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34章 釜底抽薪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34章 釜底抽薪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枣阳城以西数十里处,有一汉时古城。因岁月久远,又早已废弃,已经不知其来历。杜中宵选的新营田务衙门,便就在这里。此处位于枣阳县城和襄州中间,临浕水,交通便利,人口稀少。

浕水旁边的一处沙地上,杜中宵看着站在面前的一百余人,高声道:“诸位以后便在此落户。不管你们来自哪里,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不出意外,子子孙孙都会住在这里。这个地方,由营田务直接管辖,一定要做到最好,成为其他地方营田的榜样。大致的规划,我给你们说一下。此地方圆数十里,安排两千户人家。一共开田十二万亩,水田五万亩,旱地七万亩。只要辛勤劳作,你们不愁为小康之家。”

众人一声欢呼。

杜中宵又道:“现在迁来的厢军,是一千五百户。剩下的五百户,或者是本地,或者是外来,由百姓投充。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明年春天耕地下种,我们要做两件事。第一件,建造房屋,整修水渠道路并平整土地。不远处有一座汉代古城,这里以前有人耕种过,而且人口稠密。现在道路水渠都荒废了,由营田务统一组织,重新建起来。规划好的田地,要全部平整过,以后才好耕种。一年整不好,那便划区先种平整好了的,下一年接着做。第二件事,跟唐州不同,这里人口太过稀少,实行军屯。暂定五丁抽一,作为教阅之战军。你们就是被抽出来的人。你们做活,你们练军。”

见众人不说话,杜中宵笑了笑,又道:“到底是做活辛苦,还是当兵辛苦,这也不好说。但有一条我说在前头,抽出来当兵的,第一条就是不能怕吃苦。觉得吃不了苦的,及早说出来,好换人来做。”

说完,杜中宵对站在一边的韦指挥使道:“今天第一天,就先练军阵吧。我没带过兵打过仗,对军阵之事不熟,也不知道怎么练。韦指挥使,你带着他们就按我们割麦子的时候的样子,一队一列,一都一阵。从最简单的开始,走路。要走得整齐,横成排,坚成列,不得错乱。今日便就如此,明日再说。我已经上报朝廷,会派几位久经沙场的战将到这里来,他们来了再定一应事务。”

韦指挥叉手称诺。杜中宵离开,便开始整斥部伍。

杜中宵是真不知道怎么练。这个年代的军阵他不熟,后世的军阵更不熟,早期用火枪火炮的阵形根本没有概念。就在电影电视上见过,只看打得热闹,或横队或方阵。且不说年代的问题,电影电视上放的对不对就难说得很,十之**是不对的。冷兵器两阵张圆,“嗷”一声喊,呼呼呼地就冲上去,拿着刀剑斧子一通乱砍,现实中哪有这样打仗的。热兵器更复杂,与其信那些,不如自己摸索。

对军事不懂没关系,杜中宵上书朝廷,派几个打过仗懂军事的来,与自己一起操练。来营田的拉纤厢军十几万人,按照五丁抽出来,也有几万军队,设几个钤辖都监总没有问题。

虽然不懂,但军队行军要整齐,军容越是严整越是有战斗力,杜中宵还是知道的。上过学的人谁还没参加过几次军训,就按那个来,先将就着。

史员外下了马,急匆匆地进了家门。路上走得急了,浑身大汉,在院里一坐,先牛饮了几碗茶。

史大庆听到了动静,从里面出来,对史员外道:“阿爹,此次去县衙有什么事情?怎么如此慌张?”

史员外叹了口气,把手中的榜文放在石桌上,道:“这是新出的榜文,县里让晓谕百姓,务必人人皆知。衙门这样做,我们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史大庆急忙拿起榜文,粗粗一看。原来是营田务募民开垦的榜文,说是不拘本地外地的百姓,只要到营田务应募,就可以分到土地,一户五十亩。官贷给耕牛、农具,帮助建造房屋,收获之后还本付息。

最要害的是后边几句,要求必须以一家一户应募,不得雇人,不许使用佣工。

营田的事早就定了,史员外等本地大户商量了数次,已经有了计较。按着以往的惯例,营田务募人耕种,多是划出土地,让人指射。为了管理方便,衙门划出的地块往往较大,不适合一家一户,往往是多家一起。或者是大户人家,指射了土地后雇人耕种。特别是后一种方式,最受衙门欢迎。

这样做的原因,与营田的管理有关。所谓指射,是官府把要营田的地方,划成一个一个区块,然后列明优惠条件。一般免税三年,贷什么样的农具,多少种子,耕牛是自己养还是只在农忙时用,到了时间交多少利息。民户按照榜文,各选自己中意的地块,与官府缔结契约。

一家一户不只是难以管理,最麻烦的,是总是有一部分人,甚至大部分,在三年免税到期后,便就逃得无影无踪。田开出来,三年刚刚种得熟了,便又抛荒。让大户指射,给他们优惠条件,让他们雇人耕种,好管理一些。三年到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这就跟后世,地方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往往给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有些企业便钻空子,在一个地方开工厂,优惠期限一到,立即关门,再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继续享受优惠政策。

按照以往经验,枣阳的几个大户商量定了,把本县的土地划分界限,分到几个大户家。在自己家范围内的营田地块,便由这一家大户指射,雇人开荒。如此一来,既享受了衙门的优待,又招了人来为自家开出了土地。衙门多收了粮食,大户们扩充了土地资产,两全其美。

万万没想到,营田务会按一家一户应募,根本不允许大户参加。

史员外何等精明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榜文的厉害。如此一来,不只是大户们占不到便宜,就连自己的庄客也很留住。庄客跟佃户不一样,是依托于地主的,完全没有生产资料。耕种土地,不可能拿到完税后一半收成,而且平时要在地主家里做奴仆,做各种各样的活计。

没有庄客,大户何以成为大户?你名下那么多土地,没有人种,就没有收成,要来何用?还不止这些,有地就有田税,两税少不得。其他的差役、科配、和买诸般种种,是按家产分户等,土地越多,户等越高,负担越重。一拉一挤,要不了两年枣阳的乡下大户全都得破产。

史员外被这榜文吓得心惊胆战,从县衙出来,一路急驰回到家里。

史大庆看完榜文,对史员外道:“阿爹,衙门的榜文是什么意思?只让一家一户投充,我们就不能指射营田务的土地了。那先前几家商定的,周边十几里是我家的,岂不成了泡影?”

史员外跺了一下脚:“痴儿,你还想着占周围十几里的地呢,现在能把家里的地保住,就要谢天谢地了!这榜文传出去,被庄客们知道了,还不拖儿带女到营田务去!又给农具,又给种子,还要分给他们这些人田地,他们又何必在我们家里做奴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