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62章 发展不易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62章 发展不易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杜中宵不嗜茶,但记忆中还是记得,信阳是中国最好的产茶地之一,信阳毛尖是中国名茶。此时信阳地区也产茶,不过是以淮西路的光州为中心,信阳没有茶山。那里是山区,地广人稀,还没有开发。

常平司办的商场,当然要卖茶,还不能用已有的产茶贩茶体系。不然别说赚不赚钱,茶的质量把商场的牌子砸了。商场货物要求价格稳定,品质均匀,现在的产茶、贩茶体系根本做不到。杜中宵跟马遵商量之后,由营田务在信阳地区新开茶山种茶,自产自销。如果有了剩余,允许其他茶商购卖,发运司收茶息钱。常平司负责生产和运输,茶息钱比较低,一斤三百文足,相比以前的六百文省减一小半。

现在信阳是有茶树的,也有种茶户,不过是隶于光州茶场,数量很少。营田务新开茶山,以现在信阳军辖地为主,从光州茶山引种,种于新开的山间闲田上。

信阳军虽然隶京西路,不过京西路的茶来自于衡山茶区,榷茶的地方是江陵府。以前襄州也有榷茶务,后来裁撤,现在都是到江陵去买茶。襄州与江陵联系特别密切,于此可见一斑。

听杜中宵说一斤茶息钱只需三百文,康员外一算,喜道:“以前六百文,实四百六十二文足。现在只收三百文足,一斤便宜一百两百文呢,这生意做得!官人,下年有了余茶,千万知会小的一声。”

杜中宵答应。这几位大茶商,是收茶之后卖到北方去的,市场与现在的商场不重合。至于以后商场开遍全国,不是什么年月的事情,何必去管。

得了这么一个好消息,康员外十分高兴,今天这顿饭没有白吃。商场里的货物,一过了时间便就扔掉,说不定卖茶也是如此。茶商最怕的,就是交了许多钱,各种手续齐备,到茶场买茶的时候,被强卖给各种陈茶劣茶,亏得妈妈都不认识。由于对种茶户压榨过狠,没有多少鼓励措施,茶场的茶质量不高。经常有里面老叶夹着枝条,让人看了就皱眉头。营田务种茶,专供商场,应该不会这么坑人。

杜中宵规划中的商场,除了零售之外,还兼营批发。对于民生来说,除了吃穿住行大宗货物,副食以酒糖茶醋为大宗。配合着发运司和榷货物,商场要打出一番局面。

为一餐饭,康员外几人吃得心满意足,算了钱,对杜中宵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去了。

看着几人离去,徐克道:“依现在到商场里的人流来看,如果我们卖茶,可得不少利息。不过时间短暂,下年信阳军能够产茶吗?我听说种茶树,也要几年时间。”

杜中宵道:“哪里要那么多时间。今年营田务来的厢军多,有一些早就到了信阳军,在那里栽培茶树。本来是作为茶山,直接让发运司指定茶商,现在我们自己卖罢了。而且那里有许多老茶树,只是分布山间,不是茶田,都可用来制茶。下年能开几处商场?那里产的茶足够了。”

杜中宵担心的不是茶的产量,而是茶的质量。此时以团茶为主,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茶砖,但又不一样。团茶没有经过发酵,只是蒸青之后团制而成,还加入各种香料。这种茶,越是南方的茶越好。此时天下最好的茶产地,是福建路,贡的龙凤团茶不惜工本,工艺极其繁复,还加入了名贵香料。

北方的茶相对来说,更适合于制绿茶,这个时代并不流行。此时类似于后世绿茶的是散茶,并不压团,而是散叶,是一种便宜且纸级的茶。以湖南的衡山茶场为例,约近一半的茶是散茶。

信阳种茶,如果制散茶,当然可以做出好的品质。但如果制团茶,只怕有些不适合。杜中宵对茶叶工艺不熟,只知道要采嫩叶,要炒青,搓捻什么的。至于发酵茶,就只能碰运气试了。

好在此时茶利丰厚,不是富贵人家,也不会讲究什么名贵品种。只要能够种出来,借助商场的销售渠道,再狠抓质量和物流、储存,赚大钱是一定的。官府让商人到茶山直接买茶,仅收茶息钱就一斤数百文,再加上商人的利润,茶是一项很赚钱的生意。

对于生产者来说,搭上商场的这班车,会产生极大的利益。只是现在能看明白这一点的人不多,杜中宵心中有数,又有避嫌之意,刻意避开自己家。倒是发运司的马遵主动做主,商场卖的白酒,供应商就有许州的杜家酒坊,让杜循高兴了很长时间。发运司按销售额分取一部分利润,当地官府则按生量抽取酒税,其余就看商场手段,赚多少钱属于常平司了。

现在商场里卖的糖,都是从川峡地区运来,供应商中同样有杜家的产业。糖杜中宵没必要避嫌,那里的榨糖户,只有杜家合乎商场采购的标准。其他大户,基本都有自己的独门手艺,各种特色,还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不会按商场的要求进行生产。组织散户生产刚刚开始,无法提供质量稳定的糖。杜家作为供应商,现在是主动支持商场,大家都认为是看杜中宵面子,杜家主动做的让步。

回到衙门,吴克道:“商场初建,其实还有很多货物没有采购回来。依下官的估计,最少还要半年的时间,慢慢扩充货物种类。在这段时间,生意应该越来越好,以后会逐渐稳定下来。”

杜中宵道:“如此最好。几个月后这里生意稳定,采买和般运都定下来,手中也有了本钱,就可以到别处再开新场。下一处开商场的地方,我选在邓州。那里做得好了,就可以在附近几州各处开办。那个时候,说不好会月月都有新商场开张,最缺的就是人。这段时间,你用心做事,培养些得力人手出来。”

徐克笑道:“此事只怕不容易。我有官人做保,虽然在樊城没有家产,来这里管商场,别人也不能说什么。其他地方管的人,必然是要有家产做保的。富贵人家子弟,哪个肯来这里做事?”

杜中宵道:“商场里做事,不需要家产做保。只要严定条例,做事仔细,又能出什么事?怕亏了本钱,无非是事情做得不好,条例不严,被人钻了空子。你是个聪明伶俐的人,这几个月,与我一起把商场的规例完善起来。只要条例定好,以后事情就容易做了。”

徐克点了点头:“官人说的是,不过此事不易,心急不得。”

管理商场的人手握大权,掌管着大量金钱,依过去惯例,都是用当地的豪富子弟。官府只要定出明确目标,做得好了没有什么,做坏了让他们拿家产赔偿就是。这种模式,当然可以降低官府的风险,但便却不利于场务发展,更加不利于放手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怎样才能脱离这桎梏,杜中宵依然要摸索。

一种手段,是在体系内设立官位。对于朝廷来说,官员相对好管理。哪怕贪了钱,能够下狠心放弃官位隐居埋名的狠人总是少得多。但这样做,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