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59章 琳琅满目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59章 琳琅满目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在商场里走了一段,看两边都是卖的各种布匹,四方运来,各种品种都有,康员外道:“这里就是货物齐全且多,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狂沙文学网虽然便宜些,方便些,但人流拥挤,也不是什么好去处。”

蒋员外道:“莫如此说,货物齐全就不得了了。天下再无一处地方,布料如此齐全。不只是常见的绢帛之类,员外且看,那边还有卖棉布的。听说营田务在唐州种草棉,大获成功。虽然棉布不甚好,但用棉絮制的袄,穿着极是暖和。比丝绵重,却便宜许多。看,那里就有卖的。”

康员外看见,道:“走,过去买两件,给家里的主管穿。他们冬天没有袄穿,有些可怜。”

此时冬天御寒的袄,里面填充的多是丝绵,即丝绸的副产物,后世的蚕丝被与此类似。丝绵既轻又保暖,不过价格昂贵,不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康员外家里,几个管事的主管都穿不起,好在襄州一带冬天不甚寒冷,多穿几件衣服就好。至于那些贫苦人家,连多几件衣服都买不起的,就要干草、芦花之类填充,勉强也算袄。现在的技术棉布还织得不好,但做棉袄就太合适了。

到了近前,只见架子上挂着一大排绿色的袍子,形制非常简陋。中间开口,几个钮扣,向上一披扣起来即可。开口是典型的右衽,保留着华夏服装最重要的特征。

走上前,康员外对卖货的年轻人道:“与我拿一件来。要厚重,价钱算贵一点没有什么。”

售货的道:“员外,我们这里大衣都是明码标价,一个码一个价钱。码数分极小、小、中、大和极大五种,看各人材。若是员外穿,一件中号正合适。”

康员外道:“若是价钱都一样,买衣服谁不挑一件厚实的?”

售卖的人就笑:“不瞒员外,我们这里的棉袍,制的时候都是上称称过的,委实都是一样。”

康员外要了一件,对边的蒋员外道:“稀奇,原来这里是这样做生意的,倒是没有见过。”

袍子披在上,康员外只觉甚是沉重,口中道:“这件袍子,穿着有些重了些,有没有薄一点的?”

“没有。为是极冷的天气出门穿的。若是平里穿,那边有小夹袄,员外可以过去看。”

康员外把袍子脱了下来,拿在手里看了一会,道:“还是买两件好了。严寒的时候,下人们晚上巡更,穿着御寒也好。我问你,这袍子实卖多少钱?”

售货的道:“回员外,我们这里都是明码标价,你看那边挂着牌子。若是价钱不符,可以到商场衙门那里首告。这一件棉袍,中等号码,售价一贯零五十文足。”

康员外点了点头,对边的蒋员外道:“倒是不贵。市间买件绵袍,怎么也要三五贯钱,这件倒是便宜了一半多,而且极是厚重,穿着御寒不比裘皮差了。”

蒋员外笑道:“裘皮要几十贯了,如何能够比得?一两贯钱,寻常百姓也能买得起了。”

康员外掏了钱,买了两件棉袍,让随从拿了,一起向前继续逛去。

现在唐州种出来的棉花质量着实有些差,用来纺纱织布,质量不高。杜中宵吩咐营田务,一边继续改良品种,另一边制了这种棉袍出来,先赚些钱再说。这实际上就是后世的军大衣,杜中宵小时候在农村最常见的冬天御寒衣物。裁剪简单,不怎么挑形,适于批量生产。一件售价大致是一贯钱,刨去各种成本,一亩棉花能够赚一二十贯钱,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走过了卖布匹衣服鞋袜的地方,到了一处路口,四处一看,都是卖各种用品和糕点粮果的,康员外道:“这种东西,家里不知道有多少。这里既然是百货齐汇,应该有些不是本地产的吃食。哪里有卖水果之类的,我们过去看看。吃桔子,家里的人着实有些腻了。”

蒋员外指着路边的一块牌子道:“那上面不是写前,向前走不多远就是卖水果的地方。”

依着路牌,几人向前走了不多远,就到了水果摊首。看路边摊子上,各种水果琳琅满目,摆得满满当当,康员外喜道:“这才有些意思!如此多的水果,不是外面能比的。”

顺着过去,看最多的还是本地产的柑桔之类,以及木瓜、甘蔗等等。此时地气偏暖,很多后世产于岭南的水果,荆湖江南一带都产。便如木瓜,不但是襄州本地很多,就连洛阳都有名品。甚至荔枝也可种于襄州,只是品质不好,比不得川蜀地区和福建路。倒是此时广东的荔枝品质最差,但产量最多。

后世关于荔枝最著名的几首诗之一,苏轼的“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常让人误会此时岭南的荔枝好,其实是多且便宜。苏轼被贬,收入不高,经常这样穷乐呵。就像到黄州吃猪,最经常被拿出来证明宋朝的猪便宜。其实黄州那个地方,这个时代什么都便宜,鱼之类的甚至不论斤,而是论堆卖。几十文钱,能让数口之家吃到撑。又是宋朝牛的主要产地,一头牛一两贯钱,真能够宰杀牛放开了卖,牛会比猪更便宜。江湖沼泽遍布,不适合养羊,羊是贵的。

交通不发达,商业流通不便,此时地方价格差别很大。开封府无疑是什么都贵,所以常有官员求外任,有的人说的很直白,就是因为同样的俸禄,到了其他地方生活水平能上升一大截。

几位员外都是富贵人家,平常本地水果吃得多了,都想换换口味。向前走过几个摊子,康员外的眼睛一亮:“是这里了!你看这一边卖的是北方来的,那边来的是南方来的,品种倒是齐全。”

走到北方水果的摊子前,看上面立着一个一个的小牌子,写着水果名称及产地。此时北方水果种植最发达的地方,一是河北路,一是京西路。通了火车,这里卖的以京西路来的为主,各种名品。

康员外指着一种大梨道:“郑州语儿梨,向称天下第一,大的可到一斤余。以前在开封府的时候偶然吃过,极是甜美。你这里的语儿梨,真是郑州产的么?”

小厮满脸堆笑,口中道:“员外,上面明白写着产自郑州,怎么会错?这种大梨,其他地方也种不出来。若是喜欢吃梨,我们这里还有数种之多。你看,洛阳的雪梨、凤栖梨,陈州的青沙烂,我们这里都有卖的。还有河北路大名府的鹅梨,极是香甜可口,都是贡品。”

康员外道:“每样与我拿十枚,包起来,价钱一起算。”

小厮道:“回员外,我们这里与外面的小贩不同,不是按颗卖的,是论斤卖的。品种不同,价钱不同。既然每样十枚,小的替你称了,先记在这里。”

一边说着,一边取了各种各样的梨子,让另一个小厮去称。这个时候冬天的水果主要是柑桔和各种梨子,后世最常见的苹果,还是原始种,小小的。名称也有些差别,后世称北方的梨多为鸭梨,此时却称鹅梨,以河北路产的最多最好。

包好了梨,小厮指着一种桃道:“员外,这一种是冬桃,产自密县。与别的桃不同,是到了冬天才熟,正当时令。此桃甜美可口,而且中间无核,为天下珍品。”

这个时节吃上桃子可不容易,康员外让一样取了十枚,称了吃好。这冬桃在中原极是有名,杜中宵也曾买了来吃。据说,此桃在成熟的时候会自己裂开,桃核从里面掉出来,而后再长好,是以无核。杜中宵总觉得这说法不靠谱,太过神奇了。一直怀疑,可能是那里的果农使用了什么特殊方法,把里面的核剔出来。只是法不外传,外人不知道,越传越离谱罢了。

又买了些常见的栗、柿饼、核桃和银杏之类的北方水果,康员外等人到了南方水果摊前。

两浙的柑桔、福建的荔枝和甘蔗都是此时闻名天下的名品水果,经过挑选和加工,流布天下。不过以前很难吃到新鲜的,康员外多买了一些。虽然荔枝没有办法,没有新鲜果品可买,其他的倒是水灵。

真正以前少见的,有江西路产的金桔。这水果此时极是有名,以前襄州偶然有卖,这里倒是应有尽有。还有广东路产的椰子和橄榄,是以前所不见的,康员外买了许多。

看着几个随从俱都满满当当,康员外道:“早知这里货品如此齐全,就带几个篮子来,不然买得多了如此拿回去?今且如此吧,过几再来买。”

小厮道:“员外,从这边转过去,就有专卖篮子的,可以过去买几个来。”

康员外连连道好,换出几十个钱,让个随从到那边买篮子,自己陪着其他几位员外看。难得这种场面,每位员外都买了许多花样,回去解馋。富品中文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