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70章 商场开业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70章 商场开业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杜中宵和包拯落座,一边的张岊道:“节帅和龙图才来!上面的人等的心焦。那老儿已经出来告了几次罪,说两位相公不到,他们如何能够开演?”

杜中宵道:“我们到了,你们哪个敢随便说话?今日只要开心,晚到比早到好。”

坐在周围的官员一起笑。张岊也笑,口中道:“听说来的这一伙人,特意为节帅前次胜党项写了一段戏。下面坐着的军中将领士卒,都眼巴巴地等着呢。”

正说话间,上面出来一个老儿,想来是唱戏的这些人的班主。向四周告罪,又向坐在中间的杜中宵和包拯拱手作个揖,口中道:“小老儿宋七公,京师人氏,一向在瓦子里招人演些歌舞杂剧,赚了钱米养活家小,前些日子,京城中人都在传,一个年少统兵的杜太保,率大军连败契丹、党项诸般番人,夺下了阴山下千里之广数州之地,建了一个河曲路。就在这里建了一座大城,名胜州,为本路首州。这城极是广大,诸般繁华。小老儿一个相熟的到这里做些商贾买卖,邀小老儿一起来,言城里新建了一座商场,设的有勾栏瓦子,可以如以前一样卖艺为生。小老儿是个耳朵软的人,被他说的心动,便买了几张火车票,带着几个艺人上了火车,来了这里……”

包拯对杜中宵道:“京城里市井传说,可比我们这里的战事热闹多了。”

杜中宵道:“市井传说,当然是越离奇越好。便如龙图,少言寡语一个人,传起来有什么趣味?”

包拯听了连连摇头:“经略数万兵马,连败强敌,拓地千里,自然市井流传。我自出仕,虽不能说一事无成,可也没有奇特之处,有什么能够吸引市井百姓的?”

杜中宵微笑不语。真实的历史是一个样子,书本上的历史又是一个样子,百姓中流传的历史,又是另一个样子。包拯是一个挺无趣的人,可架不住流传得广,后世的人谁不知道“包龙图打座开封府”?这种事情说不清楚,也没有规律可循。便如现在,杜中宵是经略使,包拯是转运使,哪个敢说后世的人会不会口口相传,自己这个经略使还是他这个转运使的手下?

那小老儿说了好一会,看见台下的观众有些不耐烦,知道火候道了。作个揖,退下台去。

“来了,来了!”看台下面一片窃窃私语,显然是都在等着台上演前些日子河州战事。那一战杜中宵以三万兵马,对党项十二万大军,全歼六万敌军,打得党项闭右厢军城不出,是河曲路兵马最荣耀的时刻。从河曲路出去的军人,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卒,一说就是曾以三万败党项十二万大军,枭首六万。全歼的那六万兵马其实没死多少人,不妨碍他们对别人说全部枭首。

戏台上出来五个人,一个扮作党项人,髠发胡服,样子滑稽。另一个汉将打扮,手中掂一杆枪,与扮作党项人的那一个在台上转着起舞。其余几个也不知道是兵还是观众,跑来跑去,有时候还会翻几个跟头,惹得台下一片叫好。

正式的杂剧开始之前,会有一小段与内容无关的表演,多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身边事,用来吸引观众注意力,称为“艳段”。今天的这一小段戏,应该就是京城百姓想看的河州战事。至于演的什么,反正当时的主帅杜中宵看不懂,他甚至分不出舞台上的几个人都是扮的什么角色。看不懂没关系,知道他们是在奉承自己,到时会拍手掌就是了。

台下的大多数观众倒是看得高兴,不断有喝采声和欢呼声。这种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是热闹,一些小细节的与观众心灵相通。既不能反映当时的事实,也没有让人如痴如醉的吸引力,传播开来,只是告诉观众一个故事。

这一小段演完,台下观众哄然叫好,杜中宵和包拯一起,微笑鼓掌。

正剧开始,便不再似刚才热闹,演的是京城热门曲目《莺莺六幺》。从唐时出现,后世流传千余年的故事。曲调六幺则是来自于唐时大曲,里面裁截出来,配以唱词,而演绎故事。曲调婉转多变,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所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窃窃如私语”。与曲调相配,舞态曼妙,“轻盈绿腰舞”。

音乐和戏剧大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二百多年战乱,对外连战连败,此时天下流行的音乐多是这个味道。五代武夫当国,词与音乐趋向于两个方向。一是多写闺房,词风香软,流行甚广。再一个是文人诗词中的惆怅、失落,成为一种风格。

武夫当国的军阀时代,并不会出现激昂向上的社会精神,大多时候会加速堕落。词风香软,便是一种表现,手握大权的武夫喜欢这个调调。惆怅失落,贴合怀才不遇的一时豪杰,成为两个方向。而市井百姓的娱乐,在失去家国情怀后,多以身边事为主,或者把经典故事放到身边的环境中,透露出诙谐、讽刺和幻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其实跟河曲路的风格不相符。

杜中宵现在希望听到的,是千里大漠、金戈铁马、勇武奋发的曲风。可惜台上的演的,河州一战成了闹剧,接下来的就是吚吚呀呀,男女之间的情情爱爱。

写一首豪放词不难,甚至边塞诗也不难写,难的是没有曲子。纸面上的文字,只能是文人之间的互相欣赏或吹捧,无法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昂扬奋发的社会精神,会催生一批令人奋发的曲子。有这种曲子的陪伴,有实实在在的战绩,金戈铁马的诗词才会流传民间。

看过第一出杂剧,杜中宵便起身离去。带着几个随从,四处转一转。

今天是商场开业的日子,管商场的阮主管特意从京城请了瓦子勾栏的名角来,一为庆贺,一为吸引人前来。阮主管是京城里的富户,几代人做生意,算是专业人氏。

这处商场,南门是正门。中间是两层大厅做商场,西边是钱引务、金银铺、书铺等,东边则是胜州最大的官酒楼。商场后面,包括商场从南到北的中间地带,都是瓦子勾栏,把整个区域分成几块。贺主管在京城里有人脉,请了许多艺人来,将来会非常热闹。

商场为常平司所有,酒楼属州衙,都是官方产业,不过官方并不经营。胜州是新城,百姓都是新迁来的,当然也没有大户,没法跟其他地方一样,用大户为主管,官方定死每年收的最低利润。阮主管和酒楼的贺主管都是从京城雇来的,除了每年保底的工钱,还有分红。官府派来的人,主要是管钱账,同时监督日常经营,并不参与管理。宋朝的官营产业大多都是如此,除了铁监、军器监这样关系重大的产业,官方一般不直接经营。除了产权,与民间工商业区别不大。就连铁监,除了跟商场的合作,卖向民间的铁器也大多放了出去,由专门的商人包售。

此时百姓大多聚在戏台前面,有一部分商人在整理商铺,大多大门紧闭。

钱引务关着门,金银铺的主人正指挥几个小厮忙里忙外地收拾,书铺两个先生坐在里面,三个小厮靠在门口,百无聊赖地看风景。

到了东边,酒楼尚没有开业,小厮们正一起结彩楼,下面几个女妓在嬉笑。

杜中宵实在不想回到戏台前去看插科打诨,信步走过了街道。

临街的一处大铺,也不知做什么生意,几个番人打扮的正在忙忙碌碌。收拾房屋,不知从哪里买来花草四处摆放,还到处张挂绢绸。

正在杜中宵不知向哪里去的时候,突然听见有人道:“节帅不在那里观戏,怎么到小的店前来?”

杜中宵转身,见旁边店铺前站着一个人,正向自己行礼,正是以前认识的藏才小首领王普。

左右无事,杜中宵走到王普店前,道:“那些戏京城里以前看过,再看就没了意思,四处闲逛。”

一边说着,一边看了看王普的店铺,对他道:“原来你也在这里买了铺子,要做什么生意?”

王普道:“小的也不会做生意,想着卖吃食容易,纵然赚不到,也不会亏了本钱。想学以前在唐龙镇见过的卖面店家,开一家面铺。”

杜中宵点头:“好,这里位置着实不错,只要用心做,必能赚钱。”

听了这话,王普满脸都是笑:“节帅说的是。租到这处铺子,着实是小的运气!那一日小的到宅店务里交了五百文钱,官人一抽,便就抽到了这里!”

说到这里,指着旁边的铺子道:“节帅且看,旁边的那一间铺子,是西域来的番商金三的。他不耐烦与人一起等着抽铺,自己选了这一间,每一间比小的一月多五十文租金呢。说来好笑,那一日他嫌路远不到金银铺解银子,让小的跑腿,赚他一百文钱。却不想,一回头我们做了邻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