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48章 杨家将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48章 杨家将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杜中宵和刘几议论着京城事务的时候,张昷之和苏舜钦连袂到来。

张昷之曾是天章阁待制、盐铁副使,又在多路任过转运使。因为贝州王则之叛,被牵连多事,夺职贬官为祠部员外郎,监鄂州税。离京之前,改任主管营田务公事,算稍复其官。

张昷之来做主管公事,到底是出自皇帝本人的意思,还是宰执中有人帮他,杜中宵不得而知。只知道这个人长于吏事,在地方为官有政声,这几年特别倒霉。先是河北转运使任上手下将校作乱,他受到了牵连。然后贝州王则之叛,有人说他之前捉到邪教人物又放了,又被人首告曾经受赃。最后御史按核,这些事情都查无实据,还是夺职贬官,几乎一撸到底。

这种人物,杜中宵猜不透,摸不清,只能以礼相待。职跟官不同,夺职一撸到底,一旦恢复,张昷之很可能继续做他的待制,这种人是得罪不得的。

苏舜钦是庆历新政失败的导火索,被削职为民数年,今年才刚刚起复。先是湖州长史的散官,有了官身。苏家是大族,苏舜钦又是此时诗坛领袖,得了勾当公事的实职,算是重新开始。

来了两个被贬的罪官,杜中宵也摸不清朝廷的意思,以后只能把心思全用在公事上。

行礼毕,张昷之道:“此次我们从开封府坐火车到襄州来,没想到一日夜即到,着实方便太多。想当初我到广东路为漕使,也曾走到这段路,要十数日,哪里比得现在。”

杜中宵道:“适才我与刘钤辖也在议论此事。以后火车通行天下,我们这些游宦的人,都能受些好处。到边路任职,最怕的就是路上奔波,以后有车坐了,就方便了。”

苏舜钦数年不见,杜中宵都不敢认他了。不过四十岁刚出头的年纪,就已经白发苍苍,好似一个老人,满面皱纹。与杜中宵见礼,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无语凝噎。

又等不多时,杨畋带了手下两位都监,杨文广和赵滋前来。

杨畋是杨崇勋之曾孙,进士出身,在荆湖南路提刑任上专治盗贼,平了傜人叛乱。因部将战死,降为太平州知州。后来叛乱再起,改为武职,任荆湖南路钤辖。平叛之后,因为身染瘴疾,要求恢复自己的文职,到内地州县为官。朝廷把他调回了内地,但却没有转换文资,而是来做营田厢军的钤辖。

杨文广和赵滋都是因为平定京西路张海之乱立功,才被提了起来。那时赵滋是杨文广的上司,后来去京东路任都大巡检,得富弼赏识,超擢为供备库副使。杨文广则在平定张海之乱后,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被带去了西北任职,后又随着到了邓州。此次来做都监,一是范仲淹举荐,再一个是因为钤辖杨畋染病在身,让杨文广前来照顾。

杨畋的曾祖父杨崇勋,不是那个出身真宗藩邸,得到刘太后赏识的重臣,而是太宗时名将杨业的弟弟,麟州藩镇之主。从家族来论,杨文广是杨畋的堂侄。

武将跟文臣不同,不需要避嫌,还经常让子弟跟在身边。一是可靠,二是便于指挥,长盛不衰的就是将门。后世名播天下的杨家将,此时真正有地位的是杨畋,杨文广才刚刚露出头角而已。

杜中宵看着杨文广,年纪已过半百,与其叔父年龄相差不大,满面沧桑,有些说不出的感觉。记得看杨家将的故事,随狄青南征的时候,杨文广还是白袍小将,哪里想到真实的历史上,他不等侬智高起事就是一个老人了呢。如此年纪,作为侄子来照顾差不多年岁的叔父,将门为了延续家族也不容易。

见礼毕,杜中宵道:“我在后衙备了酒筵,为诸位接风。”说完,当先而行,带众人进了衙门。

分宾主落座,杜中宵道:“自苏子容到铁监任职,营田务一直欠缺人手。你们来了,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初到京西路营田,唐州的时候,其实是化兵为民,一两年便可交予地方。随、襄、邓三州不同,民户太过稀少,还是以军屯为便。这几个月我一直想操练人马,奈何没有宿将相帮,一直不得其法。两位钤辖到了,就不同了。今年秋冬,我们便开抬拣汰人员,进行操练。”

杨畋拱手:“我在荆湖路的时候,就听说提举新制了火枪火炮,甚是犀利。在河东路,败了契丹夺了唐龙镇,后又轰破贝州城门。只是可惜一直无缘得见,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此次到京西路,也是学一学火枪火炮到底是何物事,如此厉害。”

杜中宵笑道:“钤辖有此意最好。营田务的厢军,依我筹划,是以火枪和火炮为主,骑兵为辅,与其他军队不同。我们有铁监支持,有营田务钱粮,诸般不缺,做此事最为便利。”

刘几道:“我在陕西路,也听到火炮厉害。经略司筹划,在要害的城寨要用火炮。只是火炮一是铸造不易,价钱昂贵,再一个极为沉重,运输艰难,陕西路只有延州装了几门。曾经见过他们放炮,一炮出去土石俱为齑粉,着实厉害。此物以后必然大行于世,行军打仗与以前不同。”

杜中宵道:“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火炝火炮终究是兵器,要想打胜仗,还要靠军队强军猛将。天时不早,酒菜上来,我们且饮一杯酒!”

说完,举杯与众人饮了一杯。

这一带湖沼众多,水产像不要钱一样。就在营田务附近的小湖里面,一网下去,就能捞出一两百斤鱼来。听说汉阳军那里,几斤的鱼都没有人要,动辄几十斤大鱼。

杜中宵还想着,火车通了,今年冬天多捕些鱼,卖到开封府去,不知有没有利润。

今天席面上,鱼就有几种。清蒸的鳜鱼,红烧的青鱼,还有虾蟹之类,应有尽有。

杜中宵请大家食用,道:“营田务到这里不久,田地开了还没下种,没有什么产出。今日请位简陋了些,莫要嫌弃。来年春天耕田下种,以后繁华了,会应有尽有。”

张昷之道:“提举客气了。我从襄州来,一路看到了,人口稀少,大多是营田务的营盘。今年没有耕种,全靠其他州军接济,营田务诸般不易。今日足够丰盛,我等心领。”

杜中宵对张昷之笑道:“主事,不瞒你们,自我在河东路火山军任职的时候,治下多是钱粮丰广之地,向来不缺钱。后来到京西路营田,迅速就有了产出。更不要说,后来铁监建起来,现钱不缺,属下一向手中不缺钱。枣阳这里,实在太过荒凉,现在没有种田,随着我的人都吃了苦头。但愿来年春开,等到开田有了收成,还似从前样子。事情做得好,吃得好,钱粮到手多。不然,我可是不习惯。”

众人听了,一起大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