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23章 广种棉花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23章 广种棉花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回到驿馆,已经是繁星满天。一时睡不着,杜中宵和欧阳修、向综三人坐在驿馆的院子里闲聊。

晚风吹到身上,好似少女的手,轻柔而又带着芳香。周围万籁俱寂,偶尔传来几声蛙鸣。

杜中宵看着遥远的夜空,感受着春风的气息,叹口气道:“自我登第为官,亳州数年,而后便就到了河东路。火山军正处边地,天气严寒,这个季节不过刚刚解冰而已。枣阳这里虽然地方偏僻,却如江南天气,春天真是个好时候。”

向综笑道:“可惜枣阳小县,没什么名胜游览,不然明日我们耽搁一天,陪着运判四处看看。”

杜中宵摇了摇头:“我出身农家,祖上几代都耕田为生。科举中第,可谓跃出农门,不只是我家里的人,就连地方百姓,都指望着光耀门楣,为地方增光。为官近十年了,还没游山玩水过呢。”

向综出身富贵之家,很难明白杜中宵这种贫苦人家出身的官员的心境。欧阳修虽然小时穷苦,终究是官宦世家,同样不能理解。

沉默一会,向综道:“运判少年登第,这几年辗转各处为官,着实做了许多事情。现在来枣阳,也要如在叶县时一样,让这里成为富庶之地。我们州县官员,跟着也做些成绩出来。”

这才是向综最关心的。杜中宵在火山军,就建了唐龙镇这样一个用钱堆出来的地方,到唐州汝州营田,建了铁监。来枣阳县,不说那么耀眼的政绩,哪怕是差一些,地方也会有无穷好处。

向综为官,善于治盗,强于军旅,劝耕农桑、发展地方经济并不擅长。杜中宵来了,他想着依靠营田务,能够把地方发展起来,对自己未来仕途有无穷好处。

欧阳修对向综道:“君章没有去过叶县,到了那里见过,才知道运判擅于理财,天下无双。朝廷裁撤拉纤厢军,只要他们到了地方无怨怼,不闹事就是善政。可在运判治下,营田务衣食丰足,来的厢军日子比以前不知好过了多少。而铁监比营田务更加富足,每月钱粮不缺,即使普通士卒,衣食也强于一般县里吏人。那一带,现在已经极其繁华,罕有其比。”

向综听了,忙问杜中宵:“运判,到了枣阳不知要做何事?总不会只是开荒种田。”

杜中宵道:“这里闲田无数,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我意欲广种草棉。唐州今年种棉两年了,种子广有,也摸索出了这一带种棉的办法。草棉远胜贮麻,不只是轻薄结实,产量也远远过之。更不要说现在价钱远在麻布之上,物以稀为贵,精良布匹甚至贵过丝绢。”

向综觉吟道:“草棉?随州这里能种?”

“当然能种。草棉此物,本就喜温暖之地,又缺不了水,不正适合这里?”

向综道:“只听说西域产草棉,岭南产木棉,却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习性如何。若是能够广种草棉,倒是地方发展的一条路子。”

杜中宵道:“还有一点,草棉与稻麦轮种,不生病害,诸多益处。而且农忙时可与稻麦错开,最方便这地广人稀的地方。这一带种得多了,建座工厂,不就什么都有了。”

欧阳修笑道:“运判不管到哪里,都要建工厂。建厂虽然赚钱,不过用人太多,只怕荒废田地。”

杜中宵看着欧阳修,笑着道:“龙图,如果不建工厂,铁监怎么能制出那么多农具来?有了那些农具,以前一夫只种五十亩,现在百亩又有何难?农工何为本,何为末,不能简单而论。如果粮食短缺,人民衣食不足,自然应该劝农耕种。可现在以天下而论,真正缺粮的有几处地方?如果不遇大灾,大多能够丰足。无非是开封府驻军和官员众多,需要从外地调运。还有沿边三路,因为防边,需要粮食罢了。所以天下缺的不是钱粮,而是能方便调运钱粮的办法。”

向综道:“要修铁路。铁路修起来,天下调粮,何愁不丰足。”

杜中宵点头:“现在天下余粮多的地方,一是江淮两浙,所以汴水漕运是京城命脉。还有一处,是益州一带。那里自古为天府之国,人口众多,土地肥沃,钱粮广有。”

欧阳修道:“如果铁路能修到益州,那可就不得了了!”

杜中宵听了大笑:“怎么可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集天下之力,也无法把铁路修到那里。虽然如此,在合适修路的地方铺上铁路,终究是方便许多。”

这个时代的技术,怎么可能把铁路铺进四川,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能够铺到襄州,借助汉水和长江与四川盆地交流,已经非常难得了。

这个话题揭过不谈,杜中宵道:“现在最要紧的,是把铁路修到襄州。只要到了那里,北边连通开封府,就成干道。不要只看襄州,这条路沟通了汉水、淮河、汝河,到开封府又连通汴河,东西南北水陆辐射全国。离这条路近的地方,以后前途无量。枣阳有浕水到襄州,也还方便,这是随州比不了的。为什么营田务设在这里,便是这个缘故。”

哪怕修了铁路,这个年代的水运依然重要,特别是对于粮食等大综物资来说。铁路最大的作用,是把许多交通线连结起来,从而形成交通网。至于以后如何,那就不是杜中宵考虑的事情了。

今年春天,契丹大举进攻党项,此时两国尚在激战。宋朝军队疲惫,边境缺粮,上下无战心,只是坐山观虎斗。这种大好时机错过,可见军力之孱弱。这种时候,要么跟契丹一起进攻党项,分润好处,要么在延边增兵牵制契丹,哪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与此同时,广南侬智高与交趾决裂。去年交趾派兵征讨,兵败而回。侬智高乘胜整合周边势力,慢慢坐大,已经暴露出北向攻宋的野心。

北边契丹和党项大战,南边侬智高蓄势待发,正是大乱将起的局面。依杜中宵的记忆,这是最后一次搏战功的机会了,万万不能错过。

到京西路营田的到底是厢军编制,怎么也是军队,去年一年营田建铁监,接下来的这两年则要练兵了。一旦有了机会,手中有兵,可以去建功立业。

营田的重点转向襄州随州一带,不再化军为民,而是以军屯的形式,一边开荒,一边练兵。这里不比唐州汝州,地近荆湖,虽无大仗,小乱不少,勉强可以练兵。只待机会来了,便可建功立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