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38章 提前卖票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38章 提前卖票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这一日,杜中宵正在后衙闲坐,吏人来报,江淮发运判官马遵前来拜访。杜中宵听了,急忙整理衣冠,迎了出来。见到马遵,各自行礼,迎到衙门花厅。

虽然同样是路级监司判官,江淮发运司地位远高于转运使司,马遵的地位比杜中宵高一些。此时的迁转资序,转运判官高于知州,再迁可为提刑,而后可入三司。三司判官约与转运使相当,而三司副使与江淮发运使相当。至于再高的三司使一级,已经是仅次于宰执的重臣,超脱于一般官员了。

不过以本官论,杜中宵远高于马遵的监察御史。马遵职事重,杜中宵本官高,两人地位相当。

到了花厅分宾主落座,杜中宵拱手:“发判前来,不知何事?”

马遵道:“今年农闲时节,京西南路数州招集民夫,铺设自唐州到襄州的铁路。几个月数州民夫用命,现在已经铺到了新野市。前些日子,柏亭监那里有公文行来,旧钢用尽,铁监诸事繁忙,如果再用那里的铁轨,要涨价。转运使司一时凑不出现钱,李副使与我商议,要发运司帮一帮忙。”

发运司的正式名称是淮南、江南、荆湖、两浙制置茶盐矾税兼都大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输往京师的漕运。两淮两浙往京师走汴河,如果铁路通到襄州,则荆湖和江南两路,则可走长江到襄州。发运司了解到铁路的便利,积极参与,想分一部分漕运从襄州到开封府。没想到刚修到新野,铁监里积存的钢铁用尽,要求涨价,不然不再发铁轨过来了。转运司没办法,只好找发运司帮忙。

其实铁监日日出钢,哪里有积压的钢用尽这一回说法。重要用途的钢本就是要经过时效,炼出来之后长时间放置,才能保证机械性能稳定。铁监里一向都有大量炼好的钢堆在那里,此次不过是找个借口涨价而已。叶清臣从三司使任上调离,现在的三司使是张尧佐,他急着出政绩,把铁监的权从转司手中收了上去。三司直管,铁监要上交的不只有铁课,还有税钱,要跟转运使司明算账了。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叔叔,张贵妃要抬高门第,这几年不断为叔叔要官,升得飞快。作为外戚,单以地位与官位来说,其实张尧佐并不离谱。张家人丁单薄,就一个张尧佐拿得出手,进士出身,既有外戚身份自己本身的资历也过硬。张尧佐此时的地位,并不比曹皇后家的父兄子侄高到哪里去。

但此时的官员说起外戚,往往夸赞曹家的人,不断攻击张尧佐。张尧佐也很苦恼,明明自己做事谨小慎微,不敢张扬,怎么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此次做三司使,一心要做出成绩来,不让自己的侄女过于为难。三司要增加手里的钱粮,还有什么比铁监更合适的。

这几位外戚很有意思。张尧佐就是后世演义中的大反派庞太师的原型,而曹皇后的弟弟曹佾,则是八仙传说中的曹国舅。

刚开始杜中宵也不明白朝中官员为何会这样做,官做得久了就慢慢明白。张尧佐的问题,其实跟他的所作所为关系不大,最大的问题是他是文官,而且一直任重要职事。如果做武职,去管军,张尧佐别说是三司使,就是封节度使官员也不会说什么。但张贵妃小女人心思,头铁得很,就是要让叔叔在文官序列升上去。不知她是真不懂,还是自恃得宠不妥协,拼命把张尧佐向那些要害职位上安。先知开封府,再任三司使,下一步就要当宰执了,朝中官员如何容得下他。如果到个大郡做知州,舒舒服服升官,没几年就是升到国公,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找他麻烦。

宋朝的惯例,外戚可以掌军,可以带兵打仗,但不能禀政,不然就会重蹈前朝外戚擅权的覆辙。外面做着宰相,宫里侄女甚至女儿为后宫之主,那还了得,皇帝居中平衡的地位都会受威胁。宰相再加上惯例不少外戚掌控军权,整个权力结构完全变了。

了解这一点,杜中宵就知道,张尧佐在三司使上,做得越好阻力越大。政绩再多,朝中官员也不允许出现一位外戚宰相,皇帝也不允许,没有人敢承担这个责任,开这个先例。

听马遵介绍了情况,杜中宵道:“原来如此。发判前来,不知要我做些什么?”

马遵道:“转运司现在没有那么多现钱,发运司自然也没有。我们的想法,是用矾抵押,或者直接用矾换铁轨。铁监是运判一手建起来,还请发书一封,让柏亭监通融。”

杜中宵听了,一时沉默不语。转运副使李铖不出面,而让发运判官马遵来,是无奈之举。李铖地位在杜中宵之上,又是公事,自己做不了让下属出面,实在拉不下面子。

杜中宵对铁监的原则,是不管跟谁做生意,尽量只收现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做实物贸易,避免无谓的麻烦。没想到还有这样一天,要自己去打破自己立的规矩。

沉吟片刻,杜中宵道:“发判,难道就没有办法,把矾换成现钱?”

马遵摇了摇头:“荆湖是产矾的地方,不运到京师去,如何换成钱?柏亭监那里商贾云集,收了矾也好卖出去。大不了,我们价钱做得低一些。”

见杜中宵犹豫,马遵又道:“运判,铁路也是你最开始建的,最知其中好处。总不能看着卡在新野市,就只差百多里到不了襄州。发运司能拿出来的,也只有盐茶香矾之类,现钱着实没有。”

想来想去,杜中宵叹了口气:“不瞒发判,我在铁监的时候,时时跟官员说,他们做生意,不拘是谁都只收现钱。现在自食其,有些难办。这样吧,我与苏知监商议一下,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如何?”

马遵道:“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呢。时间紧急,等到秋后收了稻谷,就必须开工。不然,又要等上一年。我已上报发运使,下年荆湖漕粮不走汴河,那里连转运仓都拆了。”

杜中宵当然不信发运仓会拆,不过,裁减人力是有可能的。

想了又想,杜中宵道:“不如这样,我给柏亭监去书一封,让他们先发铁轨过来,算作赊欠。用矾抵账终是不妥,坏了铁监的规矩,后患无穷。”

马遵苦笑:“可如此一来,我们还是没钱还账。”

杜中宵道:“不如这样,转运司和发运司没钱,向民间筹款如何?”

马遵连连摇头:“如何向民间筹钱?就是科配抑卖,也没有由头啊。总不能为了修路,向路过的几州抑配茶盐,如此做只怕会惹御史弹劾。”

杜中宵道:“不能如此,既然是为了修路,那就向路上想办法。不如这样,定下期限,铁路必须在本年秋天修通。由转运司和发运司一起,定这条路上跑多少车,能运多少货。现在就提前发售这些车的车票,让商人承买。向他们允诺,什么日子装车,什么日子运到,违约则给予补偿。收上来的票钱,用来到铁监买铁轨如何?”

听了这话,马遵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办法!——不过,收的票钱够么?”

“一百余里,已经用不了多少铁轨了,应该够的。”

张尧佐上任之后,立即下令修从襄城到开封府的铁路,用的铁轨算作铁课。三司出面,效率可不是转运司可比的,秋天之前就可以修通。铁监要优先供应那边,才断掉了京西南路的铁轨。

修到了开封府,增加的不只是运输能力,价值也陡然升高。数日这间从襄州到开封府,节约的不只是运费,还有时间。节省了时间,大量不适合远距离贩运的货物一下就变了,开辟出了一个广大市场。

襄州一带冬天还可以生产一部分蔬菜,还有水果,通过铁路可以直接运到开封府。冬天的京城,新鲜蔬菜的价格惊人,仅这一项就可以赚取大量钱财,更不要说其他了。

开封府一百多万人,加上沿途的州军,铁路为荆湖路开辟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商机无限。只要宣传得好,措施得力,还愁没有商人盯上这块肥肉。

听了杜中宵的介绍,马遵连连点头,渐渐有了信心。几十万贯钱,确实是个大数字,但只要民间的商人出手,凑齐其实不难。这年头民间的有钱人,还是不少的。

商量再三,杜中宵道:“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多的运力。路修通后,上面跑的车,尽量运我们卖出票去的货。做到这一点,就要发运司出面了。”

马遵道:“此事倒也容易。我这便给发运使上书,由发运司上奏朝廷。以后铁路的货运,统一归到发运司之下,例比汴河漕运。”

发运司掌管着京师命脉,除了沿边帅府,是内地最重要的衙门。由他们统一管理铁路运输,比由各路转运司管更加合理,也更加方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