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11章 铁甲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11章 铁甲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离了营区,四人传看着几份《柏亭监》报,都觉得有意思得很。上面一般最先开始,是几篇朝廷政令和铁监衙门的地方布告,后面多是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趣事,除了注明作者名字还注有职业。大部分都是铁监工人所写,也有一部分主管官吏。这些小文章全用俗语,极其浅显,对这四人来说,没什么文学美感可言。胜在都是真人真事,极富生活气息,可以由此了解铁监的生活。

最后面,一般都是几篇实用文章。有研究人员怎么攻克技术难题的,有一线工人怎么提高生产效率的,也有管理人员怎么改进工作方法的,甚至还有农民谈种地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大篇幅介绍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对于真正的技术问题,则一笔带过,只让人知道有这么回事。

其中显眼的位置,则有一些产品介绍。比如铁监的各种农具,列出参数,提高效率多少,卖多少价钱,其实就是广告。除了农具之外,还有各种生活用品,甚至还有某种品牌的糕点、哪家产的酱油,乱七八糟应有尽有。一张小报,包罗万象,看了对铁监就有个大致认识。

作为地方官,四人都是从基层州县升上来的,从报里能看到鲜活的生活。民间自有文化,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有断绝过。不过形诸于文字,多是谚语、浅显韵文之类,像这种通篇大白话的文章,倒是少见得很。明显这也不是教化的内容,几人只是看个热闹。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铁监无非是把以前街边白壁上的内容印到报纸上,丰富细致许多。这样做的基础是百姓识字率高,一般地方州学县学都没有普及,想学也学不来。

天色还早,杜中宵带着四人,进了铁监。工厂是铁监最大的特色,这才是他们参观的重点。

跟在几辆运矿石的轨道车后边,杜中宵带着众人,到了一座新建的冶铁高炉的厂房。

一进大门,看见前边顶部伸出房外的高炉,几人都赞一声。随着蒸汽机的使用,鼓风和运输物力都由机器代替了人力,新建的高炉比最先建的高大了许多。这一座高炉,每日产铁比最先建的那一座多了十倍不止,用的人力却相差不多,代表铁监新的生产力水平。

此时正是春天,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时候,场房里却热气逼人,不一会汗就流了下来。

不大一会,就见瀑布一样的铁水从高炉里出来,被运到旁边的炼钢炉里,欧阳修叹道:“冶铁炉我也见得多了,一日数炉,所得不过几千斤。这般冶铁法,如江河奔涌,连绵不绝倒是第一次见。”

一边的宋祁道:“怎么,其他地方不是这样冶铁么?”

欧阳修道:“数年前我安抚河东,在那里见过许多冶铁的地方,哪有如此壮观!”

晏殊为官数十年,除了在京城做官,州县多是离开封府不远的地方,对基层最不熟悉。听了欧阳修的话,忙问他一般民间是如何冶铁的。

欧阳修略介绍了一番,问杜中宵:“运判,这样一座炉子,一日可出多少铁?”

杜中宵道:“日夜不停,约摸三四十万斤吧。”

欧阳修听了,不由目瞪口呆,一时说不出话来。

其余几人见了,急忙问道:“永叔,民间一般冶铁,一日可出几万斤?”

欧阳修苦笑道:“几万斤?民间一般冶炉,一日只得几千斤。一两万斤,已是罕见大炉。”

几人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都在心里暗算。这一座炉子,一日出铁几十万斤,相当于民间最大炉子几十座。按一年生产十个月,便是近亿斤,远超朝廷铁课。这是什么样的效率?全部卖出去,可以卖多少钱?看那里的样子,铁就像不断的河水一样流出来,几乎不停歇。怪不得,杜中宵会说,钢铁卖不出去就像是泥土一样。新铁源源不断地出来,可不就是如此。

此时冶炼钢铁已经全部使用蒸汽机动力,淘汰了人力。一台蒸汽机,在高炉那里,同时带动运输物料和鼓风。另一边,则是另一台蒸汽机,带动锻锤和轧辊等等。机器轰鸣,并没有几个人在这里。

看了好一会,晏殊才问道:“运判,现在铁监里有几座炉子?一年可以冶多少铁?”

杜中宵道:“炉子大小不一,这是最大的一座,共有十二座炉子,每年冶铁过六亿斤。现在铁监的冶炉已经过多,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会扒掉几座,只剩五座大炉即可。”

宋祁笑道:“铁之一物,用处极多,哪里有嫌多的道理?对朝廷来说,自然是越多越好。”

杜中宵摇了摇头,叹口气道:“相公,话是这样说,可实际却不是如此。对铁监来说,一年几亿斤铁,根本就卖不出去,也无力运到京城。即使现在建了铁路,可以水运,也无法售卖。铁炉建起来,一刻也不能停,新铁源源不断炼出来。旧铁积压,新铁不断,岂不如泥沙?对铁监而言,最好是能卖掉用掉多少斤铁,便就炼多少斤,多炼了并没有益处。”

朝廷铁课是十斤收二斤,纵然一些小冶炉收不到铁课,算下来以前天下产铁不过三四亿斤。柏亭监一下扩充了不止一倍的产能,而且是以钢为主,已经把天下产能吃掉了。在新的用途没有推广开来前,工业没有初步发展,铁监的产能已经过剩。之所以建这么多炉子,主要是为了试验新炉型。再过些日子进入夏季,前期建的小高炉都会被扒掉,只留几座大高炉。

听了杜中宵的话,四人知道道理如此,但还是觉得可惜。在地方做过官就知道,铁是好东西,有了足够的铁器,很多行业的生产效率都会上个台阶。以前是到处缺铁,却没想到柏亭监这里,却在担忧铁炼出来了卖不出去。

感叹一会,众人看旁边炼钢的小炉。

铁水进了钢炉,由蒸汽机带动的鼓风机把大量空气送入,没多久就出一炉钢来。经过一段进间的摸索,现在吹进炉里的是预热过的风,比最开始时的炼钢时间更短。不大一会,就有通红的钢水倒出来。

看上去,钢水与铁水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通红,如河水缓缓流动。向后一部分被铸成钢锭,一部分被锻制成各种型材。最后的成品,远在厂房的另一边,根本就看不见。

柳植看着钢水出来,对杜中宵道:“运判,那边出来的就是钢?”

杜中宵道:“不错。铁之所以为铁,是因为里面还有碳。向铁水里面吹风,把碳烧掉,就炼出钢来了,这跟炒钢是一个道理。至于熟铁,则是碳烧得太过,里面一点碳没有,便就软了。”

晏殊几人听了这话,面面相觑,还是第一次听见这种说法。现在常见的看法,钢和铁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铁里杂钢,把渣滓去掉,才能得到纯钢,是为千锤百炼。若不是杜中宵建起这么大的铁监,面前就不断有铁和钢出来,他们肯定要跟杜中宵辨论一番。

事实胜于雄辨,任你说的天花乱坠,这里的钢铁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不得不服。

高炉前太过炎热,几人看了一会,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就沿着锻造的机器向后走去。

看见通红的钢锭在锻锤下如同面团一般,不断改变着形状,最后成为粗细不一的方棒,众人都觉得神奇不已。铁匠打铁都见过,可没见过这种景象,锻铁如此轻松。

到了最后,是一大张一大张钢板,一摞一摞堆在那里。另一边,则是各种各样的型材。

看着大堆的钢板,欧阳修道:“运判,把钢制成钢条我想得通,便于打造刀剑及可种器物,制成钢板又是为何?这东西有何用处?”

杜中宵道:“用处可大了。便如前些日子制出来的搪瓷,许多便是用钢板制成,不然怎么能够那么轻薄?其他许多器物,都可以裁了钢板卷制,许铸的生铁比起来,轻便许多。”

宋祁道:“运判说的不错。我还想到一个用处,这些钢板用来制做铁甲,想来也是容易。”

杜中宵听了笑道:“相公说的不错,用于军器,钢板最方便制做铁甲。前些日子,我试着制了几副铁甲,只是还不精熟,不住修改。再一个,铁甲沉重,非是力士穿不得。”

说完,对跟在后面的十三郎道:“十三郎,前些日子制的铁甲,你去穿戴起来,几位相公看一看。”

十三郎叉手应诺,快部走到旁边的房子里。

几人看着十三郎离去的身影,赞道:“好一条大汉!不是这样的人,也披不了重甲!”

有了钢板,杜中宵的直觉就是要锻造铁甲,而且是以前电影中看到的那种全身罐头一样的铁甲。可惜那东西看起来简单,其实结构非常复杂,在不停地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