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24章 新知县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24章 新知县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冬天的清晨,雾气极重,反而并不寒冷。

杜中宵看着几个小厮收拾粥桶,对身边的韩月娘道:“现在满县都知道我们施粥,有些乡下人特意夜里进城,便是要吃早上这一餐粥。你看,今天早早便就没有了。”

韩月娘道:“无妨,明天多煮一桶便了。”

杜中宵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确认了杜家没有私自酿酒,之后的一切便就顺理成章。史县令因为年老昏庸,被参了一本,早早回家养老去了。许县尉治理无方,被调到了荆湖南路一个小县里去,算是惩罚。其他的官吏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临颖县里依然跟以前一样。

最倒霉的自然是吴克久。因为诬告,加上在官府之地动用私刑,被收监,听说打了些板子。好在他的亲戚何中立即时送了一封书信给苏舜钦,为他讲情,只是受了些皮肉之苦,最终还是放了出来。

吴克久是读书的人,以后是要参加发解试的。如果判了刑,在衙门里留下了案底,便就失去了发解的资格。何中立是苏舜钦的同年,声气相通,最后还是给了他这个面子,只是教训了一番。

有了官府承认,杜家用酒糟制酒的事业走上了正轨,规模越来越大。现在不只是韩家脚店在卖糟白酒,还又发展了几家小脚店,每天能卖一二百斤,可挣几贯钱。

曾经共患难,杜家和韩家合作的关系一直维系了下来。杜家只管制酒,韩家对外发卖,利润平分。

韩月娘把买酒糟之后施粥的做法坚持了下来,不过现不再在酒楼门口,而是换到了县里几个固定的地方。杜家家业慢慢重兴,还搏得了一个善人之名。

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杜家另换了一处较大的院子,闲起来的杜中宵重新捡起了诗书。

施完了粥,杜中宵与韩月娘一起,跟几个小厮推着空桶回到脚店。

一进了店里,却见父亲杜循正与韩练对着一张桌子,坐在那里喝酒。

见到杜中宵回来,杜循道:“我恰要去寻你,刚好你便回来了。”

杜中宵道:“不知阿爹有什么事情吩咐?”

“昨日新知县上任,今晨便就派人到家里。让你上午去县衙走一遭,知县相公有话问你。”

经了上次的事,杜中宵就怕见官,急忙问道:“不知道是好事坏事?”

韩练笑道:“史县令年老昏庸,朝廷已令他回家养老去了。现在新换了个年轻有为的知县来,招你去想来不是坏事。贤侄,你以为所有的官员都如史县令那样昏聩无用吗?”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上次案件最后的结果,杜中宵是不满意的。自己平白受了苦,最后也并没有把吴家如何。苏舜钦虽然有心重惩吴家,但有同年讲情,最后还是没有下重手。杜中宵本来想着,等自己的家境好转,再去慢慢寻吴家的晦气。最好是几年之后中个进士,那时再看吴家怎么死。

现在新知县上任,不知找自己做什么。

在韩家脚店吃罢了早饭,杜中宵回到自己家里收拾一番,看看天色不早,便向县衙里来。

到了县衙门前,恰与正在那里逡巡的吴克久撞在一起。

见吴克久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再不复前些日子的趾高气扬,杜中宵心中一动,走上前道:“小员外许久不见。看你红光满面,想必近来甚是得意。”

吴克久恶狠狠地看着杜中宵,过了好一会,才啐了一口:“小贼莫得意。前些日子你倒打一耙,让我受苦,这笔账暂且记下,日后慢慢跟你算。你记住了,县里的官员流水一样地换,我家的酒楼却是铁打一样开在那里。总有一日,让你知道我的手段!”

杜中宵看着吴克久,淡淡一笑:“小员外有这个心就好,就怕你家业撑不到那个时候。”

说完,再不理吴克,径直向县衙走去。

吴克久看着杜中宵的背影,满面都是阴狠之色。新知县上任,没有惊动本地大户,带了几个随从悄悄进了城,让县里的几个豪族大户心惊不已。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事,大家都有些不安。

吴克久得了消息,今天早早到了县衙外,想见一见新来的知县,套一套近乎。却不想里面知县传出话来,这几天一概不见本城百姓,要专心处理衙门里的事务。

这边才吃了闭门羹,接着就见到杜中宵大摇大摆地进了县衙,让吴克久疑心不已。

到了门前报过名字,早有公人出来接着,引着杜中宵向后衙走去。

碰到吴克久,又让杜中宵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事情,心中不快。吴家是本县大户,不只是在县里面有“其香居”酒楼,在城外还有几个农庄,家大业大。官府不办他们,家业就倒不了,杜家小门小户地奈何不了他们。不见也就罢了,见了让杜中宵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到了后衙花厅,领路的公人让杜中宵稍等,自己进去通禀。

要不了多久,新任知县便就出来。杜中宵见他年纪颇轻,白净面皮,微有髭须,三十出头的样子。

新知县名范镇,正是杜循落第这一年的进士。本来他是状元,唱名的时候不愿出列欢呼,觉得样子煞风景,有失读书人的体面,名次被降了下去。名次下降,初授的官便不好。此次临颖县换人,有朝廷官员觉得他可惜了,便特意提拔来做个知县。

这几届进士比不得前几届,初授的官越来越低。景佑之前,一等进士往往授通判,二等进士初出仕也是知县起步。这两届却不行,一等进士也是从幕职官起,一两任之后才能熬到知县。范镇被降等之后任新安主簿,此次来临颖任知县,是破格提拔。

杜中宵起身见礼毕,小心在客座上坐了。

吩咐上了茶,范镇才道:“我到本县任职,过州城的时候,而见知州和通判,他们说起县里有你这么一个人。你有妙法,可从酒糟中滤出酒来。难得是宅心仁厚,酒糟中滤酒出来卖,不忘向贫苦人家施粥免断他们的衣食。知通二位官人再三吩咐,着我善待于你。”

杜中宵听了,忙起身谢过。他本来以为前次的事情就那么过去了,没想到还有后续。苏舜钦没有重惩吴家,便却记下了他杜中宵的名字,特意嘱咐新来的官员照顾。不要小看这样一句话,由他们那个地位的人说出来,以后不知会有多少好处。

范镇示意杜中宵落座,又道:“在通判那里,看你做的一篇赋,甚是不错。天圣年间,谢希深、尹师鲁、欧阳永叔等人在洛阳,声气相投,提倡古文。我观你文法,却是有些相似。”

杜中宵连道惭愧。那本来就是他抄的欧阳修的文章,文法不相似那才怪了。不过此时欧阳修尚未成名,只是下层官员,名气还没有谢绛、尹洙等人大。这个年代说起古文,首先提的是尹洙,后面才会捎带提一提欧阳修。要等到再过十年八年,欧阳修自己在京城做官,名气才会大起来。

此话范镇只是一提,便就转过话题:“我听通判官人讲,你是耕读传家,自小饱读诗书的?”

杜中宵忙道:“通判官人过眷。学生祖上曾有人中过进士出仁,诗书是家传的。只是家业所累,学生每日忙于衣食,饱读却谈不上。”

范镇点了点头:“耕读二字,为立国之本。你既是家传诗书,不要浪费了。你父亲曾经发解,京城赶考落第,想来心中有数。不知你有没有意于科举之路?”

杜中宵心中苦笑,这位知县说话还真不客气。其实前些日子苏舜钦到临颖,与杜循交谈中便就认识到,杜循不是考进士的材料。不只是对于国家大政一无所知,对经典理解也是似是而非,不过是一个乡间秀才侥幸中了举人而已。这话他对范镇说了,范镇自然也是如此认为。

这个年代要想中进士,不能对朝政一无所知,做的文章最好能贴近时事。经典理解更是如此,一句话理解错了,可能就被考官刷掉了。宁可不说,不要乱说。范镇这些科举高中的人,对这道理最清楚。跟人交谈一番,便就明白是不是中进士做官的材料。

倒是杜中宵,因为抄了欧阳修那一篇赋,让苏舜钦刮目相看。虽然当面没有多么夸赞,事后却向多人推荐,只是杜中宵自己不知道罢了。

这是这个年代士林的风气,读书人之间讲的是意气相投,施恩不图回报。

苏舜钦带了那赋回去,知州梅询看了也是赞赏不已。不过他们都是时文高手,对于一些年轻的读书人提倡的古文运动不以为然,并不会对杜中宵青眼有加。但这不妨碍他们认为此人是个人才,只是读书走了弯路。科举考进士,还是要做时文,一味追求古意有些可惜了。

范镇特意找杜中宵来问,是一样的意思,提醒他不要在读书上走弯路。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