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灵异 > 神鬼迷踪 > 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访慰问

神鬼迷踪 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访慰问

作者:来一碗面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4-10-08 21:54:31 来源:258中文

让跑来山庄汇报工作的冯智戴比较意外的是,于秋竟然将商品展销会的主持事务交给了自己。

“于都督,我是来学政的,你这,啥事都交给我处理,不妥当吧!”

“把那个‘不’字去掉,我感觉很妥当,在实践中学习,才能收获真本事,你现在是洺州的执政官,这些事情都是你份内之事,我相信你。”于秋拍了拍冯智戴的肩膀道。

其实,将这个件事情交给冯智戴,于秋有是有些无奈的,当他将一整本的商品册子划拉过一遍以后,发现,自己盈利的比例有点太高了,他怕这件事情以后被人扒拉出来,有损自己的名声,这才想到了让冯智戴帮忙背锅。

被于秋用寄予厚望的眼神盯着,冯智戴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本来只是来找于秋说说岭南榨糖作坊的事情的。

山庄里滴滴滴的声音这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于秋看出他不好意思问原因,便拉着他去了专门为电报室腾出来的那个房间,指着电报机道,“看着没?这是洺州全境明年开春之前即将上线的电报机,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地方上的消息汇总过来,或者将中枢的命令传达出去,现在,这些电报员都在接受培训,回头我会给你配几个,你在州城办公,有什么决定不了的事情,可以随时拍电报询问我,当然,我希望你都能有自己的判断,自己做决定。”

洺州的情况很特殊,由于什么政务信息都是公开的,其实,主官做什么决定,大多都是跟着民意在走,而且,有很多时候,都是模棱两可的事情,只是缺一个拍板而已,以现在百姓们对于秋的信任,只要是都督府决定的事情,他们都是坚决拥护的,只要冯智戴在于秋制定的规则内办事,基本就错不了。

而他之所以让冯智戴来管事,不仅是因为他的领悟力不错,各方面一点就透,还因为他是一个外来的帮工,一般情况下,会坚决执行于秋的意志,不会像出身卢氏的家伙一样,位置坐的越高,就越有自己的心思。

当然,这都还不是主要的,系统积分花出去了,得赚回来啊!新的系统任务领到了,于秋也得想办法完成啊!

冯智戴走后,于秋也没打算继续在山庄里待着,这不是快要中秋了么,于秋打算亲自到洺州各个村落,去收割一拨民心,看看百姓们变成自耕农之后的生活情况。

“公子,每天照着这个准备?”看了看于秋列出来的清单,于安有些肉疼的道。

三千箱梭子蟹,六千提月饼,三千箱水果罐头,六千份秋衣大礼包,这些东西的价值加起来,至少超过十万贯,而这,只是于秋每天要送出去的量。

“没错,按照咱们洺州村落的密集程度,我每天走访十个村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些东西,就是我给百姓们的慰问品了。”于秋点了点头道。

相比于用价值十万贯的钱财得到的那点积分,将价值这么的多钱的物资分发给百姓们得的积分,可能要比完成收集任务多十倍以上,于是,在洺州参加完了商品展销会第一天的开幕仪式后,就开始做起了走访慰问工作,给他做助手的,就是洺山书院的那些学生们。

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做好事,做慈善的习惯,可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都会有十个班的孩子,带着扫把,水桶,抹布,跟着于秋一起,从洺津渡出发,或走水路,或乘车走公路。

第一天去的是洺水县治下的下湾村,这里原先是唐军与河北军交战的战场,各种房屋建筑,被摧毁的比较彻底,于秋将阚棱从淮南带过来的那帮水手的家属都安排在了这里,现在虽然到了快过节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水手们都在外面干活,为洺州的发展做贡献,很难回到家,于秋作为他们的领导,过来他探望探望他们的家属,为他们发放慰问品,那是应有之义。

一到十班的学生里,其实就有好几个是出自下湾村的,最出名的要属吴小七了,他可是在船模组装课上获得了第一名的尖子生,几艘运输船才刚刚在沿岸的码头边停好,他就带着几个小伙伴们往村里跑了过去。

“翁翁,翁翁,于都督带着好多东西来慰问大家了,快敲锣,把大家都喊出来。”下湾可不小,有将近三百户,一千多号人,除了在外面跑船或者做工的工匠之外,村里时常生活的也至少有七八百口人,平时以一些老人当家,指挥着妇人和一些半大小子们干农活。

穿着校服的吴小七这一阵喊,正在村口晒谷场前打着盹,照看今年新收割上来的新麦子的吴老汉,就杵着拐棍慢悠悠的站了起来,他的年龄其实还不到六十岁,不过,这个时代的人老的快,年轻的时候超负荷的体力活干的太多,五十多岁腿脚就不灵便了,刚睡醒的他,人也有些迷迷糊糊的。

“嘿,是小七回来了啊!你不是刚刚去洺山书院了么?怎么没几天就跑回来了,是不是在学校不听话……”

“翁翁你的耳朵越发了背了,是于都督,于都督要来咱们村看望大家了。”吴小七见吴老汉慢悠悠的不去拿他的铜锣,便自己跑进了晒谷场旁边的那间公屋,这里,是村民们平时放置公用农具的地方,用来通传消息的铜锣,也是放在这里。

“小家伙,可别乱动我的锣,于都督说了,只有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这个锣才能敲响。”反应有些慢,还在半迷糊状态中的吴老汉准备去吴小七手上抢回铜锣道。

“老人家你慢着点,别跟这个毛毛躁躁的小家伙计较,锣敲不敲的不打紧,您摔着了可就不好了。”于秋的脚步很快,反正推车送东西的事情有那些学生干,见到吴老汉要去追吴小七,立即将他的胳膊扶住道。

吴老汉见有人扶住了自己的胳膊,顿时一愣,刚才迷迷糊糊的状态也逐渐清醒,因为眼前的这个人,他好眼熟。

“你是?”

“我就是你刚才说的于都督,于秋。”于秋笑着将老人家往椅子旁边扶道。

吴老汉有些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睛,又看看吴小七,那个小家伙朝他吐了吐舌头,就拎着锣,朝村里跑去了。

等到吴老汉再转过头来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一大帮合力推着车子,提着各种工具的孩子们朝村里涌了进来。

“还,还真是于都督啊!”吴老汉将于秋的形象与自己曾经远远的见过几次的模样对上号之后道。

“对,就是我,这不是要过中秋节了么,我寻思着,来看看大家的秋收情况,给大家送点过节吃用的东西。”

于秋说着,就朝孩子们一招手,顿时便有一些孩子抬着一箱足有十二只一斤多重的梭子蟹的竹筐,提着两提足有八筒,共八十个用红纸包着的月饼,抱着一箱足有十二罐的水果罐头和两个折叠捆绑的方方正正的布包袱,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给,给我们送吃用的东西?不用,真的不用,我们在洺州种地,又不用交税,田地里收上来的粮食有好些,吃都吃不完呢!你看,晒场都晒满了还摊不开,吃用的都够多了,怎么还能让于都督破费呢!”反应过来的吴老汉急忙推迟道。

“您老就放心收着,我再让这些小家伙帮您把屋子打扫打扫,您老就坐在这里,和我唠唠嗑,聊聊天,看看村里还缺啥,怎样才能让大家过的更好。”于秋让吴老汉坐下,自己也拉了一个马扎在他旁边坐下,示意那些孩子们按照自己在路上交待的,该干什么干什么。

很快,那些孩子们就在各个班级的老师和班干部的带领下,开始往各家搬东西,看的想要阻止的吴老汉连连叹气,他这半辈子辗转流离,也算是待过不少地方,别的地方到了秋收的时候,都是地主豪强税吏上门收租子,索要钱粮,只有洺州,不仅不用交租,还反倒给你送吃的穿的。

他害怕这样会掏空洺州的财政,让这样的好日子没有办法持续下去,其实则不然。

就于秋发的这点东西,对于洺州的财政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而且,在于秋看来,本来就应该发。

因为,生活在洺州城,洺津渡的百姓们,享受到了洺州发展带来的红利,那边的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值钱,当初分配给他们的宅基地,都因为建房出租,而让他们赚到了很多钱。

而这些在稍远一些地方的百姓们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红利,虽然,他们迟早有一天也是会享受到的,但是,同样是在为洺州贡献自己的劳动力,他们现在的所得,确实要少很多,于秋如果不对他们加以照顾,因为所得不均而引起的矛盾,就会慢慢凸显出来。

当然,除此之外,于秋考虑的,还是系统积分问题,就这一会儿,于秋就收获到了吴老汉五点的感激分,七点的忠诚分,要是全村几百口子人都给他贡献这么多分,那么,这点钱就花的太值了。

而他之所以这么着急的弄积分,是因为他掌握了中级飞行器制造技术,准备开始建造飞艇了,其中用作气囊的高科技布料,需要的积分很多,但是原材料收集任务却不难,他只需要完成一些麻布料的收集任务,就可以用积分,大量的兑换布料,来解决飞艇的主要原材料问题。

吴老汉作为乡老之一,平时也是参加过里正组织的各种讨论大会的,倒是有不少见识,既然于秋问起来了,他也正儿八经的当政治任务汇报了起来,摸了摸有些干枯的白胡须道,“您要是问我们下湾村还缺什么,倒真是有一些东西,可以让咱们这里变的更好。”

说完之后他就拿拐棍杵了杵脚下的水泥地道,“咱们这个村子依水而见,湿气大,粮食不用这样的水泥晒谷场,很难晒干,晒不干的粮食,就容易发霉,就容易浪费,可是,咱们村有三百户人家,一万二千多亩地呢!有民政署下发的肥料肥田,咱们今年把地全都种上了,收成很好,亩产小麦三石多呢!可这点晒谷场,却不够大家晒麦子的。”

于秋闻言,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一边写一边道,“确实,我当初给在各县务农的农户们每户分了四十亩田,你们村有三百户人家,一万二千亩地,产出可不少,用这几亩大小的晒谷场晒谷,确实小了些,得扩建,您老人家这个建议十分有用,还有哪些方面,都跟我说说。”

说完之后,他就用钢笔,把处理意见记录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准备回头给各村统一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