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37章 马车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37章 马车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进入对面的大厅,杜中宵指着旁边墙上的图画道:“相公,这就是我们这里做的车架。一架车到底需要哪些部件,哪些地方最重要,一切都清清楚楚。”

图是杜中宵自己画的轴测图,并不详细,但让工人了解车的结构足够。用后世的话说,这里最重要的产品其实是车的底盘,上面的车箱造的很粗糙。

从墙上的画,郑戬大致看清了大车的构造。其实就是一根长轴,两个车轮,轴嵌在车箱上面。

这些具体的技术细节,郑戬没有多少兴趣。见里面工匠忙碌,信步走了进去。

迎面是一座从外面伸进来的水力锻锤,郑戬见了指着对杜中宵道:“此打铁之锻锤极是好用。自那个陶十七到了相州,制了多具,甚是得力。前些日子中书画了图形,发到各路,让依样制造。”

到相州做了官,陶十七跟以前不一样了,杜中宵这里学来的东西,很多都被他用到实际中。水力锻锤是效果最明显的,朝廷特意画图骗成册子,下发各路。只是有哪些地方真正用了,还值得怀疑。

见到个熟悉的东西不容易,郑戬凑上前仔细观看。只见一边有匠人把筷子粗的钢条,烧红了之后截断,便有工匠及时捡起来,放入一个圆盘样的模子的窠臼里。放得满了,放到锻锤下,锻锤落下,把里面的短钢条压成小圆柱。拿起模子一抖,放在一边。

郑戬是个不喜欢说话的人,看不明白,也不向杜中宵询问,只是看下去。

再后面,又有匠人骑马一般,前面一个小台子,拿起短柱放上去,两边一顶夹住。两腿用力,台子上夹短柱的地方便飞快旋转起来,旁边一个钢尖,把这些圆柱削得光滑无比。

削完了,后面又有淬火的地方,给这些小圆柱淬火。再后面一道,又是跟前面一样,把小圆柱再次夹起来,只是这次不用钢尖,而是用精细砂布,把圆柱打磨光滑。

郑戬看得津津有味,一直看到最后,这些小圆柱一一装到带孔的铜架里,装到钢圈里。

最后看着一个装在一起的圆杯装零件,郑戬问杜中宵:“知军,这是什么东西?用在哪里?看做起来如此麻烦,想来价钱不菲。”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不错,此物确实价钱昂贵。我们卖的车,值钱就值在这些小东西上了。此物为轴承,又名轴受,装在车轴的两端,车轮便就转得飞快,又不费力。”

这是最简单的圆柱轴承,这个年代的精度不行,只好做得粗大笨重,原理是一样的。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关键在要用上好的钢材,不然不如木轴配铸铁轴套。使用了这种轴承的大车,才能拉几百过千斤货物,不然一匹马哪里拉得动。火山军产的大车,现在多是一匹马拉,好路上大约拉千斤左右。最大的是三套马车,中间一马驾辕,两边各一匹马拖拽,可拉两三千斤。这样的大车,不用轴承,那是动也动不了的。有了轴承,车就经久耐用,不然拉重物,用不了多久车轴就坏了。

车的载重与轴承密切相关,没有滚动轴承,轴的支撑点被车压得变形,极难拉动。大车需要用多个轮子,分担负荷,便就与此有关。如果轴承技术过关,轮子当然是越少越好,减少了各轴各轮之间寄生功率的消耗。中国北方曾经的三套马车,关键就是胶轮、轴承,三匹普通的马可载重数吨。这个年代胶轮没有办法可想,只能从轴承动手,一车拉千斤以上就非常可观了。如果用上弹簧减震,可以拉得更多些。

有了这种大车,才有修路的动力,不然把路修得宽敞笔直没有价值。只走手推车,只要羊肠小路就可以了,人背和畜驮更加简单,只要能走路就行。

杜中宵也是有了实践的教训,才在轴承上下功夫。刚开始制的大车,是用木轴配铸铁套,经过润滑之后轻载还好,一旦重载,马拉起来非常吃力,而且木轴很快磨坏。改用铁轴,价钱上去,润滑的效果却差了许多,轴头全部浸在油里,坏的也非常频繁。

郑戬点了点头,虽然不大明白,却不询问,接着看下去。

后面是制车轴,用的熟铁,也接过了一道车削的程序,两头光滑。

到了最后,把前面制好的轴承砸进车轮留出的槽里,两个轮子装到车轴两端,一台大车的底盘便就制好了。这就是大车最关键的部分,至于车箱,便就是木匠活了。货车不讲究,直接使用杂木制造。

郑戬看着匠人把装好的底盘从大厅里推到外面,跑得飞快,点头道:“此车看来不错,轮子转得极是轻巧。知军,像这样一辆车,可以拉多少货物?”

杜中宵道:“回相公,平常不堪骑用的驽马,可拉八百到一千斤的样子。若是用好骡子,可以拉到一千五百斤,远胜牛车。有了这车,货物从火山军到保德军,费了不多少钱。”

郑戬吃了一惊:“能拉这么多么?如此一天几十里路,马还不就废掉了。”

杜中宵拱手:“装了这轮子的车可不会如此。一般拉着货物三十里一歇,一日可行六十里,歇一夜之后上路,马便恢复如初。当然,若用骡子,就要更加好些。”

骡子驾辕马拉套,骡子比马温顺,三套的马车中,中间用骡子,可以省许多力气。在汽车不普及的年代里,这种马拉的货车曾经在中国北方非常常见,支撑起了庞大的物流系统。

郑戬点了点头,将信将疑。杜中宵说的有两点让他重视,一是可以拉千斤,再一个不用好马。现在河东路运送粮草,多是靠人背马驮,成本高昂得吓人。一人一马拉千斤,日行六十里,向麟府路运输粮草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而且这车不必用好马,河东路这里马匹很多,采买容易。

没有汽车的年代,马车曾经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长途运输工具,可比于南方的船。本地化的骡马耐粗饲,车夫只要带些少精料,沿途喂干草,就可以奔波数百里,极其方便。如果有了公路,再用上胶轮就更不得了,一车可以载重数千斤。这个年代胶轮没办法,土公路还是可以的。

郑戬把这数字牢牢记在心里,想着用什么办法,把火山军这里的经验推广出去,让河东路各州多造大车,广修道路。至于这工场里最有价值的,工厂化的生产方法,郑戬直接无视了。

其实在杜中宵眼里,轴承制造过程的价值还要大于马车。这就是最简陋的工厂,产品单一,工艺简单,如果能把所有的辅助体系,比如设计、管理、生产等等全部配齐,一个标准化工厂就建立起来了。

一些简单、常用而又非常有价值的零件,都可以这样生产,大工厂、家庭作坊都适用。这样一个体系,对社会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可惜现在杜中宵的地位,仅能制做粗糙简陋的一种轴承,支撑着这里做些粗大笨重的马车。更复杂的东西,就超出能力范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