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03章 不凑巧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03章 不凑巧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从车上下来,刘永年和邓保吉好奇地看了看车厢,又一起到了车头那里,看着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蒸汽机,围着前后左右地看。看了好一会,刘永年道:“运判,我们一起上去看看是怎么烧煤的。”

杜中宵笑道:“好。不过上面烟火难挨,不能久待。”

三人一起上了车头,几个司炉的兵士争忙一起行礼。

一上车,就感觉到热浪袭人,浑身暖烘烘的。刘永年道:“这里暖和得很,比后面舒服得多,如何难挨!早知如此,路上我们到这里待着岂不是好!”

杜中宵道:“衙内,现在火慢慢熄了,路上可比现在热得多。现在初春天气,尚不难受,到了夏天就难过了。在这里烧炉子的,又热又累,活计最不好干。”

刘永年不以为然,这里空间虽然逼仄了些,但环境也没有过于恶劣。实话说车头的活,在这个时代倒也算不了什么,比大部分工作体面多了。不过整趟列车,就数这里工作环境差罢了。

让士卒打开膛门,看着炉膛里通红的煤炭,刘永年问道:“运判,就是从这里填煤进去烧,车便就走起来了?这是个什么道理?莫不是世上还有吃煤炭如牛马吃草的怪物?”

杜中宵道:“衙内如此说,倒也形象。其实是这样的,从这里填煤进去,那边大水罐里的水就被烧开,成了水汽。里面有个塞子,水汽推着一会向前,一会向后。便就如此,带着后面车的轮子转起来,车就向前走了。只要水汽不竭,煤火不熄,车就会不住向前走。”

“奇妙!”刘永年看了又看,只能看个大概印象。

从车上下来,走了一会,刘永年突然道:“运判,你这车,说起来倒跟车船相似。也是用煤烧一个大锅里的水,让轮子转起来。车船是轮子推水,这车是轮子行路。”

杜中宵笑道:“本来就是如此,衙内说的不错。一水行一陆路,本就是一物。”

刘年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可车船已使用多年,这车怎么才制出来?——这车什么名字?”

杜中宵道:“因为是烧火前行,是以称为火车。车船上用的机器,比车上用的大了许多,而且力气还不如。似车船那样,这车就太过于沉重,而拉的货物太少,不划算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把这机器做得小一些,力气大一些,而且便于修理。”

一边的邓保吉听了,道:“若是如此,岂不是车船上面,也可以用这种机器?”

杜中宵点头:“确实如此。而且现在的机器比原来的机器更小,也便于修理维护,更方便许多。”

邓保吉喜道:“自去年以来,我们颖州也要使用车船,裁撤纤夫,只是京城产不出机器来。若是你这里也能做,不如就从铁监买几台,去安到船上,不用再等京城了。”

杜中宵愣了一下,好一会才道:“此事还是要等三司筹划。现在我这里制的车,商不足修的路上使用,并没有剩余。想用到车船上,总得等上一年两年。”

颖州、蔡州、陈州,境内都有河流通航,用的纤夫不少。现在的车船只普及到干流航线,他们这些地方,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这几州都有闲田,裁下来的纤夫可以就地营田,增加人户。这些都是明显的政绩,地方官莫不上心。不过车船使用的蒸汽机,比铁监产的复杂,加工手段也不行,一年的产量不多。三司统一调配,自然优先代替有大量拉纤厢军的机方。

杜中宵不敢一口应承还有一个原因,韩绛在京城制的蒸汽机,从一开始就是在船上试的,很多地方针对环境设计。铁监的蒸汽机要用到船上,还要进行相应修改。

进了铁监,看着平坦整洁的路面,上面都铺了炉渣,周围的建筑整整齐齐,路边有花有树,一切都井井有条。偌大的铁监,听不到人声喧哗,更加没有鸡鸣狗吠。

刘永年赞道:“运判这里甚是齐整,我多次管军,哪里见过这种军营!”

杜中宵道:“不一样,这里是铁监,冶铁的地方。一切都有章程,岂容喧哗。”

其实军营是管军的地方,更加要求整齐有序。不过这个时代,已经习惯了一切都乱糟糟的,突然进入这种环境里,反而处处觉得别扭。

到了衙门,杜中宵吩咐上了茶来,与两人闲坐,说些闲话。

对于刘永年和邓保吉来说,火车只是个新奇事物,现在他们还不知道那车能运多少东西,跑得有多快。聊了几句,话题便就转到其他方面了。烧煤的火车也没什么大不了,车船已经用了几年,不过是减少了拉纤军士而已,其他并没有大的变化。火车虽在路上跑,想来也是如此。

铁路用铁之多确实让人震撼,不过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铁监初开,钢铁炼得多了,卖不出去,权宜之计而已。等到行销全国,哪个还舍得用铁铺路?世间用铁的地方,可是太多了。

数州来的民夫逐次离去,刘永年和邓保吉要等人撤走才能返回,暂时住在铁监。数日时间,两人闲极无聊,几个厂区转了个遍。这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条,做的东西前所未见,让两人大开眼界。

这一日两人到了渡口边上的铺子里,选购带回去的礼品。这处铺子是铁监开的,凡是铁监产品,里面应有尽有。之所以开在这里,既是靠近繁华地带,也有样品展示的作用。

随着铁监的产品丰富起来,前来贩卖的客商越来越多。大多数人是靠口口相传,到这里来买铁锭和钢锭的。到了之后,才知道铁监的产品如此丰富,总是忍不住多贩一些回去。

除了钢锭和钢条等型材,现在最受欢迎的是搪瓷产品。杯子和碗倒还罢了,能被瓷器替代,脸盆实在招人喜欢,不管什么地方,这都是不愁卖的货物。铁监八贯钱一个,回去就可卖十五贯,此物运输特别方便,利润丰厚。凡是到这里来的,即使不贩,也会买几个回去送亲朋。

刘永年和邓保吉便就是想每人买几十个,回去送礼用。

刘永年的爷爷刘美本是刘太后前夫,刘太后被当时尚为太子的真宗喜受,发迹之后,认了他为自己的哥哥,刘家从此发迹。此事人尽皆知,倒也没有什么忌讳,这个年代,女子改嫁本就没有什么。刘太后去世,刘家受到牵连,很多亲戚被贬官降职。不过到底是曾经的顶级豪族,刘永年自己又得皇帝喜爱,来往的非富即贵。见到这种稀罕事物,当然要多买上一些,日后送礼。

邓保吉是内侍,自小入宫,真宗朝时的老臣。像他这种有一定地位的内侍,一样有家庭,而且亲朋故旧不少。而且他们是世代为宦,虽然受朝廷律法约束,跟外朝官员交往不多,也没什么族人,跟其他内侍家庭还有王公的交往却不少,一样需要。

宋朝的内侍,大多是延自五代,有不少世家。做到一定地位之后,按规例可以在外买宅子,娶民女为妻,纳民间孩童为养子。跟官员一样,有恩荫名额,很多是自小便被家人送入宫中。甚至有的内侍的妻子,还会得到朝廷诰封,与外朝官员无二。还有不净身入宫而在外朝恩荫为官者。如内侍张景宗的养子张茂实,在外朝恩荫为官,官运亨通,是另一个传为皇帝私生子的人。

刘永年小时候长在宫中,跟邓保吉熟得不能再熟,做这些事情都是在一起。

进了铺子,两人到处看了看,互相商量,糕点要买一些回去。哄自家孩子,给人送礼,都是极好的东西。营田务产的酥糖要买,这东西在京城里都有了名气,既然来了,必定要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搪瓷脸盆。这东西新出,只有这里卖,图个新鲜。

铺子里的脸盆可不像铁监发的时候那个样子,连个包装都没有,好多上面还沾了灰。要不是发之前用布擦拭过了,让人看着皱眉头。铺子里的脸盆,在专门制的架子上面摆着,那架子极尽精巧。一边是放肥皂的地方,一边搭手巾,看着就赏心悦目。

两人上前看了,叫过主管来,道:“这盆子,我们每人要五十个,你们速速准备。”

主管愣了一会,才道:“太尉,小的铺子里只有十多个,此事有些难办。”

刘永年笑道:“我知道你这里是铁监的铺子,店里不够,去铁监里拿来就是。就说是刘都监和邓都监采买,让铁监把其他的货压上一二日,先给我们。”

主管犹豫不决,过了好一会,才道:“太尉采买,小的自然不敢怠慢。不过,这几日——”

刘永年听了,有些不快:“怎么,几个脸盆,不卖给我们吗?”

主管忙道:“太尉莫急,小的不是那样意思。只因昨日来了一个海商,买的数量太多,铺子里的存货都买光了。不只如此,他们还定了式样,让监里烧造。现在监里烧出来的,都是他们式样,要卖到海外去的,只怕太尉不中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