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结缘仙 > 第85章 物是人非

结缘仙 第85章 物是人非

作者:烬沧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5-02 02:10:20 来源:258中文

铁监深处,一条小河从山里面流出来,在两座小山夹峙的地方,被一座堤堰拦腰截断,成了一个小湖。这一带四季降雨不均衡,山间河流雨季奔腾咆哮,冬春旱季则成涓涓细流。今年夏秋雨水特别多,河虽然不大,截出来的湖却碧波荡漾,填满了周边几座小山之间的深沟。

这就是铁监现在用的锻造动力的来源,所有的水力机械,都由这里引出去的水推动。利用地形挖渠引水,在合适的地方设置转轮,在铁监内形成了几个加工中心。

这一日天气晴朗,附近山上漫山金黄,湖里的水平静无波。几十个铁监的士卒在闸门处,正在更换水闸。现在产铁了,以前的木斗门自然要换掉,改成包铁的。

杜中宵站在湖边,看着士卒们把木闸升起,卸下木闸,换了重制的包铁闸门上去。提升闸门并不容易,好几个人推着绞盘,缓缓提起。新的闸门是用螺旋升降,把旧的换下,新的装上。

这个年代制造螺栓、螺杆并不容易,铁监能够生产出大致通用的这种螺柱,是了不起的事。

见一切顺利,杜中宵离开湖边,看天气晴好,信步而行。不多时,到了湖边的一排大房子前,听见里面声音热烈,便走了进去。

这处房子非常高大,苏颂正与包括聂茂、童安路在内的二十多个人围在一起,议论旁边被拆开的蒸汽机。这台当年杜中宵在永城时制出来的机器,数年之间经过陶十七和苏颂许多次改进,现在只是留下了当初的大框架,里面的具体结构早已面目全非。这本就是实验机器,此次到了铁监,终于完成使命。

前些日子到处修路,这机器装上了两个大石碾,到处压路。这次被拆,两个大石碾摆在门口,倒像是守门的神兽。这台机器已经没有用处了,成了铁监教学的工具。

见到杜中宵进来,苏颂和众人急忙行礼。

到中间的位子坐下来,杜中宵道:“如何?这机器到底是怎样构造,所有人都清楚了吧?”

苏颂道:“这里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聪明之士,费了这些日子,已经清楚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最重要的,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只是要清楚机器构造,还要知道是个什么道理,为什么要烧煤,怎么就能够转起来做事。从这机器出来的力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性子,用要怎么用。把这些统统都搞熟了,将来前途无量。”

众人一起称是。他们都是经过最近几个月学习,挑选出来对机械方面有天赋的。他们不是工匠,是从最浅显的理论开始,一步一步深入,再亲自动手实践,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他们在这里研究的,主要是机器的原理和结构,怎么改进,怎么利用。真要动手制做零件,有配合的巧手匠人。

问了众人这些日子的情况,杜中宵站起身,看一边拆开的机器。

苏颂做事很有条理,庞大的机身画出一个一个小区域,摆了许多小桌,上面放着拆出的零件。每个零件前边一张字条,写了零件名字,装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用处。不要小看了每张字条上的几十个字,能够完全搞清,都代表了一定的知识。

里面的具体结构和零件,杜中宵都有些陌生。苏颂和陶十七改了太多,而且另起名字,命名跟他从前学的不是一个系统。他们起的名字,大量使用箭、评、盘、轭等字样,杜中宵熟悉的轴、轮、杆等字样则很少出现。这种事情没法强求,杜中宵只能要求他们起名有所据,统一按照功能起名,成一系统。

看着这些自己既熟悉又陌生零件,杜中宵暗暗叹了口气。这机器,已经慢慢从自己熟悉的那种东西变成了这个时代的东西,从实物到名称,都会跟自己熟悉的不同,只能慢慢适应。

看过一遍,杜中宵重又坐下,道:“这台蒸汽机,你们一起拆开,想来也重新装过了。这些日子已经熟悉,接下来要想办法,做得更轻便些,更好用些。”

众人一起应诺。

杜中宵又道:“以前初制这机器的时候,好钢难寻,多用生铁,既笨且重。现在铁监产好钢,做成各种形状也方便,应该双比前容易多了。”

看看旁边地上堆着的黄铜,杜中宵又道:“钢铁切削不易,所以给你们运了些铜来。想做什么样的形状,若有必要,可以先用铜试。真有那种形状复杂,难以制造的,都可以用铜。”

苏颂道:“用铜制件,只能看其功用如何。真正要用在机器上,还是要制钢件,不然怎么知道能不能用?铜比起钢来,还是差了许多。”

杜中宵点了点头。用铜制零件,是试验机械结构的,看其能不能达到运动学的要求。真正要用在机器上,还牵扯到强度和硬度,必须要用钢件。不过这个时代没法精确计算强度,只能依据经验,一点一点试出来。自己编的小册子内容,运动学上还可以用用,更深的知识,就只能靠这些人摸索了。

杜中宵所能够提供的,是一些基本的机械结构,如曲柄、齿轮、棘轮、飞轮等等成熟机构,基本原理讲清楚,就看各人的悟性,怎么组合使用了。至于跟实际结合,杜中宵没有精力深入。蒸汽机到了现在这个程度,杜中宵其实已经不好插手,这些人经过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考方法。最后他们做出来的实用机器,当然只能跟后世的差不多,但过程,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传统的机械,如秦汉的铜车马,后来的天文仪器,甚至各种农具,习惯上都会做成特别复杂的系统,跟后世根本不是一个路子。旁边用铜试制的零件,杜中宵已经可以看出来,很多灵巧精致,跟自己简单粗暴不是一个路子。这些人里,不少是招募来的读书人,读书人的品位,实在让人一言难尽。

讨论了一些大致框架,如动力系统,蒸汽压力检测控制系统,传动系统,杜中宵便就停下,叫了苏颂一起出来。之所以让苏颂在这里,是现在的机器设计,莫名其妙带上了文人风格。不但追求精致,有的还带着诗情画意,别人介绍起来,让杜中宵一愣一愣的。

这没什么奇怪,任何事物必然有其时代特色。便如欧洲早期的机器,经常会带精美纹饰,那是人家的审美趣味。这个时代也一样,做出来的机器,必然精美而又简约,这是宋朝的审美,没法强行去除。等到普及开来,真正应用到了大众之中,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自然会慢慢消失。

出了房门,杜中宵微微摇了摇头。到了这个时候,招的人慢慢成长起来,一切会自成系统,自己个人的色彩慢慢变淡。等到他们真正制做出实用的机器,说不定杜中宵也要适应这个系统。

在湖边坐下,看着碧波荡漾的湖面,杜中宵道:“几个月的时间,没想到这些人就能学会,可以自己想出办法,制出新的东西来。我们几年时间积累下来的东西,但愿能够发扬光大。”

苏颂道:“这有什么稀奇的。这些人,是从数州之地精挑细选出来的,边学边做,教学相长,有今天的成就并不奇怪。据我估计,再有几个月,制出来的机器,就远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杜中宵想了想,其实也正常。铁监招人的范围,涵盖了京西路的大部分州县,这样的面积,这样的人口规模,这样的历史传统,工业革命的时期欧洲只怕没有几个国家比得上。精选出来的人才,做出什么来也不奇怪。大的方向上有自己领路,不会走弯路,进步飞速才是正常的。

杜中宵和苏颂,长处是在大方向和思路上,真正一些精细的地方,是比不了这些底层经常动手的年轻人的。他们又没有思想包袱,敢想敢干,不能小看了。

杜中宵道:“天下之理,一通百通。这次制这机器,不只是要制出能用的来,还要总结出道理。比如怎么从前后往复,变成轮子旋转。除了我们现在用的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比如运转不稳,加上一个大铁轮作为飞轮,便就科稳下来。诸如此种,跟我们一样总结成册子,更加重要。”

苏颂点头:“我明白。铁监有今日,不就是从几本小册子开始的。万事开头最难,一个人做出来一样东西,不能用册子教给别人,另一人再从头做,自然徒耗心力。”

这就是文人的长处了,喜欢著书立说,一有所得,让他们编成册子总结经验,人人踊跃。这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如燕肃研究海潮有所得,便就写书。历史上发明湿法炼铜的人,也写一本《浸铜要略》。这样有利于经验的积累,初期发展会非常快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