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205章 人才难题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205章 人才难题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春光明媚,铁监附近的一条小河边,杜中宵和京西路转运使陈宗古、汝州知州吴育坐着闲谈,知监郭谘在一边做陪。这里是西京洛阳和东京汴梁两条南下骨干铁路线交汇的地方,最近两年,已经成了京西路官员会面的常用地点。杜中宵和陈宗古到这里商量今春事务,闲来无事,在周边游览一番。吴育的汝州正在陈宗古回洛阳的路上,两人同乘一班车,一起多待几天。

端起汝州官窖的杯子,美美地喝了一口今春的明前茶,陈师古道:“自常平来到京西路,不过数年时间,叶县这不起眼的小县,竟已成了天下罕有其比的大市镇。若不是亲眼看到,哪里肯信?这几年柏亭监商税京西路第一,竟然已经超过了河南府,着实想不到。”

吴育道:“有铁监在这里,必然会如此。铁监一年产多少铁?多少机器?多少铁轨?三司每年才这里调走许多货物,不然,商税还要更多才是。”

陈宗古连连点头:“是啊,是啊,开工厂产机器,都是钱哪。现在看来,地里种庄稼,实在是换了几个钱。钱粮,钱粮,现在钱可是比粮重了。”

说到这里,陈宗古问杜中宵:“去年常平司发了钱引,南路几州用着如何?”

杜中宵道:“甚是方便。前几年,不管是营田务还是常平司下的商场,都苦于现钱不足,生意难以做起来。自有了纸钞,许多事情都好办了。因为缺现钱,商场欠了许多村社货款,民怨颇深,他们的生意难做。有了纸钞,一切都给现钱,又红火起来。”

“商场是个好东西,沟通有无,衙门收税又方便,比以前的牙人行会不知好了多少。”吴育治下各县都开办了商场,有了纸钞之后,收税更加方便,对此感触颇深。做为一时重臣,吴育曾经在许多地方为官,深知收税不易。各县办起商场之后,那里的商税从来都是足额及时交纳,州里一下宽裕起来。

说起商场,陈宗古也来了兴趣。洛阳是大城,又是四方交汇之地,城里开了几处商场,天下各地的货物几乎都有。自到京西路做转运使,陈宗古养成了习惯,有时间就到几个商场里逛逛。

杜中宵和郭谘在一边,都没有插话。吴育是朝廷重臣,做过执政的,因为身体不好,到近便的汝州为官。陈宗古是前宰相陈尧咨的二子,家世显赫,有些话题杜中宵和郭谘插上不嘴。

郭谘进士出身,强于巧思,经常发明些新奇产品。因为设计了许多军器,又精通数学机械,母忧起复的时候,由文官改成了武职。现在朝中官员,除了杜中宵和苏颂,就数郭谘对铁监熟悉。他到这里任官一年多,除了处理公务,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熟悉技术上。

与杜中宵不同,郭谘更加敢想敢干,而且对于军器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最近设计了一种无敌霹雳车,不停地试,前两天还拉着杜中宵去看过。杜中宵看了,一时哑口无言。所谓无敌霹雳车,竟然是用蒸汽机制了自行的车出来,不用车轮,而用履带。车上装了一门火炮,就是简易的自行火炮。

郭谘试了无数次,自觉处处讲得通,就是发炮的时候,车身动得厉害,无论如何也改不好。杜中宵看了,想了很多办法,才给他讲清楚了后座力的原理。用车拉炮不是不行,要改成牵引炮,这个年代哪里有无后座力炮的技术?杜中宵都想不出来。

别说是自行火炮,杜中宵还想过造坦克呢。不是造不出来,无非是又笨又重,越野性能不好,最关键的是,这个年代没有什么用处。成规模的坦克部队,大宋的财力也支撑不起。而一辆两车,战场上又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战场保障维修过于复杂,不是这个时代能够支撑起来的。

杜中宵对军队的看法,是一个体系。从下到上的编制组成,指挥和通讯,训练和保障,甚至是征兵动员,除役转业,都联系在一起密不可分。郭谘是典型的文人对军事的认识,别的文人是认为有巧妙无比的兵法,严明整齐的军纪,学会了就可天下无敌。郭谘是武器制胜论,只要有了什么厉害兵器,就可以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到了铁监后,他结合学到的知识,颇设计了几种战略兵器,认真地向朝廷上书,只要军队使用了这些武器,北复幽燕易如反掌。枢密院还来书问过杜中宵的意见,杜中宵只能把这些武器夸赞了一番,再加上打仗不是靠一两件武器能决定胜负的回复。

当然正面的不是没有,郭谘改良了军中使用的大车,把底盘与炮车统一起来,而且轻便耐用。不过他那机械化的天才想法,杜中宵只能拒绝。就是郭谘能让铁监产出那么多小型的蒸汽机来,杜中宵在军中哪里找那么战场维修保障的技术人员。上了前线出了故障,就不用打仗了。

经过郭谘整顿,现在铁监的产品更加系列化,通用化,走在工业化的正确道路上。这是他天生的本事,对于机械产品,对于工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

聊了一会最近一年的变化,陈宗古道:“现在铁监每年赚钱无数,治下人户过三十万,而且多是集中在衙门和工厂两地。再做下州看待,着实是不合适了。我已多次向朝廷上书,改铁监为州,朝廷也有此意。只是铁监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工厂,来的官员如果不懂,反而坏事。现在的难处,就是哪里找这许多懂这种东西的官员。似郭知监,进士出身,又精通此道的,实在难得。”

杜中宵道:“此无他法,只能学。运使,不如这样,我们一起联名上书朝廷,在铁监的技术官里面招人考试,给予出身,你看如何?”

陈宗古道:“这是个办法。不过,即使他们得了出身,出仕回避,还是不能到铁监任职。”

宋朝官员有两项基本的管理制度,一是任期制,到期离任,除非朝廷特批,不得连任。再一个就是回避制度。回避制度范围很广,在地方为官,自己和亲属不得在治下有产业。这一条,断的是官员以权谋私,利用职权谋私利的路。杜中宵从转运判官改任提举常平,首先就是让家里把工商产业卖掉,就是因为要回避自己职权。还有做地方官,要离乡几百里,虽然有变动,基本是要求越来越远。能够回到老家做官是特殊的荣耀。丁谓以参政为平江军节度使,建节故里,当时以为盛事。节度使是虚职,尤且如此。到家乡或邻近地方任知州的,多是朝廷开恩,为了奉养父母。还有一条,就是亲戚不得在有利害关系的相关衙门任职,包括父母、自己和妻子以及儿女的亲戚,以免瓜田李下之嫌。最后一条受处分的官员不少。

杜中宵想了想,道:“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新进士到铁监来做监当官,学得熟悉,可以任主官。”

吴育道:“进士出身,不是贬谪,谁愿为监当?还是要别想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