行科举改革,后面更加困难重重。若是削藩,地方藩镇肯定不会坐以待毙,但改革科举制度,跟他们一点关系没有,自然不会干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